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年達的故事

    很多孩子剛上大學之後就開始放鬆自己了。因為高三學習太緊張,壓力太大了。每天三點一線,忙忙碌碌,有家長管,有老師管,感覺自己非常不自在,不自由。這個是偶上了大學,沒人可以管自己了,學習也沒那麼緊張了,也不用頻繁考試了。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和學校老師一起溝通,交流,說明以後工作生活的厲害。孩子的態度會改變過來的。

  • 2 # 歲月如流水不負此生

    厭學,是由孩子生長環境寵壞的。建議休學一年。一年中將孩子”驅逐”出家,讓其自生自滅。一年後,如果孩子吃不了苦要求回來讀了,估計厭學症好一大半,不過對孩子訂目標要求,譬如班平均以上,達不到就退學,立軍令狀。另一種,如果到社會上做成一個高高興興的快遞小哥,那就是他的命,也能娶妻生子。

  • 3 # 晶片之芯

    很憂心的回答這個問題:非常可怕,很多985,211學校,如果學了工科,功課比高中還忙,既使努力,學期末還會有掛科現象,高數,物理,英語,專業課要比高中難的多,學工科的孩子在大學不努力,基本上沒有畢業證。如果您家孩子學工科在大學不學習,建議您迅速地與孩子的輔導員聯絡,讓輔導員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否則後悔晚矣。

  • 4 # 理想智造圈

    為什麼不學了,這個是首要確認的問題。說實在的,除了勵志要做學問的,一般來說,只要大學把自己喜歡的專業學好,認真提高社會活動參與能力(情商),他就能很好的適應社會,也許他所具備的商業才能(或者其他)真真正正顯示出來。

  • 5 # 英語同學

    我就是讀工科畢業的“孩子”,也是上學後,就“不想學習了”這類人,因為我找到了更有意義的事情,並且認為當下的事情意義不大。

     

    我不知道工科這個專業是你替孩子選的,還是孩子自己選的,說實話,工科不是個好專業,極大部分人來說不是。

     

    為什麼呢?大部分人想當的是白領,不是藍領,想去的是高檔辦公樓,不是流水線擺弄機器,想跟異性來往,不是身邊都是同性。

     

    選了工科學習的人,很大部分都會後悔,覺得本專業沒啥意思,如果學校級別一般的話,那就更沒意思了。

     

    如果我有更有意思的事情做,為啥不去做呢?

     

    回到主題:

    最能給予孩子幫助的,不是父母,而是朋友。

     

    父母總是想方設法控制孩子,形成一種縱向關係,這種思想會體現在一言一行上,孩子很容易就會抗拒,反而會聽從處於橫向關係的朋友的意見,所以你要偶爾當孩子的朋友,而不是父母。

     

    如果你真心想和孩子溝通,就得平等溝通,才是有效的,而這個問題無非就是溝通問題,你無法理解孩子的想法,也沒法和孩子溝通,所以就來提問了。

     

    我給的建議是,和孩子平等溝通,給予情感支援和實質性協助。

     

    平等溝通就不說,情感支援是常見的言語上的關注,鼓勵,信任和安慰,不是說教,請你10000個分清楚。

     

    實質性協助是指如果孩子願意轉專業,就好好學習,你是否諒解並支援?如果孩子願意學一門技能,比如報個英語培訓班,你是否支援?等等

     

    沒啥不好辦的,一切都是溝通問題。

  • 6 # 城市韻律

    考上大學孩子長出一口氣,但考上大學不代表能順利畢業,各大學每年勸退多少學習,還是要學習,適當調節一下,找點喜歡娛樂活動,換一換心情,但一定畢業,不然得不償失!追悔莫及!

  • 7 # 職業規劃黃老師

    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有:錯誤的認為“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對所學專業缺乏興趣、被迫無奈學習;缺乏自我效能,學習自信心不足;錯誤歸因為自己運氣不好,命運不佳;自我約束力太差,對“動力動機”的否定;現實與理想落差太大。

    如果是對所學專業缺乏興趣,可以轉專業,但是前提也得成績好。所以題主可以將下面這幾段話給孩子看看,也許會有改變!

    1、因為你是大學生,你可以把所有的負擔留給父母,卻不曾踏實的學習,你的心那麼狠那麼硬,我們可以晚上玩到盡興,白天睡到自然醒,卻不曾在乎父母整天披星戴月,風風雨雨,為我們打拼。你可以天天qq,電影,從不去想明天會怎樣,直到畢業的那天,你荒廢了學業,沒有了事業,卻想著是時候結婚有個家了,才突然發覺自己是個笑話。

    2、因為你是大學生,肆無忌憚的吮吸著父母的血汗。本該成家立業的年紀卻從不思進取,本該奮鬥的年紀,卻迷戀了享受,父母理所當然是你的奴隸?你甘願承認自己是個造糞機器?你反思過多少,體諒過多少,你沒了良知。

    3、因為你是大學生,卻那麼幼稚,那麼無知,更可笑的是,你認識不到自己傻得可笑,還自以為是的高傲,二十歲的年紀,還喜歡兒時過家家的生活,裝作可愛和所謂的浪漫。你還只會幻想,還是鼠目寸光,不懂得什麼叫生活,只要能生下去,從不考慮如何去活,直到有一天,自己被現實撕的粉碎,才茫然意識到,現實不給你頹廢的時間。

    4、因為你是大學生,追求所謂的個性,耐不住寂寞,用大把的金錢消磨著時光,用大把的時間浪費著生命,你不知父母的生活是何等的單調,他們從未抱怨,因為他們有目標,把你培養成才,而你是否真正成才??

