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默先聲

    朱元璋以一介草民的身份開始了起義生涯,一路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建立了大明王朝。除了自身的智與勇以外,成功無疑離不開身邊的人。當時陪朱元璋四處征戰,打下江山的老人們在歷史上也赫赫有名,例如徐達、常遇春、胡惟庸等人。

    只是這些開國元老最後的結果悽慘,誰也沒想到當初為朱元璋拋頭顱、灑熱血的一批人竟然無法善終。不過,在一眾結局悲慘的元老當中,劉基顯得格格不入,他算是為數不多能夠全身而退的元老了。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劉基這個人。

    皇帝想要坐穩皇位必然要殺伐果斷,尤其是開國皇帝。開國皇帝,對外面對的是經歷了多年割據戰爭的國家,百姓顛沛流離,百廢待興。對內,是陪自己打下江山的眾多元老,需要獎賞。只是幾年以後,一旦局勢穩定下來,皇帝的劍便也要再度出鞘了。

    這批開國元老確實有功在身,但這也是皇帝最為忌憚的。當初既然能一路幫我打上來,一旦有了別的心思,也容易把自己拉下馬。

    功高蓋主,不論在哪個朝代都是皇帝的命門。當年韓信軍事才華橫溢,幫助劉邦殺死了最難對付的敵人,但是這樣的功勞換來的是殺身之禍。宋朝更有杯酒釋兵權的前例。也不難理解,多年以後朱元璋會對這些開國元老動手了。只是劉基能在這場兇險異常的漩渦中全身而退,多數要歸功於這個人的性格和處事。

    一、不爭權奪利。

    劉基這個人的位置與歷朝歷代的謀士定位很像,只是比起戰國時期的謀士,劉基對飛黃騰達以及權勢沒有興趣。兢兢業業地做好本職工作,朱元璋有事需要找他商議,劉基便急急忙忙地進宮,沒事便在家寫寫詩,讀讀書,做些風雅之事。官職也多是一些閒職,劉基手中一直沒有實權,也沒有想要爭權的想法。

    像劉基這樣智謀過人的謀士,只要安安分分的,便是最得皇帝喜歡的手下,朱元璋也不意外。當初也是相信劉基的能力,朱元璋曾多次希望劉基擔任宰相,只是被劉基全部拒絕了。劉基說自己做不好這一工作,加之嫉惡如仇,容易得罪人。

    這是劉基的推辭,至於劉基到底是怕得罪其他同僚,還是怕引起朱元璋的猜忌,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二、沒有羽翼,更無意結黨營私。

    劉基跟在朱元璋身後,出謀劃策,肝腦塗地,卻從不邀功,所有的功勞他都推給了朱元璋。不過,最重要的是從不結黨營私。朱元璋曾經希望讓劉基的好朋友,楊宰做宰相,特意詢問他的意見。

    本以為劉基會認可,卻得到了劉基極力反對的回覆,聲稱楊宰雖有才華,卻沒有足夠的氣度。上朝時,劉基面對李善長等團體又敢於據理力爭,從不低頭。結黨營私,罪以致死。朝中一旦形成了小團伙,不及時解決的話,後面的子孫登上皇位必然會被這些黨派勢力鉗制。

    三、與朱元璋特殊的聯絡。

    劉基與普通的從政人士不同,他多年來一直遵守心中的抱負,即以天下百姓為重。當年出來尋找明主也是希望早日結束元末混戰的情況,劉基希望早日回到美好的時代,至於最後誰坐上那個位置對他來說並不重要,只要皇帝能夠重整河山,恢復和平。

    劉基的這一想法與朱元璋不謀而合,他想要實現抱負就需要找一個人來輔佐,而朱元璋想要登上皇位,也需要一個足夠聰慧的人來幫助自己。

    正是這樣特殊的抱負關係,讓朱元璋與劉基兩人互相信任,各自為自己的目標努力。再加上劉基是個非常標準的讀書人,比起歪歪繞繞的政治家,他要直接許多,更是張口就來一堆憤青言論。所以,朱元璋也從不在意他的這些小毛病。

    總結:從這三點來看,劉基每一點都深得朱元璋信任與喜愛,雖然有些讀書人的毛病,但比起胡惟庸集團以及其他小團體,他要讓人放心許多。朱元璋剷除這些開國元老,有他自己的考量。

    而這些下場悽慘的元老們,也不能完全稱之為無辜,當初擺在他們面前本就有兩條路,只是面對滔天的權勢,很多人行差踏錯,換來了慘死的結局。這天底下又有多少人,有那麼多功勞,被一次次邀請擔任宰相,卻一次次堅定拒絕的人呢?劉基能夠全身而退是因為一直秉承初心,毫無逾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二生肖會越來越有魅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