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學爸爸

    如果說有一個人拿到了CPA證書,嗯!很不錯!

    如果說有一個人拿到了CPA證書和稅務師,哦喲!很棒哦!

    如果說有一個人拿到了CPA證書+稅務師+律師證,我*!牛*啊!

    今天學吧網校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同時擁有“CPA證書、稅務師證書、律師證”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跟著學吧網校走,證書一次考到手

    這個人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但是,作為一名稅務工作者,很多時候我還是會徵詢核算和律師的意見,因為我不如他們熟練,也不及他們對實際情況瞭解,但我們可以就一件事進行深入溝通,某些時候還會爭論,這正是因為我有這方面的基礎。

    其實,證書最重要的意義我認為在三方面。

    第一,是幫助建立個人品牌,有一個國家認證的高含金量證書,會讓不熟悉不認識的人更加信任,這也是求職中的敲門磚。

    第二,是搭建知識體系,培訓,學習,都是為了這個目的,我們做了再多的工作,有再多的實踐,也需要和理論相結合。

    (愛爾信會計教育)

    第三,是增強領悟力,能拿到這幾個證的人,大多還是比較聰明的人,這在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特質,容易領悟老闆的意圖,善於總結事物的規律,能夠順暢地溝通專業問題,在談判中能具有優勢。

    工作中的某些前輩,考證總是很艱難,但論能力,論專業,我都稱他一聲老師,而這樣的人也並不視證書如糞土,他也在努力學習考證,搭建體系,他也和我一樣,認可證書帶來的附加值。

    雖然如此,我更希望,有一天能真正擺脫證書的光環,憑自己的工作表現,打造我的個人專業品牌。

    感覺很多夢想都實現了,也許這裡面有運氣,比如遇到一些人生路上的貴人,雖然遇到的時機非常平常,但後來再回顧時,發現有些人真的提供了很重要的機會。

    但是如果沒有實力,何來運氣呢?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我自認是準備得足夠充分,才抓住了這些機會的。

    這個人在業務領域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就我個人的體驗來說,必須承認,這些年來在系統裡頂著註冊會計師、註冊稅務師“雙師”的名頭,對我的業務口碑是不小的加分項。

    先前只有稅務師和CPA兩本證書,為了不給自己留下沒有參與過的遺憾,我報名參加了2017年的“末代司考”,學習的過程收穫滿滿,因為多年的社會歷練以及對生活的深刻感悟,讓自己更能切身感受到法律的邏輯之美。結果僥倖低空掠過,也算完成了系統內的“三師”滿貫。

    在國稅系統,成為“三師”,可以一定程度提升個人的“專業榮譽感”,在自己負責的業務領域獲得更多的“話語權”,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抗衡”別人單純因職務或崗位本身賦予的“話語權”。

    這個人的求職競爭力高於90%普通人

    拿我自己來說,考證之路是從2016年開始,最初出發點主要就是為了增強自己的求職競爭力。

    從時間順序來看,目前已經取得的有:

    1、法律職業資格考試(16年438分透過)

    2、保代(17年考了3次才過)

    3、註冊會計師專業階段(16-18分三次透過,其實最後的兩門是透過小方法查到的,已經專業階段合格了)

    4、稅務師(16年過了兩門,17年秋招沒時間考,18年過了3門)

    總之,我算考證經歷比較豐富的人吧,也在券商實習過很久,但最後去了個同這些證沒有一點關係的單位,所以小小的“獨特”體驗還是有的。具體來說:

    第一,這些證書考起來沒有想象中難,但是絕對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費腦累心

    簡單來說,這幾個證考起來沒有傳說中那麼難,但是備考過程非常辛苦,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會錯過很多“青春的美好”(就是沒法各種浪、約,哈哈);考完之後的等待過程尤為累心,猶如有待審判的罪犯,不斷希冀“法官大人”(司法部、中注協、中稅協以及證券業協會等)的垂憐;而出完成績之後卻進入“賢者時間”,有一種“不過如此”的無奈感。

    那麼為什麼說這幾個證不難考。我覺得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這些證實際上都在“經管法”的大範疇之下,屬於社會科學,本身而言沒有很高的專業、難度壁壘,通俗一點講就是“容易學”,所以說很多非專業出身的人在經過學習之後都能考過,正是這個道理。

