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超爸style
-
2 # 陽光面對未來
一是說明孩子從小你就沒有給他灌輸時間關念和積極做事自律的關念。
二是說明你忙沒時間陪孩子聊天、做遊戲……和孩子互動很少,導致孩子缺乏父母的關愛。孩子在成長中,父母的陪伴、理解、顧勵……是很重要的。
現在你應該陪著孩子改掉這個缺點兒,給孩子和你制定一個時間表和規則,吃飯多長時間、洗澡多長時間、穿衣多長時間、做作業多長時間……到吃飯時間立刻吃飯、到看書時間立刻看書……誰犯了規就罰誰,誰一個星期一個月都尊守規則,就獎勵誰!
你給孩子做個榜樣,帶著孩子積極做事,平時多顧勵關心孩子,“你這個禮拜只犯了一次規,比上個禮拜強多啦!繼續加油!”“你這個禮拜犯規了,不如上個禮拜,怎麼啦!孩子,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媽相信你,你會越來越好的。”別吆喝強制孩子必須怎麼怎麼著,要尊重孩子,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孩子慢慢的就會變的勤快積極了。
-
3 # 大愛無聲01
兒童應該得到成人全部的愛,而不是成人忙於生活所殘餘的愛。——蒙臺梭利
但是現實生活中,父母總是給孩子安排一大堆的學習課程,美其名曰是教育投資,卻很少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老是拿“忙”做藉口。長此以往,孩子在沒有家長的監督和引導,必定會出現心理和行為問題。
惰性是每個人都有的。家長要在生活和學習中及時捕捉教育機會給孩子正面的引導,培養其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如:鼓勵孩子幹家務活;鼓勵孩子寫日記;鼓勵孩子回到家敘說學校發生的事;鼓勵孩子不熬夜寫作業,準時寫完時,可適當的精神獎勵,陪陪孩子玩玩遊戲,或給他講講故事;培養孩子興趣愛好,以愛好促學習,以愛好規範行為習慣。
孩子需要家長的陪伴,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永久的老師。如果家長拿“忙”作為藉口忽視了孩子,孩子就可能用靜默忽略自己的人生,這是教育最大的不幸。
-
4 # 遊曳魅已
孩子懶惰的原因很多,人天性向懶,誰都想不幹活,只是生活所迫,還沒實現財富自由,就只好繼續幹而已。孩子又沒有賺錢壓力,一旦缺失目標或者缺乏管教,確實容易懶惰,在這給三點意見給家長。
我們先來看一個很有意思的思維遊戲,大意是:
一覺醒來,你發現自己被困在一間密室裡,手腳都被粗繩綁著。旁邊有個滴著營養液的漏管,勉強夠你維持生命,旁邊還有一個不知通往何處的深洞,寬度僅夠你前進,而不能返回。這時,你會怎麼選擇呢?
每個人都會隨著他們的性格做出不同的決定,而懶惰的孩子,我相信他們連爬都懶得爬。這時,你如何讓他逃出這間“密室”?
適當的懲罰想要讓孩子逃出懶惰的第一步,就是把“營養液”給斷了,逼迫他做出改變。換到家長的情況裡,那就是孩子不能及時做完作業,如果沒有什麼特殊原因,作業太多呀或者生病了之類的,就要小小的懲罰一下,比如明天的零花錢減一點!
