回覆列表
-
1 # 呆呆58377
-
2 # 使用者7439032815651
真菌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的一類真核細胞生物,有真正的細胞核和細胞器,以寄生和腐生的方式吸取營養,能進行有性和無性繁殖。
感染人類的真菌主要來自外界環境,感染途徑可透過接觸、吸入、食入而致病,少數真菌可直接致病,而多數真菌則在一定條件下致病。
根據真菌入侵組織深淺的不同臨床上把致病真菌分為淺部真菌和深部真菌。
真菌是一大類不含葉綠素的真核生物,具有細胞壁和異養吸收。
首先,絕大多數真菌有機體是由菌絲體組成的,也就是說,它們的細胞非常薄,呈絲狀結構。例如,根黴是夏季食物黴變的最常見原因,它在食物上長出大量鬆散的白色“棉毛”,這是它的有機體。因為菌絲體很薄,只能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白色的“棉毛”很快就變成了黑色。這是因為它們很快產生了大量深褐色的孢子,白色鬆散的菌絲體隨後老化解體。
另一個例子是平菇,木耳和香菇。在營養生長旺盛的時期,它們的生物也生長出大量白色鬆散的菌絲,但隨後菌絲體分化形成傘狀、耳狀或其他不同形狀的子實體,並在子實體上產生大量孢子進行繁殖。如果我們從其子實體的任何部位取一點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我們也可以看到它們也是由許多菌絲組成的。真菌的菌絲體有細胞壁。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甲殼素。菌絲中有細胞核,說明菌絲具有生殖功能。
其次,真菌的繁殖方式多種多樣,繁殖能力強,但不產生種子,而是透過無性繁殖或有性繁殖產生大量孢子進行繁殖。不同真菌產生的孢子在型別、大小、形狀和顏色上都不同。因為真菌的孢子很小,必須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此外,真菌的菌絲體在適宜的條件下也能分裂、生長和繁殖。
真菌在繁殖過程中產生的孢子數量驚人。例如,一株紫芝每天可產生2.5億個孢子,
磷多孔菌可產生約36億個孢子,
扁平層孔菌可產生300億個孢子。
直徑為0.5米的大馬勃產生的孢子數量更是驚人。一位從南美遠征歸來的人曾在回憶錄中生動地描述了與馬勃的邂逅:“那天,我獨自一人在森林裡散步。在我面前,有一個被枯葉覆蓋的樹坑。我沒注意,就踩在上面掉進了泥裡。當我從坑中拔出腳來,正暗自慶幸沒有受傷時右腳下卻發出了‘叭’的一聲,我感覺一個東西被踩破了。突然,黑煙出現在我面前。我的鼻子被黑煙強烈地刺激了一下,感到一陣陣酸溜溜的。淚水從我的眼睛裡湧出,我打了一次又一次的噴嚏,我周圍的黑煙終於消散了。這時,我看到腳下有一個南瓜狀的白色大菌,破裂處有少量黑煙嫋嫋而出。原來,這就是號稱,“植物催淚彈”的馬勃。
從馬勃身上冒出的黑煙是其數億個孢子。這些散落的孢子落在地上後,可以長出小馬勃。由於它對人類有強烈的刺激性,南美印第安人把它作為抵抗敵人的特殊武器。歐洲殖民者當時遭受了巨大的痛苦。為了掠奪南美洲的橡膠資源,他們派出大批軍隊入侵南美。當地印第安人為了抵抗殖民者,常常把敵人引到茂密的馬勃林中,隱蔽起來。當敵人踩到馬勃上,被“黑煙”燻得狼狽不堪時,再跳出來反擊。
最後,真菌獲得營養的途徑是異養的,即不能自己生產食物,而是依靠現成的有機物(腐生)或活的動植物和人體(寄生)的分解利用,一些物種與其他生物共存。所謂腐生植物,就是透過分解死的動植物殘體和各種有機物來獲取營養的方法。
這些真菌生活在土壤、垃圾、草、水果和各種食物中。它們可以直接吸收和使用一些小分子糖或氨基酸。然而,對於一些大分子有機物,如纖維素、木質素、脂肪、澱粉、蛋白質等,真菌分泌大量的胞外酶,將其分解成小分子物質,製成溶液,然後在高滲壓下吸收到體內。寄生是指真菌寄生在動植物和人體上,直接從寄主植物中吸收營養物質。此外,一些真菌與其他生物(植物、藻類和動物)共存。它們相互依賴,一方面為共生生物提供利益,另一方面從共生生物中獲取營養。
所有這些特徵表明真菌與動植物有很大的不同。它們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動物,而是一個獨立的有機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