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氣是指位於低溫區的空氣,遙遠的北冰洋、嚴寒的西伯利亞是冷空氣的發源地。 冷空氣的範圍縱橫長達數千公里,厚度達幾公里到幾十公里。其過境時會帶來雨、雪等,使溫度陡然下降。每次冷空氣入侵的強度不一樣,有強有弱,降溫幅度也有多有少。它像潮水一樣湧動,受其影響範圍廣,可達到2千公里以上;由於移動的路徑不同,受影響的區域也不同,時間和範圍也會有所不同。
根據強弱程度,中國將冷空氣分為五個等級:弱冷空氣、中等強度冷空氣、較強冷空氣、強冷空氣和寒潮。
弱
使某地的日最低氣溫48小時內降溫幅度小於6℃的冷空氣。
中等
使某地的日最低氣溫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6℃但小於8℃的冷空氣。
較強
使某地的日最低氣溫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8℃,但未能使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氣。
強
使某地的日最低氣溫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8℃,而且使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氣。
寒潮
使某地的日最低氣溫24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8℃,或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10℃,或72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12℃,而且使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4℃或以下的冷空氣。
天氣預報中,常常提起“一股從西西伯利亞[2]來的冷空氣前鋒今天上午達到新疆北部……”、“來自蒙古國的一股冷空氣進入中國內蒙古東部至河套西部一帶,冷空氣將東移南下……”這樣一類言語。入侵中國冷空氣的產地在西西伯利亞還是在蒙古國?它的“老家”在哪裡?
其實,遙遠的北冰洋、嚴寒的西伯利亞是冷空氣的發源地。冷空氣最初都來自北冰洋地區,然後經過西伯利亞地區得到加強。因為這些地區的緯度高,冬季黑夜漫長,白晝很短,日照時間非常少。在極地,甚至會出現極夜,太陽從不露臉蛋。因此,大地從太陽那裡得到的熱量十分微弱;而夜間,地面卻向太空輻射損失許多熱量,近地層大氣隨著地面不斷冷卻,氣溫越來越低,冷空氣堆積在一起將變得越來越多。這一團溫度極低的冷空氣堆在西北氣流的引導下,將自北向南推進,影響蒙古國、中國的北方、中國東部或中國大部地區。
侵入中國的寒潮並不是每次都一樣,這要看西伯利亞和北極地帶的冷空氣哪一部分氣壓最高,中國哪一部分氣壓最低。另外還受中國的高山峻嶺阻擋的影響。
根據資料統計,95%左右的冷空氣都要經過西伯利亞中部(70°~90°E, 43°~65°N)地區並在那裡積累加強。這個地區就稱為寒潮關鍵區。從關鍵區入侵中國主要有四條路徑:[3]
(一)西北路(中路)冷空氣從關鍵區經蒙古到達中國河套附近南下,直達長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區。循這條路徑下來的冷空氣,在長江以北地區所產生的寒潮天氣以偏北大風和降溫為主,到江南以後,則因南支鋒區波動活躍可能發展伴有雨雪天氣。
(二)東路冷空氣從關鍵區經蒙古到中國華北北部,在冷空氣主力繼續東移的同時,低空的冷空氣折向西南,經渤海侵入華北,再從黃河下游向南可達兩湖盆地。循這條路徑下來的冷空氣,常使渤海、黃海、黃河下游及長江下游出現東北大風,華北、華東出現迴流,氣溫較低,並有連陰雨雪天氣。
(三)西路冷空氣從關鍵區經新疆、青海、西藏高原[4]東北側南下,對中國西北、西南及江南各地區影響較大,但降溫幅度不大,不過當南支鋒區波動與北支鋒區波動同位相而疊加時,亦可以造成明顯的降溫。
(四)東路加西路 東路冷空氣從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氣從青海東南下,兩股冷空氣常在黃土高原東側,黃河、長江之間匯合,匯合時造成大範圍的雨雪天氣,接著兩股冷空氣合併南下,出現大風和明顯降溫。
