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福氣又安康
-
2 # 就會裱水彩紙的老白
沒有貶值。只不過過去教育資源有限,能進入大學的人數少,而當時的社會經濟對大學生的需求也不多,過去不管學的好不好都包分配;現在不包分配,學校太差了或是學習太差了,就難以找到好工作。
過去學生什麼都不用管,只要進了大學就行了,反正會有一份國家幹部的工作等著。這也不盡是好事,運氣不好的,分配到邊遠地區的,八年才能調工作,青春已過。
現在教育資料豐富多了,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了,換句話講,全民的知識水準提高了,自然文明也會提高。
憑心而論,現在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智力已經遠完超過了前輩。與過去唯一不同的,就是在上大學以前,至少進入大學以後,你需要給自己一個職業的定位,更早地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發展。
老白上大學時不用交學費,但在大學畢業的時候也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30歲以前一定要出去看看,結果,憑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國家公派的赴英訪問學者。
如果大學畢業了,還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是不是有點晚了。
-
3 # 思想萃取
一,大學生很多,是國家為了普及大學教育,提升國民素質。
二,自身原因,可以考取211,985院校,這樣的畢業生還是很吃香,沒有找不到工作,待遇也不低。
三,專業方向一定要選對。
-
4 # 上啥班App
大學生之所以會不值錢主要有三大原因:量大、與企業需求不匹配、質量差。
在這些原因裡有大學生群體自身的原因,也有客觀因素導致的,下面咱們就一一分析下。
高校擴招下,大學生堆積成山
2017年中國大學生畢業數量770萬,也是就是說每年國家要為這些大學生提供700萬左右的工作崗位才能解決這部分人的工作需求。
這個數字已經趕上了歐洲一些國家的人口總和。
毫不客氣的講,大學生數量的急劇增加是導致大學生不值錢的最根本原因。遙想80年代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大學生當兵都算是一種資源浪費,只要有高校畢業生就會被安排到很關鍵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服務;和當下大學生的待遇是天壤之別。
這就是供需變化帶來的影響。
大多數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沒有概念
選專業不是老師給的建議啊,就是老爸老媽給做的決定。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專業一開始就缺乏主見也是導致大學生不值錢的一個主要原因。
“我當初怎麼會選這麼個專業”
大多數大學生在選專業上的失誤,導致很多人在剛步入大學校園時就對自己的學習缺少興趣,更何況說要學好了。
大學課程設定落後
“大學裡學的沒用,有用的大學裡不教”
這是很多大學生和企業共有的觀念,而這也是一種現實。
為什麼現在很多企業招聘大學生之後需要培訓,就是因為大學四年的學習,大學生學習的並不是當下就業市場上最實用的技能和知識,很多學生為了找份好工作,甚至需要一邊上大學一邊上補習班,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大學生群體性放縱
通宵、泡吧、談戀愛、逃課
如今的大學早已丟失了嚴謹、權威的學習風氣,轉而變成了娛樂性場所。大學生群體的放縱生活,全面降低了大學生群體的質量,在技術崗位上不達標,在文學領域上沒沉澱,在理學領域上沒建樹,這就是如今的大學生。
總結:大學生越來越多,質量卻越來越少,實用性也越來越弱,這樣的大學生對企業來說如何能談價值?
-
5 # dyc76fuonhnp
大學生是不值錢了,但是,你不讀大學,學一個所謂的技能就會混得更好嗎?你就一定能競爭得過大學生嗎?顯然,你沒這個底氣!人才市場上你如果沒有大學甚至本科以上文憑,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的確,文憑不代表水平,但文憑是你進入社會,取得就業機會的敲門磚。所以讀大學未必混得好,但不讀大學會混得更不好,結論是大學還是要讀的!