    5、你是大學生,你學會了攀比,開始抱怨自己的父親為何不是大老闆,可當你抱怨自己的父親不如別人時,你有沒有想過,你的父親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優秀,而你做到了嗎?

    6、因為你是大學生,只懂自己的快樂,不懂父母的辛酸。你習慣了整天煲電話粥,可若不是沒錢,啥時會給家裡打過電話?當良心一點點淪喪,幸福卻未曾增多,你捨得對一個本素不相識的人一千遍一萬遍的說我愛你,可你不曾對生你養你的父母說過一次!

    7、因為你是大學生,知道周杰倫的星座,知道某人愛吃的果凍,卻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和他們愛吃什麼。

    8、因為你是大學生,一無所有卻可以卑微的戀愛,責任對於你只是偽裝自己的名詞。你很自私,因為喜歡一個人就不計後果的佔為己有,從不計較自己能否給予她幸福,不懂去承擔自己的責任。

    9、因為你是大學生,所以你什麼也不是,你沒有自豪的資本。

    當畢業那一天來臨,當你一無所有,沒了愛情,沒了事業,沒了承諾,誰的懷抱還會讓你依靠?是父母。誰會不計回報的包容這樣一個頹廢的你?還是父母。可終究父母不能伴你一生,父親走了,母親走了,而你呢?

    所以記住這幾句話吧,現實不會給你頹廢的時間!

    大學生怎樣才能學習好?

    很多人認為上了大學後就可以好好的放鬆自己了,也沒必要學習了。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大學是一個開拓人們眼界的時候,對於學習更不應該放鬆,那我們在大學中該如何學習吧,下面就讓我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吧!

    1、目標:人活著總得有個方向,成功的道路是用目標鋪成的,有目標,內心的力量才能找到方向,才可能集中精力達到你人生的高度。

    2、心態(自信、感恩(對教師、家長、社會等)、責任)

    3、興趣:調整我們的心態,讓我們學會欣賞老師,學會欣賞這個學科之美,我們的每一個都能夠走得更高更遠。

    4、方法:抓基礎,及時分析和反思自己,預習、複習(溫故而知新),錯題本,查漏補缺,做題時多分析、多比較,多總結。強化記憶(記憶是學習中最重要的學習手段。

    5、勤奮(鍛鍊、定時訓練)分析能力強和良好的記憶力 如果你現在覺得學習很苦,那恰好說明你沒有苦到一定程度,你真的吃到一定程度的苦,那麼剩下的全是快樂。

  • 8 # 顧巖海聊志願

    孩子上大學後就不學習了:這真是一個具有大陸特色的問題

    究其原因,還是在於中國大學相對國外大學是嚴進寬出,高考這個獨木橋被廣大家長看做最後一場戰役,孩子的精力都耗在上面了,感覺進入大學,就可以躺在功勞簿上。從而出現那麼多,考入清華北大打遊戲被退學的案例。

    家長遇到這樣的問題怎麼辦呢?

    首先恭喜你,你能注意到並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是超過大多數家長了。很多家長對於孩子在大學是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還是在談戀愛一無所知。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是喚起孩子的自主性,自覺性,讓他真的認可對未來努力。

    行之有效的辦法是讓孩子漲見識定目標:根據他的興趣,比如他喜歡打遊戲,那帶他去看看中國最好的遊戲公司是怎麼工作的?收入有多高?在高收入和未來可以繼續和遊戲緊密接觸的誘惑下,和孩子一起分解去這樣公司工作需要什麼能力什麼技能,然後把這些目標拆分到每個學期每個月來完成。我一個朋友就是這樣10年本科畢業進入到網易從事遊戲工作,入職3年年收入就破百萬了。

    堵不如疏道理大家都懂,但實際操作中卻很難做到,往往強制要求引起孩子更強的反彈。大學生,天高皇帝遠,想還像高中一樣管理孩子是不現實的。家長們必須換種思維,儘可能幫助孩子樹立遠期目標,讓孩子自己去努力

  • 9 # 再學二十年

    學習需要動力,持續學習就需要持續的學習動力。失去學習動力,就會產生厭學思想。上大學以後的學生不想學習,就是因為沒有了學習動力。

    學習動力從來源分為兩種,分別是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外在學習動力是外界施加所帶來的,內在學習動力是自身產生的。外在學習動力來源可以是人,比如家長老師的督促;也可以是環境,在學校,其他同學都在學習,潛移默化,自己也會跟著學習。內在的學習動力來源於對理想的追求,對榜樣的學習……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家長想對孩子施加影響,就顯得力有不逮。雖然方法不多,但也有些方法可以借鑑的。曾經有位父親,在孩子上學時就讓他簽了份合同,大概內容就是上學的費用是借給孩子的,等以後賺錢需要還回來。這位睿智的父親,用這種辦法,給孩子增加學習動力。

    幫助孩子樹立理想,在小學、中學甚至幼兒園時期,老師和家長都需要去做。這樣在沒有達到理想之前都會有持續的學習動力。在大學裡,知識淵博的人隨處可見,尋找到自己的榜樣,為自己樹立理想,才是解決之道。

    在孩子上大學之後,失去了高考壓力,失去了父母、老師的督促,在大學寬鬆的學習環境下,如果沒有理想去追求,很容易失去學習動力。學生理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草根出來的大學生是創業好,還是就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