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704579310007
-
2 # 鯨落qnRO
歐洲資本主義的興起資本主義社會的文明與繁華,原來是從事血腥的殖民掠奪起家。搶劫黃金、販買奴隸,毀滅古老文化,卻扮著牧師的嘴臉,這些可恥的冒險家!
資產階級不是宣揚“神聖的所有權”嗎?可是,他們的“壯舉偉業”,就是對它的最無恥踐踏。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誕生和發展,這種剝奪的歷史是用血與火的文字寫下。
-
3 # Sunny窗欞33515862
有 幸閱讀了美國著名歷史學家斯塔夫裡阿 諾斯的經典作品《全球通史:從史前到 21 世紀》中有關近代史的部分,即書中 所講的“1500 年以後的世界”。在這部作 品中,作者所採取的新的歷史觀察與研 究方法——“全球史觀”,給筆者留下了 很深的印象。
於是筆者將心得體會記錄 下來,寫成了本篇書評,希望得到老師 的批評和指正。 筆者所理解的“全球史觀”本文的最大特色和經典之處,便是 作者採用了“全球史觀”去解讀世界近 現代史。所謂的“全球史觀”,是指將整 個世界看做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從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國家或某一地 區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的 產生和發展,把人研究的重點放在對人 類歷史事件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相 互影響上,努力反映區域性與整體的對抗 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通俗來講, 就是把真正的歷史看作是一個相互關聯 的整體,一個地區的變動必然會引起周 邊地區乃至世界範圍內的震盪,即所謂 的“蝴蝶效應”。例如,中華文明在唐帝 國時期,其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發達, 其輻射範圍包含整個東亞乃至更廣。因 此唐帝國的許多隻能告知制度、經濟政 策、文化模式便爭相被周邊地區模仿, 這就將一個時期內一個較大範圍內的各 民族的歷史串聯了起來。而“全球史觀” 便是以類似這種眼光來看待整個整個世 界近現代的。 地理大發現乃至產業革命之後,整 個世界日益連成一個整體,歐洲也成為 了整個世界的中心。
自此,西歐的文明 便開始“輻射”至全球。在這種背景之 下,當任何一個大國發生劇烈變化時, 其影響都將是全球性的。因此在這種情 況之下,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年版; 分國、分地區的歷史編列方法已不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而研究世界各地 區的共同行使以及個文明之間的相互關 系則開始成為世界範圍內歷史研究的主 流。
在此背景下,伴隨著《全球通史》 這部歷史鉅著的問世,“全球史觀”應運 而生,為觀察和研究世界歷史開闢了一 條嶄新的道路。在下面的兩章中,筆者 將就自己的理解簡單談一下“全球史觀” 的利與弊。
-
4 # 明說消費
“落後就要捱打。”在我看來,這個道理貫穿著整個歷史。回顧過去,無論是鴉片戰爭還是日寇侵華,無一不在印證著:昔日的中國因為懦弱而受盡欺凌。
雖然我們現在已經變得強大,也也逐步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摘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但卻不能輕易忘記這些災難深重的屈辱史,在這段時間裡,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華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
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是以號稱當時的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在1840年發動的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為起點的,戰敗後,清政府還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回覆列表
世界近現代史,風起雲湧,世界各國你方唱罷我登場。但有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落後就要捱打。
英國,法國,美國,俄國,日本,德國,這些列強們到處掠奪資源,搶佔殖民地,奴役別華人民。
亞非拉很多國家和人民成了他們的盤中餐,任意奴役。所以我們要不斷自強,這樣才能超越他們,擊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