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建築隊一小工
-
2 # 大輝AMOY
大學生頻繁跳槽確實存在這種現象,這種也無可厚非,因為大學生新入社會,對任何事情都抱有很強的新鮮感,並且也沒有什麼明確的職場目標和規劃,有新的工作崗位都想去試一下,一旦乾的時間久了,發現達不到心理預期,或是出現疲倦感,才導致跳槽頻繁
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薪資待遇沒有達到他們心中的期望,這個也是很多其它社會群體跳槽的原因,不止是大學生這個群體,如果錢多事少離家近很多人是不願意跳槽離職的,當然不排除有很多心裡抱有創業夢想的人,他們只是把公司當平臺,積累到一定程度不論待遇有多好還是會辭職去創業,這種也有
所以大學生頻繁跳槽就這兩個原因,一個就是對任何事情有新鮮感,一旦厭倦就會跳槽,另一個就是薪資待遇與大學生心理預期不符,社會現實與象牙塔夢想落差太大導致跳槽
-
3 # 憶苦思甜007
怎麼看待大學生頻繁跳槽的現狀!
題主作為一個2015年畢業的大學生,只呆過一家公司,但是周圍的同學、朋友頻繁跳槽比比皆是,下邊我們就這種現象做一個分析。那麼無論大家作為一個職場小白,還是在大學已經嘗試過很多的行業,總的來說,認清楚自己的需求很關鍵。也就是說找工作前應該認清自己的能力、興趣、價值觀和需求等。
1,自己不瞭解自己的需求,換句話說,也就是沒有清楚的認清自己,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找工作如果認不清自己,胡亂的投簡歷,去做一些不適合、比較簡單抑或無法勝任的工作,顯然不能匹配自己的能力,比如你一個材料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去做一些前臺、客服等很普通的崗位,時間久了,感覺無法接受或者自己的價值得不到提升。再就是我們所說的興趣,舉例說明,你是一個很健談,喜歡跟別人交朋友、社交能力比較強的人,讓你從事一分IT或者機械設計的工作,每天跟各種電腦軟體打交道,久而久之,非常不利於個人優勢的拓展。
2,社交範圍的侷限性。因為作為應屆或者僅僅只有很短的工作時間的大學生來說,社交範圍的侷限性,找工作渠道的侷限性,我們往往跟原本自己很感興趣的行業、地域、企業擦肩而過,假如你是學會計專業的,可能你的大部分學長學姐,都去了銀行、企業財務,或者考的公務員、事業編,你的眼光可能就侷限在這一塊,自己的資訊面太狹窄,資訊搜尋能力較差,社會實踐太少,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忽略了國家政策和行業發展趨勢等等,往往第一份工作都比較迷茫。
(感覺這張照片形容剛畢業的自己,蠻形象的,總想著很快的發財)3,找到可能喜歡的工作,現在工作也符合自己價值觀,但是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很關鍵的一點,薪資沒有達到他理想的那個數字,錢給少了!現在很多企業缺乏績效考核的措施,每年薪資沒有調整,幹得好的跟普通的沒有什麼區別,我記得我2015年畢業基本薪資3500,而2016年應屆畢業生達到了4000,我們在2016年薪資還維持在3500,對於我們中間的大部分人來說我們是不理解公司的政策的。所以說,工作的第二年我們中間很多人選擇離開,因為同樣的學歷、多一年的工作經驗,拿到的薪資確比別人少。
(吃喝玩樂,是我們年輕人的“新標籤”)
4,遇到的領導不喜歡。現在的年輕人家庭經濟水平跟之前的時候有了很大的提升,個性是我們的代名詞,喜歡創新,不喜歡束縛。難免進入工作崗位上,多少不適應,新主管的嚴厲、工作壓力等等,都或多或少影響著他們。
總之,用我個人的經驗,如果大學期間,有不錯的機會,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一些單位實習,每次最好是不同的行業,這樣你就能知道哪些適合哪些不適合,一個試錯過程讓你工作以後,更加遊刃有餘,也更容易減少成本。另外想告訴剛剛入職或者即將進入工作崗位的你,頻繁跳槽成本比較高,希望你可以降低成本,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或者企業。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4 # 甲丁路遙知事
我曾經為這個話題專門寫過一篇文章,下面我把自己的觀點再給各位分享下。
大學生頻繁跳槽,馬雲說出了他們的心裡話:要麼是錢給少了,要麼心受委屈了。
面對如此動盪、不確定的職場環境,90後的大學生們需要滿足內心的安全感,又要追求自己的理想,所以導致如此頻繁的跳槽。因為他們覺得透過跳槽才能得到更高的薪水,透過跳槽才能在更好的環境中獲得成長,而不是喪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
知乎上曾有人提問:如何看待90後員工總是輕易跳槽、不肯穩定下來工作?
