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向日葵6870
-
2 # 使用者5813740672219
居里夫婦的實驗室條件極差,夏天,因為頂棚是玻璃的,裡面被太陽曬得像一個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凍僵了。
居里夫婦克服了人們難以想像的困難,為了提煉鐳,他們辛勤地奮鬥著。居里夫人立即投入提取實驗,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廢礦渣放入冶煉鍋熔化,連續幾小時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鐵棍攪動沸騰的材料,而後從中提取僅含百萬分之一的微量物質。他們從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經過幾萬次的提煉,處理了幾十噸礦石殘渣,終於得到0.l克的鐳鹽,測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
3 # 使用者7443832395706
課文是一篇讚美居里夫人的文章,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於容貌,而在於心靈和人格,她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主要是歌頌了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高尚精神,以及他獲得巨大榮譽之後的淡泊名利,表達出外表的美麗往往只是暫時,但外表本來就美麗的居里夫人透過對科學孜孜以求的不倦探索,超越時空,在人們的心中永遠美麗。
跨越百年的美麗》課文以“美麗”為線索,選取了居里夫人長達67年人生旅途中的幾個具有典型性的片段,由表及裡地塑造了她從外表、人格、心靈到精神境界都具有的“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感人形象,給讀者留下“什麼是真正的美麗”的深刻思考。
跨越百年的美麗主要寫了:瑪麗·居里發現了天然放射性鐳,有著獻身科學的精神,卻淡泊名利以及她在科學史上做出的卓越貢獻。
-
4 # 妮妮27294
1900年3月,瑪麗在巴黎西南的賽福爾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任教,講授物理學。瑪麗的論文《論放射性鋇化物的原子量》。居里夫婦在巴黎國際物理學會上宣讀論文《論新放射性物質及其所發射線》。
1900年10月,兩位德國學者瓦爾柯夫和吉澤爾宣稱鐳對生物組織有奇特效應。後經居里夫婦證實鐳射線會燒灼面板。
1902年,經過三年又九個月的提煉,居里夫婦從數噸殘渣中分離出微量(一分克)氯化鐳RaCl2,測得鐳原子量為225,後來得到的精確數為226。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8年,為《比埃爾·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業績。該書由法國物理學會委託郎之萬編輯,出版於巴黎。晉升為教授。
回覆列表
1896年,法蘭西共和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表了一篇工作報告,詳細地介紹了他透過多次實驗發現的鈾元素,鈾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它能自動地、連續地放出一種人的肉眼看不見的射線,這種射線和一般光線不同,能透過黑紙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同倫琴發現的倫琴射線也不同,在沒有高真空氣體放電和外加高電壓的條件下,卻能從鈾和鈾鹽中自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