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民觀察
-
2 # 順其自然自尋樂
我村就有一戶二百多畝,基本情況是:魯西平原,種冬小麥夏玉米,井水河水並用,無農機具全僱,忙時僱零工,20l6年小麥畝平均900斤,玉米1100斤共收|800多奌,租地價1000元,加上大戶補貼收入,幾乎無利。因全部成本也在每畝900元多。要是糧價再跌的話就賠了。
-
3 # 魚竿龍哥
個人意見,農業賺個錢很難,賠幾萬幾十萬很容易。沒有種植目標,不能輕易包地了,因為玉米價格完蛋了。給你個思路,跑跑關係,200畝地可以栽樹,栽楊樹,找林業局,有補貼,還不少呢。然後發展林下經濟,現在林下種植養殖的專案挺多的。這是我的發展模式
-
4 # Smjy悅土
看地理位置,離城市近不近,基本分為60公里,30公里,5公里範圍,60公里以上以糧食作物為主,少量經濟作物,生態養殖附帶農家樂。5公里範圍可以做觀光農業,離城市越近越傾向娛樂旅遊和親子教育,越遠傾向於糧食作物和蔬菜,如果有山地可以做素質拓展訓練基地,如果有水系可以做觀光旅遊,總之因地制宜,發覺旅遊和文化需求,避免千篇一律的種植或養殖。如有需要可以和我聯絡,做農場規劃,基本投資回報期在三年左右。
-
5 # 破浪行舟
二百畝地能做什麼?在這慌亂農業改革的大潮中、種什麼與你的產品市場缺口直接關係。市場缺口與產品升值有關、但是不是農業發展的主要途徵、新農村建設包括面很寬、一是水源、種什麼養什麼、沒有潔淨的水種養出來的產品口感味道就會有不同、缺少地方特色、二是土壤中所含的酸鹼性含量、適合種什麼與氣侯是否適宜、三是肥料是否能利用其它有機肥、草木灰、綠肥、動物糞肥、四是培植大量有益原始動物、生物植物、如田螺、青蛙、泥鰍、小蝦等等將整體作業區圍蔽起來、讓更多自然科學實踐找到未來農業發展之路、小編曾經身受體會過、現代傳統農業已是危棋、建議必須有純厚的資金、寬闊的視野、才能走好新農村建設這盤金燦燦的大棋!!
-
6 # 農牧行情分析師
我三十三歲,搞農業兩年多了,種了一百畝左右,兩年時間賺了一百萬左右,憑本事賺的,沒有得到一分錢的補貼。你可來我基地考察一下,在山東章丘。搞農業是好事,也是社會發展趨勢,但是你得多種經營化,種植經濟作物,得懂得市場行情,學會分析,還有就是你容易顧勞動工人,土壤也得好,產量高低也很關鍵,管理技術更重要,再者就是銷售,等等缺一不可,親身體會!
-
7 # 三個孩子爹
很高興能為你回答問題!首先介紹一下自己!本人河南漯河的!租地240多畝,種了三年了!第一年沒有賺錢但是也沒有賠錢!最近兩年每年純利潤在15萬左右!我主要是種植小麥和藥材!屬於套種!一年兩季!小麥能把租金收回來!但是也要看行情!今年行情好!秋季賺的就是純利潤!行情不好!就差點犁地錢和化肥錢!你如果考慮好要種地!本人建議!先種植一些能保證回本的農作物!種植經濟作物之前要找好銷路!找個農村種地的好手!幫你種植!專家的話只能相信一半!但是種地老人的話可以相信!經驗比書本好用!你自己要親力親為!兩年之後你就是專家!
回覆列表
這需要提供若干可供參考的樣本,我缺乏這樣具有實證意義的樣本,就算有,也未必適合這100畝地上的選擇,這涉及到這100畝地的水利條件,土壤肥力分析,從銷售角度說,什麼樣的農產品,在當地最有銷售優勢等等,沒有一番實地考察,說不清楚。一號檔案明確說,新增的農業補貼,要向專業大戶等傾斜,從前在統計上有一作法,50畝以上,列為大戶,如按補貼來,50畝是不是一個起點線,補貼主要對種糧戶,如不種糧,有沒有?假如一畝給100元,100畝是1萬元,給200元,是2萬元。這沒多少。同時你得支付流轉費,流轉費肯定高於這個補貼,等於沒有補貼還得倒貼。如選擇種糧,這裡有幾個概念:口糧田、改善生活的商品田、用於資本積累的商品田。各有各的賬計算。現只對一個人,假定其他事都不幹算賬:一畝田,可稱為口糧田。你有可能養活自己,但會非常窮困。假定玉米、小麥兩季,收穫1500斤糧食,自用一般按800斤考慮,包括自食、稍微養點家禽雞鴨等。出售700斤,得700元,大體只夠農資投入。過死不了卻窮得受不了的日子。超過一畝田,可視為超過了最低限度的盈虧平衡點,超過部分,可視為商品田,說其是商品田,是說產出可以全部用於出售,畝毛收入有1500元,用700元作農資投入,還有800元。如有20畝,此時淨收入毛算有1萬多元。一個人種20來畝地,不依靠農機,最忙時請人幫幾天忙,支付工錢後,收入1萬元,有可能,只能用於改善一下生活。也就是穿得好點,吃得舒服一點,再加養一個小孩,大體也行。在30畝以上越接近100畝,就越有可能接近積累點資金,用作新的發展。積累資金,在農村是最難的,如有了點錢,就看你怎麼發展了。我見過將一部分田挖成魚塘,大半幅水塘上搭上架子,種上各種作物的,這就是水中水上都有產出了。還有進一步的設想,100畝地,全部搞成設施農業,即溫室、大棚、育苗、移栽、出售種苗都來,還可以弄出各種花樣,搞得好的一畝地弄個上萬元產值,都有可能,但投入也大、如僱工工資、農機具購置、設施農業的棚架費用等。我到上海崇明島上看過,那裡的田地,直接與大學科研機構掛鉤,成為他們的基地,什麼新品種、新方法都在那裡去試,還是有機的,靠近上海這個大都市,就又成了觀光農業。結果,上海一些市民,雙休日全家出動,去參觀,自己在棚架內採摘新鮮蔬菜,然後過秤付錢,成了最鮮活的蔬菜超市。如果是這樣搞,收入當然會更可觀。平原上的地,易於耕作。但不利的情況也可能發生, 一陣大風,把棚架吹跑了,一場冰雹的把農作物全毀了,一次行情變動,讓你的農產品根本賣不起價,大虧了。你要資金不足,不定一下子就再也起不來了。還有,有的農作物易受病蟲害,需要輪作以避害,有的田地是過水線,大雨後易受災,有的是冰雹線,常遭雹災,都需要了解,能避則避。什麼地塊最適宜種什麼,當地農業應該都有普查資料,也需要了解,做到心中才有數。在這裡紙上談兵,說得再好,至多也只能起點參考作用。要幹這件事,得自己實地考察一番,前人是怎麼做的,有什麼經驗教訓,民間還有些什麼規則等等,總之,不是那麼容易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