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佩濤談康復
-
2 # 運動康復陳老師
您在半年前已經扭傷了踝關節,目前早上起床後會出現疼痛,之後一整天就不會再出現疼痛了嗎?由於病情資訊過於簡單,無法判斷您目前早上起床後的症狀的原因是什麼樣的,建議您能提供更詳細的病情資訊,可以後臺聯系我。
建議您可以去醫院專業骨科或者康復醫學科進行查體評估和影像學檢查瞭解一下踝關節結構情況。
【銳博康復科普】【反覆崴腳還腫痛】習慣性崴腳康復攻略!
踝關節扭傷是最常見的肌肉骨骼損傷之一,約佔所有運動損傷的10%~20%。一般來說,踝關節扭傷後休息一段時間後疼痛、腫脹大多會自行消退,讓不少患者認為不痛了就是康復了,殊不知急性踝關節扭傷若處置不及時或者方法不恰當,時間久了很多會發展為慢性踝關節不穩。
一.為什麼踝關節容易扭到?
踝關節由兩部分組成,下半部為距骨,上半部為脛骨和腓骨遠端關節面形成的凹面型結構組成。
距骨的形態為前寬後窄,所以在前腳掌先著地時,距骨後方較窄處就會進入凹面型結構中,此時踝關節間隙較為寬鬆不具備較強的穩定性,就容易出現扭傷情況。因此踝關節扭傷常發生於起跳落地、下樓踩空、穿高跟鞋等情況。
為什麼80%的踝關節扭傷都為內翻扭傷?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外踝比內踝長約0.5cm
內踝
外踝
2. 踝關節內側韌帶比外側韌帶強
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出,踝關節外側韌帶較內側韌帶明顯較少且薄弱。
3. 內翻肌群比外翻肌群要強
內翻肌群包括脛骨後肌、脛骨前肌、拇長屈肌、趾長屈肌,而外翻肌群只有腓骨長、短肌
二.慢性踝關節不穩
慢性踝關節不穩是踝關節初次扭傷後出現的以反覆扭傷、感覺不穩、疼痛、腫脹等症狀為特點的慢性運動損傷性疾病。分為機械性踝關節不穩、功能性踝關節不穩以及兩者的結合。
機械性不穩
踝關節韌帶鬆弛或關節結構排列異常,踝關節不能達到穩定。
足踝外側韌帶損傷以前距腓韌帶損傷最為常見,當前距腓韌帶損傷時,就會造成脛骨關節前側不穩,而與健側相比,距骨相對於脛骨的位置平均前移約1.0mm,而造成背屈時距骨往後滑動受限,降低脛距關節結構上的穩定性。
功能性不穩:
神經肌肉缺陷導致平衡受損。造成功能性不穩的原因主要有:
a平衡功能下降
踝關節扭傷會造成韌帶關節囊的感覺神經纖維損傷、足底感覺遲鈍、以及肌力不足等情況,就會出現平衡功能下降。
b本體感覺失調
本體感覺主要是對軀體的空間位置、姿勢、運動狀態和運動方向的感覺,對姿勢、動作、位置以及平衡能力調整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舉個例子,在你閉著眼睛的時候,你也能知道你現在腿是伸直還是彎曲的,或者知道自己是站著還是坐著的。
本體感覺主要由位於肌肉肌腱、韌帶內的本體感受器—肌梭及腱梭等接受,肌梭腱梭等本體感受器將軀體的位置資訊傳遞給大腦,我們的大腦會分析出我們身體的姿勢和受力情況,從而快速做出相應的動作指令,完成我們的動作目標。
踝關節損傷後由於肌腱韌帶損傷、關節位置異常,一部分足踝部本體感受器會受到破壞,我們的大腦就接收不到足夠的本體感覺資訊,就沒有辦法修正我們的動作,在這種情況我們的踝關節下就會更容易出現扭傷。
本體感覺是可以透過訓練而增強的。我們只需要不斷反覆刺激我們的肢體在正確的位置上做出正確的動作,並在此基礎上不斷強化,我們的本體這個部位相應動作的本體感覺就可以加強啦!
c肌肉功能下降
踝關節慢性不穩的患者通常存在外翻肌群腓骨長短肌向心收縮能力、內翻肌群主要是脛骨後肌離心收縮肌力不足的情況,小腿在負重時會往外傾斜,容易出現足部關節的內翻動作。
三.慢性踝關節不穩康復方式
雖然由於韌帶等軟組織損傷造成的結構性不穩很難透過康復改善,但我們可以透過改善關節位置排列異常、增強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提升本體感覺及平衡能力來彌補踝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後出現的關節不穩。
針對關節位置的治療
脛距關節後側的軟組織如有粘連或攣縮,會使脛距關節後側間隙變小,影響距骨向後的滑動,所以在進行距骨位置調整之前我們可以先進行小腿肌肉的放鬆
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針對距骨進行關節鬆動術,引導距骨往後滑動,另外也可以利用彈力帶促使距骨向後滑動。
針對功能障礙的治療
a本體感覺及平衡障礙
可從在平地上單腳站開始,慢慢進階成在軟墊、bosu球等不穩定平面上的訓練,甚至可以配合一些蹲起、拋接球等動作。在身體由晃動到穩定下來這個過程中,不斷強化足踝在不穩定平面位置狀態的變化感受,從而達到加強本體感覺及平衡能力的目的。
平地單腳站
平衡墊單腳站
bosu球單腳站(指導患者將不穩定平面維持水平)
bosu球動態屈髖
b肌肉功能
彈力帶踝外翻
彈力帶踝內翻
提踵
抓毛巾
但對於身體體重來說,只使用彈力帶的訓練強度可能不夠,可以在維持足部正中位置提踵的基礎上,利用彈力帶從側邊給予阻力,可在鍛鍊小腿三頭肌的基礎上同時強化腓骨長短肌脛骨後肌。
提踵踝外翻抗阻
提踵踝內翻抗阻
當然,再好的康復訓練都沒有良好的運動模式來的實在,畢竟保持良好的運動模式才能規避損傷的潛在風險呀。
回覆列表
根據您描述的情況,問題應該不會太大。這種情況常見的原因是慢性損傷,但是不能拖,應對措施:1.去醫院明確診斷(如果原因的話);2.在家熱敷;3.針灸治療。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