明確的目標沒有希望的方向是會讓人迷茫的。家長要制定學習計劃。頭腦要清楚, 目的要明確。對每天要做的事情和學習的任務都有明確的計劃, 合理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努力節約時間。所有各科作業都嚴格按老師規定的時間保質保量的完成, 既要追求速度效率, 又要講究質量成績。堅決改掉"明日復明日"的思想。
採取激勵的機制想要馬兒跑,就要給馬兒草。想讓孩子努力奮進起來,除了長遠的更好的生活外,一定要有看得見的獎勵機制。如果在密道里,每爬1000米,就會有補給液留給探索者,勇於打破現狀的人一定會多不少。
當初我給孩子培養興趣,上畫啦啦的課時也這樣。雖然她本身性質很高,但架不住孩子的思維都比較跳脫,一次不上就很容易兩次不上,慢慢就把課就鴿了...家長要好好培養培養孩子的習慣喔
-
5 # 有校阿米巴
孩子懶惰的性格主要有四個成因。
一、畏難情緒
孩子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和恆心,做事情沒信心,對自己懷疑態度,因此即使父母對孩子提出了要求,孩子也是抱著能躲就躲,能藏就藏的態度,長此以往,自然使孩子養成懶散,不願意接受困難。
懶散的孩子經常有依賴別人的思想。"反正媽媽到時候會叫我寫作業,我再寫"、“這題不會做,等爸爸來問他,我懶得想”因此進一步在學校體現“隨便找個同學抄一下作業就好了”。於是長此以往,這種依賴心理使得自己的能力不斷衰退,思想也越來越遲鈍。
三、不良榜樣影響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使十分大的,如果家長本身就表現得比較懶散是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同時如果孩子周邊的同學如果也表現出這種情況,那可真的是近墨者黑。
孩子對自我的要求不高,想著得過且過,做任何事都表現著敷衍一下就好了,體現在作業潦草,字跡馬虎,錯題不訂正。
面對上述因素,我覺得應該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正。
1、給孩子賦予責任
應對懶散行為來說,責任感無疑是最大的自我驅動力。給孩子定下目標,可以是養一株小花直到它開花。讓孩子來照顧家中動物的飲食等等,讓其產生責任感。
2、關注好孩子的情緒以及身體鍛鍊
積極引導孩子的情緒往樂觀開朗,在學習後不妨增加一些獎勵從而調動孩子因為作業而產生的疲倦感和厭煩感,把作業當成一件快樂的事。給孩子安排一些戶外體育活動,體育活動一方面可以克服懶散一方面可以調動情緒。
3、制定好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一旦定下來,要求孩子要不折不扣的執行,只有將一個計劃成功執行完成,孩子在收穫滿足感的同時,也能逐步去克服懶散。
可以舉一些懶散的例子引出所帶來的後果,給孩子起到警醒作用,同時還需樹立正面的榜樣,讓孩子明白勤奮的可貴之處。
最後希望家長還是儘可能的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家長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因此家長們無論在忙還請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有條件的家長可以把孩子送去專業化的託輔機構代為照顧,我還見過不少家長為了兼顧事業和孩子,自己開辦了託輔機構,這樣既可以完美實現孩子跟事業間的平衡。
-
6 # 益智教育培訓
每個行為背後都有他真實的目的。家長應該看到孩子不寫作業背後的信念是什麼?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都是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在行為不當的背後,隱藏著他的真實的目的。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每個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沒有學校與家庭的教育,常常會出現一些不良行為,產生不良行為的觀念即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力,報復,自暴自棄。作為家長,我們一般只能看到孩子們顯露的缺點,而看不到實質,所以很多問題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從而導致很多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誤。如果作為家長的我們全面的分析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源頭,那麼許多問題我們處理起來就會很容易,也會更有效果。
