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無奈的失業大叔

    公元1057年,京師汴梁,文人聚集,熱鬧非凡。


    那一年,蘇軾20歲,章惇22歲。


    兩人同樣年輕氣盛,抱負非凡,上京趕考時,因為同樣的目標,很快便引為知己。


    那時的蘇軾溫和豁達,章惇也還是個直率的青年,兩人時常一同遊山玩水,抵足而眠,無話不談。


    分別之際,章惇曾與蘇軾約定,“他日扁舟約來往,共將詩酒狎樵漁。”


    言辭之間,滿是對這段友誼的憧憬和期許。

  • 2 # 使用者842698723505

    1056年(嘉祐元年),虛歲二十一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得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 3 # 三醉岳陽人不識

    公元1057年蘇東坡22歲時參加科舉考試,一舉成名天下知。這一年錄取進士388人,蘇東坡名列第二,他的弟弟蘇轍名列第五。他的“高考”限時作文《刑賞忠厚之至論》後來收入《古文觀止》,使他名震京師、脫穎而出。

  • 4 # 流兮2

    公元1057年,蘇洵帶著蘇軾和蘇轍,自家鄉蜀地而出,順江而下前往京師應試。當時的主考官就是後來非常喜愛蘇軾的歐陽修,另一個則是梅堯臣,這個梅堯臣也是北宋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他們兩個作為主考官,含金量自然是極高的。

    那時候的科舉制度,就是規定一個題目。然後讓應試的學生圍繞題目去寫出策論。當時的策論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就圍繞著這個題目,闡述了自己仁政的思想。整篇文章說理說的非常透徹,這得賴於蘇軾引典有著很大的說服力,歐陽修讀完後讚歎不已。

    不過後來蘇軾還是隻得了個第二的名字,為什麼呢?竟然是為了避嫌。原來當時歐陽修的弟子曾鞏也一同參加了應試,曾鞏師從歐陽修,也是個極其有才華的人。身為後來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當時是十分被歐陽修看好的。歐陽修看到這篇文章的第一反應就是是自己弟子所作,那怎麼辦呢?自己身為主考官,如果讓自己弟子得了第一,難免會造成其他的社會影響。於是為了“避嫌”,歐陽修只好把他“弟子”的作品屈居第二。

    結果拆封試卷後歐陽修就傻眼了,此等文章竟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蘇軾所作,此時蘇軾開始被歐陽修看重,果不其然在後來的複試時,蘇軾的《春秋對義》真正的得到了第一名。

    法當堯之時,為士。皋陶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刑賞忠厚之至論》

    這是蘇軾文章裡一個極有說服力的典故,應試結束後,當時的考官都不知道這個典故是出自哪裡。於是後來歐陽修就親自問蘇軾,蘇軾就回答說,出自於《三國志·孔融傳》中。歐陽修果真回去把整個孔融傳都翻閱了一遍,結果還是沒能找到。沒想到這時候蘇軾說:“曹操滅袁紹,以紹子袁熙妻甄宓賜子曹丕。孔融雲:‘即周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操驚,問出於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意思就是,曹操擊敗袁紹以後,將袁紹的兒媳婦甄姬賞賜給了曹丕。孔融知道後就對曹操說,周武王當時滅商後將妲己賞賜給周公,也是將敵人美貌嬌豔的女眷賞賜給別人。一向多疑的曹操對此竟然深信不疑,後來翻遍史書卻找不到出處,只好私下過來找孔融虛心請教。沒想到孔融說“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意思是這是孔融知道曹操的事情後自己杜撰的,不難看出孔融是在諷刺曹操的不德興為。

    歐陽修聽到這裡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蘇軾的這個典故也是杜撰的。按說古人用典都比較講究,特別是在魏晉時期,文風都講究用典華麗。一般古代文人對著用典都很有講究,像蘇軾這種編造的按說都會被文人所不齒。

    不過歐陽修可不這麼認為,歐陽修相反還對蘇軾讚不絕口,對於蘇軾的敢於創新極為欣賞。稱讚他“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果不其然,後來的蘇軾在北宋文壇獨步天下,與歐陽修也成了忘年交。

    事實上經過後來的查詢,這個典故是是周公的事例,只是蘇軾考試時記差了,蘇軾把這個典故安在了堯的頭上,才會有著這件趣聞。這也反映出了古代應試科舉的死板,靈活變通的蘇軾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 5 # 使用者阿姚隨見隨說

    嘉祐二年(1057年),1057 中進士;母喪;服孝(1057.4-1059.6)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銷售公司的新年開工第一天該如何為員工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