-
6 # 學民思考
擴招的結果,之前高考錄取率百分比是個位數,現在是過半數以上。這是啥概念,原先是個別人能上大學,現在個別人才不上。專業與市場需求不對接,所學非所用。還有就是發展的太快,步調不一致。就象紅燒肉以前是美食,想想都流口水,現在控制少吃或不吃,你說它貶值嗎?難道不吃就不好吃嗎?雖然現在的大學生多且不好找工作,但從某種意義講,比以前大學生的知識面和能力還要強,但這又沒有可比性!
-
7 # 星悅教育—曹永琦
上個世紀的大學生和21世紀的大學生完全就是兩個概念!現在大學生到處都是,上個普通大學根本沒用,要上就去重點,否則不如不上。不過有些大學生還是比較不錯的。因為我是做勞務派遣和外包的,做的寒暑假工也挺多的,瘋狂的時候3天安排了7000多接近8000個大學生假期工!就一個電子廠。當時有個河南鄭州的大學生,因為都是老鄉,印象深一點,他自己帶來了350個學生,一個學生當時2100的返錢,掙了多少錢?70多萬!一個假期70多萬,這就體現了一個人的能力!在我身邊這種大學生太多了。數不過來!社會要的是能力,學歷沒用,你所學的知識可以提高你的能力。你知識淵博你可以恃才傲物!什麼都不會,還恃才傲物,對於這種我不多做評論!現在大學生做寒暑假工代理招聘的也不少,也挺掙錢的,能不能抓住機會就看你們自己了。我只能幫你們到這了!!
-
8 # 拙筆淡靜
這好像不該被看做是“貶值”吧?社會進步到了今天,整體文化素質大大提高;過去曾幾何時的大學生“香餑餑”,早已成為了“普通市民、公民”的文化水準要求。據悉眼下有名企業招聘,不是“研究生”畢業的,連遞個簡歷介紹的機會都不給了!
-
9 # 英語主播皮卡丘
十年前,當你說你是大學生時,所有人都會投來羨慕的目光,全家人都跟著臉上有光,簡直就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而現在,你說你是大學生,尤其是不太好的大學,別人都會說,出來找不到好工作的,還不如去學個技術了。為什麼短短之間,所有人對大學生的態度就有了這麼大的轉變。
各種大學崛地而起,高校學府處處開花。 自從國家改革發展以來,越來越重視教育,也把教育放在一個比較突出的位置。而當時別說大學生,好的大學都不多,有大學優秀的老師也很少。所以那時候考上大學就是擺脫命運,就可以飛上枝頭變鳳凰是有理可循,有據可依的。但現在大學越來越多,大學生越來越多,都認為考上大學就迎來了成功,所以導致高校內大學生人數達到滿額,而就業市場所需要的人才又呈下降趨勢,所以大學生越來越貶值。
網友二:
這要看大學生你是如何定義的。許多人認為,大學生為985,211,普通一二三本,以及民辦的大專,本科生,研究生。 大學生的貶值在於大學生數量的上升,和質量的下降。貶值的嚴重程度由985,211,普通一二三本逐漸增大。但這只是表象,若將上過大學的學生和大學生混為一談,那大學生這個群體真是魚龍混雜。
有句話是,人可以停止上學,但不可以停止學習。深刻詮釋了學生的內涵。然而學生又分小,初,中,大學生。其關鍵在於學,而不在於上。真正的大學生應該是一批認真做學問的人,搞研究的人。而現在有多少人是僅僅上了個大學,對於大學要求的技能能掌握幾分?應對國家發展的需要,仍存在大量人才缺口,但上過大學的人就一定能勝任相應的職位嗎?按照國家教育的發展計劃,一個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後需要掌握的技能,有幾個學校能按照計劃完全提供相應的課程,又有幾個學生能認真學完相應的課程。
所以大學生的貶值在於大學生的冰火兩重天,即大學生的數量多的驚人,能拿出手的人才卻寥寥無幾。造成用人單位不得不對大海撈針式的招聘中,出臺層層限制,以去除朽木和螻蟻。
網友三:
大學多了自然大學生就多,農村人都知道種地的辛苦,為了自己的孩子將來出人頭地不再種地,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送子女去上大學,滿以為上了大學就後顧無憂了,結果卻發現辛苦供養的大學生畢業後幹啥啥不行還個個都心高氣傲目空一切,一般的工作已經不是他們這個身份的人做的了,結果是每年的招聘會上好工作的招聘點人山人海,一般工作的招聘點卻門可羅雀,一方面幾百萬幹啥啥不行的人找不到工作,一方面用人單位有幾百萬用工缺口,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殘次品的大學生嗎?