和孩子相處的模式應該是:一是和善和堅定並行,這就要求父母尊重孩子,鼓勵孩子;二是幫助孩子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三是能教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培養孩子良好的品格。注重孩子性格的培養,養成一個自立,自律,自信,自尊,有責任感,有價值感的好孩子。
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長應該讓他獨立完成。家長可以不著痕跡的引導。比如,和孩子約定好時間,今天30分鐘完成,明天20分鐘完成,剩餘時間可以和父母共享親子時光。以小目標為階梯,逐步完成。記錄孩子每天的進步,鼓勵孩子繼續努力。
-
7 # 呆瓜頭畫家麻麻
沒有解決方法的,除了一個大人全職在家陪伴。
的確有天生愛讀書且能自覺學習的孩子,可惜沒有投胎在我家。我要不是全職,我兒子一定能偷懶就偷懶。
有的孩子表現欲強喜歡答題,這類不用操心他們不自覺學習。有的孩子在乎爸媽的想法,為爸媽學習,定不敢在學習上偷懶。有的孩子做事幹淨,玩和學習分的清楚,他們就把該做的事都做好,但要多優秀是沒有的,一心只想做箇中等偏上的學生,老師大人都不會找他們麻煩,他們就可以騰出時間玩,這類孩子也不用操心自覺問題。
除此之外就要有大人陪伴著,這樣就能提醒孩子。我兒子今天上網課時,老師直接在互動課裡找一個女生,她兩天沒上課了,當場打電話給她媽媽。她爸爸媽媽工作都忙,家裡還有個幼兒園大班的妹妹,外公外婆幫忙負責吃飯問題,這大女兒不自覺怎麼管?靠晚上一點時間教育孩子是不足夠的,一定要陪著她,只是辭職對她媽媽來說不太現實,畢竟多數人都不捨得放棄工作的。
-
8 # 育兒甜橙樹
其實寫作業不積極是很正常的,不管父母管不管孩子,孩子都不會喜歡寫作業。想想我們小時候也是一樣的,因為孩子的天性不就是自由和玩耍嘛。
如果家長想讓孩子寫作業積極,需要激發的是孩子的內在動力,只有孩子具備了內在動力,他們才願意積極主動寫作業。
激發孩子內在動力,需要調整孩子和家長的互動模式。
1.多鼓勵孩子,看見孩子寫作業中的積極因素,比如工整、正確率高等等。
2.與孩子合作,給予孩子最想要的東西作為交換,讓他願意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主動做作業。
-
9 # 九七696
讓孩子改掉懶惰的性子,自然孩子就能夠寫作業積極了。不過你要是沒時間管孩子的話,即使改掉了,也會讓孩子養成其它一些壞習慣,比如寫作業不專心、對學習沒興趣等,所以貝爾安親認為這些壞習慣對於孩子的學習是沒有幫助的,但是如果有了託管班老師來監督孩子,同時也就能夠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像我家孩子就是在西安市西北大學附小橡樹灣分校老師的相處中找到了不足的地方和做的好的地方,前者會有老師慢慢根據孩子的性格來進行引導,後者則會通過鼓勵的方式讓孩子繼續保持,這樣孩子的習慣都是往好的方面養成,對他們以後的學習會幫助很大。另外,我比較看好的一點,則是老師用雙師課堂的動畫和遊戲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又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夯實基礎。
回覆列表
作業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專注力和學習效率問題!
孩子拖拉是一個問題,孩子不認真是一個問題,孩子不集中又是另個問題。
孩子拖拉反映的是孩子的習慣不好。作為家長,從小就要給孩子立規矩和界限,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孩子不認真是態度問題,孩子他看不到不認真的後果,他沒有深度思考能力。沒有看到因為不認真可能導致的一連串問題:
不認真會導致做事情容易出錯,出錯了會導致家長和老師,或者說一起合作的夥伴會遠離自己,大家遠離自己以後會導致自己不想再和他們呆一起,只會掉進一個惡性迴圈中。
學過家庭教育的家長就能看到一層兩層三層以及更大的影響,所以作為家長,要訓練孩子的思考能力,多用提問的方式啟發孩子的深度思考能力。
孩子不集中反應出來的是家裡是不是平時吵架多?孩子做事情的時候是不是總是被打斷?家裡是不是有一個情緒不穩定的實教者?所以孩子才會不集中,容易察言觀色!
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孩子今天的所有表現都是有背後原因的。而這些原因往往來源於家長,家庭教育的環境、方式、理念都會在長期的實教中慢慢通過孩子的一些反應反饋出來!所以,家長們,要多學習,多看看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