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將畢生精力貢獻給教育事業的人,他對後世的教育活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自己的孩子,孔子是怎麼教育的呢?
孔子的兒子出生時,恰逢國君魯昭公賜給他一條大鯉魚,孔子覺得非常榮幸,為了紀念國君的賞賜,他便給兒子取名孔鯉,字伯魚。
有一天,孔子一個人在庭院裡站著,孔鯉從父親身邊恭敬地從庭裡走過,孔子見到就把他叫住,問道:"你學《詩經》了嗎?"孔鯉答道:"沒有。"孔子聽了開導他:"不學《詩經》,就不能用很好的言辭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於是孔鯉就遵照父親的教誨,開始專心致志地學習《詩經》。
又有一次,孔子獨自站在庭院裡。孔鯉又從父親身邊默默地走過,孔子又叫住了他,並問道:"你學《禮記》了嗎?"孔鯉回答道:"沒有。"孔子便又開導他:"不學《禮記》,就不懂得怎樣立足於社會。"於是孔鯉又遵從父親的教導,開始認真地學習《禮記》。
後來,"孔鯉過庭"這一典故就用來指子女、學生接受家長、老師的教誨;"鯉庭"就用來表示教育的場所。
孔鯉自幼聰穎,才智過人,久而久之便滋長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孔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但是他沒有批評和指責孩子,而是在適當的時機對他進行生動形象的教育。
有一天,孔子帶領孔鯉和其他幾個弟子參觀魯桓公太廟。來到一尊神像前,他們看到了一個傾斜著的青銅容器。孔子問大家容器叫什麼名字,孔鯉和弟子們都搖著頭,回答不上來。孔子便讓孔鯉提桶水過來,並將水慢慢地倒入容器。當水注入到一半的時候,這個容器還是穩穩當當的,但是當容器內注滿了水的時候,容器翻倒了,滿滿的一容器水反扣下來,灑得滿地皆是。片刻之後,孔子問道:"鯉啊,這樣的變化告訴了人們什麼道理?"孔鯉脫口而出:"滿則覆。"
孔子的臉上現出了滿意的微笑,並告訴大家,這個容器名叫"宥坐之欹器",原來是放在天子座位旁邊,用來作為警誡用的。因為魯是周公的封地,所以也同洛邑周天子太廟一樣設有這樣的"宥坐之欹器"。孔子說:"此‘宥坐之欹器’告誡人們,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驕傲自滿,最終就會以失敗收場!"
眾弟子聽了孔子的一番訓誡,人人臉有愧色,孔鯉更是羞愧得無地自容。從此以後,他改正了驕傲自滿的缺點,學習上也更有長進了。
孔子:訓子鯉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兒子孔鯉低著頭,很快地走過去。孔子攔住他問:"學詩了嗎?"孔鯉答:"沒有"。孔子說:"沒學詩你怎麼說話?"孔鯉便回去學習詩文。
第二日,孔鯉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內的孔子。孔子問:"學禮了麼?"孔鯉答:"沒有。"孔子說:"不學禮你怎麼做人。"於是孔鯉回去習禮了。
這個故事叫做"過庭訓",後來古人將父親訓斥兒子稱為"過庭訓"。
孔子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個將畢生精力貢獻給教育事業的人,他對後世的教育活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自己的孩子,孔子是怎麼教育的呢?
孔子的兒子出生時,恰逢國君魯昭公賜給他一條大鯉魚,孔子覺得非常榮幸,為了紀念國君的賞賜,他便給兒子取名孔鯉,字伯魚。
有一天,孔子一個人在庭院裡站著,孔鯉從父親身邊恭敬地從庭裡走過,孔子見到就把他叫住,問道:"你學《詩經》了嗎?"孔鯉答道:"沒有。"孔子聽了開導他:"不學《詩經》,就不能用很好的言辭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於是孔鯉就遵照父親的教誨,開始專心致志地學習《詩經》。
又有一次,孔子獨自站在庭院裡。孔鯉又從父親身邊默默地走過,孔子又叫住了他,並問道:"你學《禮記》了嗎?"孔鯉回答道:"沒有。"孔子便又開導他:"不學《禮記》,就不懂得怎樣立足於社會。"於是孔鯉又遵從父親的教導,開始認真地學習《禮記》。
後來,"孔鯉過庭"這一典故就用來指子女、學生接受家長、老師的教誨;"鯉庭"就用來表示教育的場所。
孔鯉自幼聰穎,才智過人,久而久之便滋長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孔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但是他沒有批評和指責孩子,而是在適當的時機對他進行生動形象的教育。
有一天,孔子帶領孔鯉和其他幾個弟子參觀魯桓公太廟。來到一尊神像前,他們看到了一個傾斜著的青銅容器。孔子問大家容器叫什麼名字,孔鯉和弟子們都搖著頭,回答不上來。孔子便讓孔鯉提桶水過來,並將水慢慢地倒入容器。當水注入到一半的時候,這個容器還是穩穩當當的,但是當容器內注滿了水的時候,容器翻倒了,滿滿的一容器水反扣下來,灑得滿地皆是。片刻之後,孔子問道:"鯉啊,這樣的變化告訴了人們什麼道理?"孔鯉脫口而出:"滿則覆。"
孔子的臉上現出了滿意的微笑,並告訴大家,這個容器名叫"宥坐之欹器",原來是放在天子座位旁邊,用來作為警誡用的。因為魯是周公的封地,所以也同洛邑周天子太廟一樣設有這樣的"宥坐之欹器"。孔子說:"此‘宥坐之欹器’告誡人們,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驕傲自滿,最終就會以失敗收場!"
眾弟子聽了孔子的一番訓誡,人人臉有愧色,孔鯉更是羞愧得無地自容。從此以後,他改正了驕傲自滿的缺點,學習上也更有長進了。
孔子:訓子鯉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一日,孔子站在庭院中,他的兒子孔鯉低著頭,很快地走過去。孔子攔住他問:"學詩了嗎?"孔鯉答:"沒有"。孔子說:"沒學詩你怎麼說話?"孔鯉便回去學習詩文。
第二日,孔鯉又碰上了站在庭院內的孔子。孔子問:"學禮了麼?"孔鯉答:"沒有。"孔子說:"不學禮你怎麼做人。"於是孔鯉回去習禮了。
這個故事叫做"過庭訓",後來古人將父親訓斥兒子稱為"過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