網友四:
大學生比高中生還貶值,有些大學生連高中生都不如,因為現在考高中比上大學都難,現在上個大學太容易了,不上高中也能上大學(大專),只要上了高中基本上都能上大學,初中畢業只有一半最多60%能上高中,另一半上了職高、中專、技校或者3+2(五年制大專)等於不上高中就上大學,還是中國的教育體制缺陷太大導致大學生貶值。
網友五:
八十年代大學生被社會稱為“天子嬌子”,國家包分配。高考畢業生錄取比例為3%到7%,其中本科畢業生錄取比例為1%到3%,其餘為專科中專(你們現在己經沒有聽說過的預選,當年參加高考是要經過預選合格後才能參加真正的高考)。重點大學(相當於現在的211和985)錄取比例為0.2--0.4%。而現在本科(一批二批三批)錄取比例為75%,民辦大學更多,幾乎可100%讀大學。所以你就知道大學生貶值的厲害了。
網友六:
如今的本科生確實還不如上世紀的一個職校生,還記得大學裡一個老教授說過,以前的在校生外出實習實踐的機會多得很,如今為了節約教育資源,實踐少的可憐,都把錢用在了別的地方。學校與學校攀比,過度的追求就業率,卻沒人關心學生的就業質量。
很多在校大學生對未來完全是一種迷茫狀態,不知道自己所學的有何用,有的人說大學生有的是在混日子,之所以他們混,要麼對專業完全沒興趣,要麼學的專業冷門,學生對專業的困惑,又是高招的另一個大問題。國外都是大學生在明白自己適合那一行才去選專業,而中國是選完專業才都知道自己究竟適合幹什麼。
-
10 # 背井人在信陽
大學生貶值,表面上看是量大,匹配差,其實從根本說,是教育機制的問題。
以前大學生少,留學生少,一個大學生或者回國的留學生那真了不得,說句某些人不愛聽的,其實這也只是物以稀為貴而已,並不一定代表質量怎麼樣。
中國教育的機制是為了正確答案而玩命打壓學生的天賦,不看重個性開發,不重視過程教育,一個分數代表了全部,現在好了一點,因為很多老師都有自己的個性。從嚴肅長者慢慢過度到各種逗逼。
以前從小學開始,中學,高中,無一不是如此,教育應該是嚴肅的,教育知識內容是恆定的,但教育模式和手段不是固定的,一個教室就知道背書講內容,下面學生玩手機幹別的睡大覺,學生私下自己補課學的都比課堂效率。
說個我以前上學遇到的糗事,我記得非常清楚是小學一年級開學沒多久,在田字格本練字寫字,寫完字後,都拿到前面排隊給老師看,老師看完了就扣個小梅花代表不錯,然後每扣完一個人的小梅花,就告訴這個小朋友回家給家長簽字,回家給家長簽字,到我了,我就問:什麼意思,老師回答:就是把家長的名字寫在下面然後再拿給我。我回到座位上,把田字本開啟,在我的小梅花下面工工整整的寫下了“張平”(我父親的名字)兩個字,然後去排隊拿給老師看,我記得特別清楚 ,老師見到我還愣了一下:咦,你怎麼又來了?你不是來過了?
