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883087369610100

     《我愛這土地》這首詩作於1938年11月,其時正值國難當頭,抗日戰爭初期,作者在這個時候高歌著的“土地”,正是象徵著生他養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這首詩有著艾青特有的憂鬱,正是這種憂鬱產生了特殊的美。艾青的憂鬱,源自民族的苦難,這裡有深刻的憂患意識,有博大的歷史襟懷,有濃烈的愛國真情!   作者用一隻鳥的形象開頭。在個體生命的渺小、短暫與大地生命的博大、永恆之間,詩人為了表達自己對土地最真摯深沉的愛,把自己想像成是“一隻鳥”,永遠不知疲倦地圍繞著祖國大地飛翔,永遠不停歇地為祖國大地而歌唱。一隻小鳥是多麼的脆弱,但在這國家興亡的時刻,它也要奮力抗爭,用自己的歌喉發出不屈的聲音。“嘶啞的喉嚨”,讓我們看到了一隻飽受磨難的鳥,它已經唱不出優美動聽的歌了,但它仍然歌唱,這是它用整個生命發出的聲音來抒發對土地的義無反顧的真誠和執著。   詩歌就在這樣的基調下,進一步展開了對鳥兒歌唱物件的描述,它們是:土地、河流、風、黎明。從四個歌唱物件前面的修飾詞語看來,它們都是長期遭受風雨打擊、悲憤滿懷、奮力抗爭的形象,與下文鳥兒獻身於土地的精神正相吻合。這隻鳥歌唱土地、河流、風和黎明,生命耗盡後便投身土地的懷抱,與它所摯愛的土地融為一體。這表達出詩人對土地的眷戀,隱含了自己願為祖國獻出生命的情感。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颳著的激怒的風”。從句式上看,用的是排比句,“暴風雨”、“悲憤的河流”、“激怒的風”這些意象告訴我們,艾青魂牽夢繞地愛著的土地,是傷痕累累、滿目瘡痍的土地。當時日寇連續攻佔了華北、華東、華南等廣大地區,所到之處瘋狂肆虐,草菅人命。“河流”“風”象徵華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悲憤”“激怒”都表現出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華人民正滿懷悲憤地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而下一句中的“黎明”象徵著充滿生機與希望的解放區,“無比溫柔”充滿了對那裡的嚮往。這些描寫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以及對光明的嚮往和希冀。詩人的情思已由悲憤、稱頌進入憧憬,表現出堅定的必勝信念,感情一步步深入。   第二節詩揭示了全詩的主旨,可看作是對主題的高度凝練的概括。這兩句詩一問一答,直抒胸臆,大膽直白的表達自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我的眼裡常含淚水”的情景,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和對祖國的熾熱的心。最後兩句也是全詩的精華,它是那個苦難的年代,一切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不僅是作者自己的心聲,更是華夏兒女共同的心聲。“深沉”一詞也許達不到與實際感情相應的表達強度,於是,這後面緊跟的六個沉重的省略,似乎其中還有無盡的激情在湧動著,讓讀者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全詩在這問答中達到高潮,將熾熱、真摯的愛國情懷錶達得淋漓盡致。   誰不愛自己的母親,誰不愛自己的祖國!穿越時空,只有一種感情能將民族的心聯絡起來,那就是對祖國深深的愛。這首詩作於國難當頭,山河淪亡的時代,詩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動人的力量,而詩人那種不斷轉折和強化的抒情方式,當然也是與充滿險阻坎坷的時代相吻合的。土地的黎明,黎明的大地,猶如母親欣慰的笑容一樣慈愛,寧靜,反襯前面三的沉重苦難,烘托出黎明的美妙及其魅力。這首詩中迴盪著憂鬱的調子,鬱積著深深的憂傷。我們能感受到詩人對土地愛的的執著、堅貞和頑強,更能感受到詩人內心深處真摯的愛國情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麻辣香鍋麻醬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