其中一個回答直接回懟題目:如何看待現在的小公司老闆喜歡跟年輕人談夢想、又不肯開工資的行為?
這是組很有意思的互動。當你跟90後談人生、談理想、談磨練時,他們會對你說:不要總是對我說5年以後、10年以後會如何,你畫的餅我消化不良!能否告訴我如果我真的努力了,明天我會得到什麼?
我們換一個思路想,90後員工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1、有保障性的薪資和福利;
2、在一個健康、舒適的工作環境上班;
3、有和諧互助的團隊氛圍以及友好的上下級關係;
4、在公司內部有存在感,在公司外部會因職業而受到尊重;
5、工作具有挑戰性,具有學習成長的機會。
……
大學畢業生雖然年齡不大,但他們生來就自帶懷疑一切的功能,所以你說的那些財務自由、改變世界,根本忽悠不了他們。
現在這批大學生的基因也是不一樣的,他們全速前進、野蠻成長,他們不喜歡被約束、個性張揚、自我意識較強,注重精神上的滿足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任正非在華為的內部講話中說:雷鋒是精神榜樣,但同時必須給“雷鋒”的責任貢獻結果合理的物質回報。
激勵不僅僅是物質上,員工也不只是為了錢才努力工作,要給員工榮譽感。
所以面對這樣一群90後大學生,企業的激勵方式應適時而變。
1、錢要給足
為什麼現在很多老闆都覺得90後員工只談錢不談理想?我想那是因為90後們都明白錢代表什麼——生存。在生存面前,詩和遠方都不值一提。
簡單地說,就是錢要給足,不玩虛招,讓他們感到自己的價值貢獻是有回報的,這才是實實在在的激勵。
2、彈性管理
新生代的員工是高度提倡自由主義心態的一代,他們希望可以掌控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管理者如果意識到這點,可以採用更富彈性的管理方式,以滿足90後求新、求變的心理需要,從而更有利於激發他們的創造性,例如有公司在“520”表白日給員工放假一天,還有的公司會挑選績效優異的員工與領導共進午餐。
3、鼓勵參與
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來說,“參與”往往被認為是一種最大的認可。因此對待90後員工,管理者應儘量避免權威式的風格,而是增強他們的參與感,鼓勵他們提出好的設想和意見,並且積極予以採納。
某連鎖公司新開了一家分店,招募一群90後員工,店長在佈置任務時不允許他們參與意見表達,只像個機器人一樣照做,他們會很“憋”,覺得自己的價值沒有體現出來。
反之如果這家店的90後員工都能參與意見,他們承擔職責的意願就越強,不斷地看到成果,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激勵。
4、文化驅動
有人說,現在年輕人的職場,沒有宮鬥,只有不伺候。想洗腦我?不好意思,我要回家繼承王位了。
那麼我想說,他們會拒絕文化灌輸,但不會拒絕自我成長。
年輕人雖然個性隨意,但一樣渴望成功。所以管理者可以構建學習型組織來驅動90後心智模式的轉變,也可以透過多樣化的文化活動增加他們對挫折情境的體驗,提高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能進一步增強90後的獲得感、自豪感與表現欲。
寫在最後
所以,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認同或者不認同,我們都得接受這個現實:職場新生代正走向舞臺的中心。
對管理者而言,更需要思考應如何有效激勵,讓這些年輕人真正成為這個時代的弄潮兒。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回覆列表
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
不過我認為,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
如果一味的根據薪水而跳槽,跳槽,為什麼不去想一下自己的原因呢。幹一行,要懂一行,而懂一行,是需要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