我把本開啟再給老師看,老師突然特別生氣,拍著桌子叫喚,說我這是投機取巧,是騙人的行為,然後還請了家長。
但那時候我才6歲,根本都不知道什麼是投機取巧,我也不會騙人,我只記的老師說過家長簽字就是把家長名字寫在下面交給他,我照做了,但是當時太小也不懂事,根本不知道去爭論,只是一味認錯,其實也不知道錯在哪,只知道老師生氣了後果很嚴重,從那次以後,我彷彿在班裡變成了壞學生。 直到下一次寫字課需要家長簽字,老師特意囑咐我,一定讓家長寫,不是自己寫,我那時候才明白原來第一次我錯在這裡了。可是第一次都在批評我,沒人去說問題,那時候是1986年,那時候大學生就好比金子了。
我上高中時候有個叫孫亮的,腦子特聰明,就是成績不好,不管他搞什麼,都能搞成,自己騙家長錢私下和外面的一些人開店掙了點錢,那時候流行學MCSE, 他學了沒多久,後面都不去了,結果就考下來了,課堂上經常問一些無厘頭問題,還經常自己去中關係淘硬體攢機賣,那時候電腦超級貴,很值錢,還認了個師傅當學徒,不來上課,最後老師請家長,他爸追到學校打,用椅子砸他,然後輟學了,工作後,我跟其他同學吃飯談起孫亮,他們告訴我孫亮後來重新上了技校,當了一段時間服務員,然後就不知道去哪了,我覺得特別特別可惜,按照他的頭腦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如果能因材施教或者不要太去看重所謂的違反校規,成績,而是多看重這個人的個性,培養一下他的愛好,至少不要去正面打擊他,暫時跳出規則,給他需要的空間去展示他即熱愛又強悍的一面,我覺得結果不會是這樣。
中國的人才是世界最多的,華人的商業頭腦最強,華人的彎彎繞天賦是世界頂級的,比頭腦,哪個國家的人都比不上華人,但我們的大學生質量是很低的,不單如此,現在的碩士研究生甚至博士很多都是混子,對於企業來講,都想要人才,再次,起碼應該是夠格的有工作能力的求職者, 但是這麼多大學生,多數都是千篇一律的那些東西,這麼多大學生,企業卻很難去找到合適人才,人事收到的簡歷成千上萬,擇優篩完了面試後最後也沒覺得好到哪去,甚至有些大學生幹了幾年還不如大專生乾的好,加上大學生已經遍地開花了,自然就貶值的厲害。
後門關係,職場交易關係充斥的社會工作環境,大學畢業對於有些人來說就是混個畢業證,反正家裡有關係,或者以後求職需要大學畢業,所以就成了一個應付差事的結果,然後在這個環境下,競爭力大了,大學生不值錢了,考研究生的就多了起來,研究生一多,研究生就不值錢了,最後博士又多了起來。
商場有個不變的法則:同樣質量,便宜的先賣。 同樣價格,質量好的先賣。
對於剛步入社會的人才也可以有個法則,同樣學歷求職,先看學校,同樣崗位求職,先看學歷。
其實質量才決定著一切,在這個教育機制,教育環境和就業環境下,大學生,研究生,博士生總體數量變多,低質量的大大增加這是正常的,但高質量的卻在少量增長,在大學生金貴的年代,人才難求,在大學生遍地開花的時代,照樣人才難求,試問人才到底去哪了呢?
回覆列表
第一,多了就不值錢,因為一旦多起來,就讓價值貶低,出來的人群也是層次高低不同,有些人都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而且學習的內容跟實際的工作要求,差很多。不需要那些死記硬背的東西,而是真正的與人打交道的能力。
第二,現在的學校教育離市場需求的也差很多,完全脫節的教育讓這些大學生出來做不了事,創造不了價值。只能當普通的勞動力使用。對於大學生的要求又離太遠,所有貶值是理所當然的。
第三,市場經濟的萎縮,可以提供的工作崗位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