冷空氣是指位於低溫區的空氣,遙遠的北冰洋、嚴寒的西伯利亞是冷空氣的發源地。 冷空氣的範圍縱橫長達數千公里,厚度達幾公里到幾十公里。其過境時會帶來雨、雪等,使溫度陡然下降。每次冷空氣入侵的強度不一樣,有強有弱,降溫幅度也有多有少。它像潮水一樣湧動,受其影響範圍廣,可達到2千公里以上;由於移動的路徑不同,受影響的區域也不同,時間和範圍也會有所不同。
根據強弱程度,中國將冷空氣分為五個等級:弱冷空氣、中等強度冷空氣、較強冷空氣、強冷空氣和寒潮。
弱
使某地的日最低氣溫48小時內降溫幅度小於6℃的冷空氣。
中等
使某地的日最低氣溫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6℃但小於8℃的冷空氣。
較強
使某地的日最低氣溫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8℃,但未能使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氣。
強
使某地的日最低氣溫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8℃,而且使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8℃或以下的冷空氣。
寒潮
使某地的日最低氣溫24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8℃,或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10℃,或72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12℃,而且使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4℃或以下的冷空氣。
天氣預報中,常常提起“一股從西西伯利亞[2]來的冷空氣前鋒今天上午達到新疆北部……”、“來自蒙古國的一股冷空氣進入中國內蒙古東部至河套西部一帶,冷空氣將東移南下……”這樣一類言語。入侵中國冷空氣的產地在西西伯利亞還是在蒙古國?它的“老家”在哪裡?
其實,遙遠的北冰洋、嚴寒的西伯利亞是冷空氣的發源地。冷空氣最初都來自北冰洋地區,然後經過西伯利亞地區得到加強。因為這些地區的緯度高,冬季黑夜漫長,白晝很短,日照時間非常少。在極地,甚至會出現極夜,太陽從不露臉蛋。因此,大地從太陽那裡得到的熱量十分微弱;而夜間,地面卻向太空輻射損失許多熱量,近地層大氣隨著地面不斷冷卻,氣溫越來越低,冷空氣堆積在一起將變得越來越多。這一團溫度極低的冷空氣堆在西北氣流的引導下,將自北向南推進,影響蒙古國、中國的北方、中國東部或中國大部地區。
侵入中國的寒潮並不是每次都一樣,這要看西伯利亞和北極地帶的冷空氣哪一部分氣壓最高,中國哪一部分氣壓最低。另外還受中國的高山峻嶺阻擋的影響。
根據資料統計,95%左右的冷空氣都要經過西伯利亞中部(70°~90°E, 43°~65°N)地區並在那裡積累加強。這個地區就稱為寒潮關鍵區。從關鍵區入侵中國主要有四條路徑:[3]
(一)西北路(中路)冷空氣從關鍵區經蒙古到達中國河套附近南下,直達長江中下游及江南地區。循這條路徑下來的冷空氣,在長江以北地區所產生的寒潮天氣以偏北大風和降溫為主,到江南以後,則因南支鋒區波動活躍可能發展伴有雨雪天氣。
(二)東路冷空氣從關鍵區經蒙古到中國華北北部,在冷空氣主力繼續東移的同時,低空的冷空氣折向西南,經渤海侵入華北,再從黃河下游向南可達兩湖盆地。循這條路徑下來的冷空氣,常使渤海、黃海、黃河下游及長江下游出現東北大風,華北、華東出現迴流,氣溫較低,並有連陰雨雪天氣。
(三)西路冷空氣從關鍵區經新疆、青海、西藏高原[4]東北側南下,對中國西北、西南及江南各地區影響較大,但降溫幅度不大,不過當南支鋒區波動與北支鋒區波動同位相而疊加時,亦可以造成明顯的降溫。
(四)東路加西路 東路冷空氣從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氣從青海東南下,兩股冷空氣常在黃土高原東側,黃河、長江之間匯合,匯合時造成大範圍的雨雪天氣,接著兩股冷空氣合併南下,出現大風和明顯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