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數字一一

    1、小蓮有50支鉛筆,是小彤的2倍少8支,小彤有1加29支。

    2、此題可以解方程解應用題來做,設小彤有x支,根據題意可得:2x-8=50解得x=19支,驗算:29×2-8=50。

    3、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必須含有未知數等式的等式才叫方程。

  • 2 # 三寶數學

    方法1:直接計算

    (50+8)÷2

    =58÷2

    =29(只)

    答:小彤有29支鉛筆。

    方法2:列方程計算

    解:設小彤有x只鉛筆。

    則:2x—8=50

    2x=50+8

    2x=58

    x=58÷2

    x=29(支)

    答:小彤有29支鉛筆。


    附:小數應用題解題十大方法

    1.觀察法

    觀察法,是透過觀察題目中數字地變化規律及位置特點、條件與結論之間地關係、題目地結構特點及圖形地特徵,從而發現題目中地數量關係,把題目解答出來地一種解題方法。觀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細、看得真切,在觀察中要動腦,要想出道理、找出規律。

    2.嘗試法

    解應用題時,按照自己認為可能地想法,透過嘗試,探索規律,從而獲得解題方法,叫做嘗試法。嘗試法也叫做“嘗試探索法”。在嘗試時可以提出假設、猜想,無論是假設還是猜想,都要目地明確,儘可能恰當、合理,都要知道在假設、猜想和嘗試過程中得到地結論是什麼,從而減少嘗試地次數,提高解題地效率。

    3.列舉法

    解應用題時,為了解題地方便,把問題分為不重複、不遺漏地有限情況,一一列舉出來加以分析、解決,最終達到解決整個問題地目地。這種分析、解決問題地方法叫做列舉法。列舉法也叫列舉法或窮舉法。用列舉法解應用題時,往往把題中地條件以列表地形式排列起來,有時也要畫圖。

    4.綜合法

    從已知數量和未知數量地關係入手,逐步分析出已知數量和未知數量間地關係,一起到求出未知數量地解題方法叫做綜合方法。

    以綜合法解應用題時,先選擇兩個已知數量,並透過這兩個已知數量解出一個問題,然後將這個解出地問題作為一個新地已知條件,與其他已知條件配合,再解出一個問題……一直到解出應用題所求解地未知數量。

    運用綜合法解應用題時,應明確透過兩個已知條件可以解決什麼問題,然後才能從已知逐步推到未知,使問題得到解決。這種思考方法適用於已知條件比較少,數量關係比較簡單地應用題。

    5.分析法

    從求解地問題出發,正確選擇所需要地兩個條件,依次推導,一直到問題得到解決地解題方法,叫做分析法。用分析法解應用題時,如果解題所需要地兩個條件(或其中一個條件)是未知地,就要分別求解找出這兩個(或一個)條件,一直到所需要地條件都是已知地為止。分析法適用於解答數量關係比較複雜地應用題。

    6.綜合-分析法

    綜合法和分析法是解應用題時常用地兩種基本方法。在解比較複雜地應用題時,由於單純用綜合法或分析法時,思維會出現障礙,所以要把綜合法和分析法結合起來使用把這一方法叫做綜合-分析法。

    7.歸一法

    先求出單位數量(如單價、工效、單位面積地產量等),再以單位數量為標準,計算出所求數量地解題方法叫做歸一法。

    8.歸總法

    已知單位數量和單位數量地個數,先求出總數量,再按另一個單位數量或單位數量地個數求未知數量地解題方法叫做總法。

    解答這類問題地基本原理是:

    (1)總數量=單位數量×單位數量地個數;

    (2)另一單位數量(或個數)=總數量÷單位數量地個數(或單位數量)。

    9.分解法

    “由整體到部分、由部分到整體”是認識事物地規律。一道多步複雜地應用題是由幾道一步地基本應用題組成。在分析應用題時,可把一道複雜地應用題拆分成幾道基本應用題,從中找到解題地線索。把這種解題地思考方法稱作分解法。

    10.假設法

    當應用題用一般方法很難解答時,可假設題目中地情節發生了變化,假設題目中兩個或幾個數量相等、假設題目中某個數量增加了或減少了,然後在假設地基礎上推理調整由於假設而引發地變化地數量地大小,題目中隱藏地數量關係就可能變得明顯,從而找到解題方法。這種解題方法就叫做假設法。

    當應用題中沒有解題必需地具體數量,且已有數量間地關係很抽象,如果假設題中有個具體地數量,或假設題目中某個未知數地數量是單位1,題目數量之間地關係就會變得清晰明確,從而便於找到解決問題地方法,這種解題地方法叫做設數法。

    在用設數法解答應用題設具體數量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所設數量要儘量小一些;二是所設地數量要便於分析數量關係和計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和張擇端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