    這種現象不僅僅在考證中存在,考研中也存在,例如學啥的都能考經管類專業、法學專業的研究生,但一般學經管類、法學的不會考其他專業的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科的,無非就是一個能學明白,另一個學不明白。

    其次,這幾個證書不難考的原因還在於他們所考試內容雖有不同但有交叉,而具備“規模效應”,能夠觸類旁通。

    比如注會的考試科目有經濟法、稅法,就和法考的內容有一定交叉,只是側重點有區別;注會和稅務師就有更多相似的考點了,裡面涉及稅法、會計、財管的知識大幅度重合,甚至感覺這兩個考試的教材內容都基本一致,區別就是一個相對偏財務、一個相對偏稅務;稅務師和法考也有關聯,其中涉稅相關法律這門就是部分法考內容的精華濃縮版。你考其中一個證,就能給另一個證打下基礎,難度自然就下去了。

    最後,考起來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但不代表著花得時間沒那麼多。

    每個證都要有一定的時間投入,備考過程絕對算不上輕鬆,刷書、刷題、反覆糾錯、反覆記憶是常態,在非全職的狀態下(比如已經工作、正在實習、正有課題等等),很容易心力憔悴。另外,如果這幾個證想全部考下來,3、4年的光景是必須的,學習能力不夠強的還得要更久,能不能堅持下來都是問題。

    以我自己為例,我考司考經歷了近8個月的苦逼複習,每天8小時以上,寫完了4本筆記本、10多隻筆,聽壞了2副耳機;

    考注會的專業階段花了三年,第一年利用稅務專業底子和司考知識取巧,在兩場考試間隔的三個禮拜看完兩門稅法和經濟法,第二年一邊實習一邊抽出時間來學,經常是晚上9點多下班後再堅持看2、3個小時,通過了會計和財管,第三年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雖然不用加班了,但基本全部休息時間都用來看書,通過了審計和戰略;

    考保代花了一年,考了3次才過,用複習注會的間隙時間啃各種證券法規,比較滬深兩所之間、公開與非公開之間、主機板與創業板之間等等的異同,編各種口訣來記憶時間、標準、條件的差異,忘了又記、記了又忘,整理過差不多20頁的錯題和易混知識點。

    這些經歷,說多了都是淚。別人畢業旅行的時候你得看書,別人在玩的時候你得看書,別人在看書的時候你還是得看書……

  • 2 # 卞首鴻

    酒好也怕巷子深,我本人就是一名律師,註冊會計師,多年的企業法務,財務,稅務高層管理經驗,但自己的能力需要讓企業瞭解,認可,才可能產生效益和收益,這個需要不斷的交往企業家,讓企業家認可你的能力和價值,才有機會為企業服務,也才會產生效益,起到應有的作用。

  • 3 # 梁菊律師

    特殊體制內做了九年通訊工程師,考完cpa後離職,在會計師事務所做了近四年審計,期間先後考完稅務師、資產評估師、法考,現在是一名獨立執業的律師,以下是本人這些年轉行、找工作、考證的真實體驗。 一、盲目考證不可取,那麼,證書用處有多大?

    先撥瓢冷水,個人實在不建議用盲目考證來緩解在體制內或者在其他容易被替代的崗位上,可能被邊緣化的職場焦慮,僅靠拿下雙證(或更多證書)不可能改變命運,“雙證在手,天下我有”這句話請理智面對。不過,證書確實能在某些程度上證明你有很好的學習能力和自律能力,可能成為一塊不錯的敲門磚,敲開某個大型優質團隊門坎不低的大門,不可否認,如果不是因為這個注會證,我當年不可能贏得進入師傅團隊的機會。 二、手握這麼多,職業之路到底該怎麼選擇?審計還是律師?怎麼不進投行?

    投行是我的夢想,也是我考法考的初衷,但是並不是有雙證就可以進投行的,對於一名年紀已經三十多歲,非財會金融相關專業、學歷只是本科,既沒有直接的資本市場工作經驗,也沒有出國渡金的經歷的女性,在這個經濟不太景氣的大背景下,夢想拿著雙證進投行,真的成為了一個笑話。

    做審計還是當律師?其實只要能熬過起步的艱難階段,二者前途都不會差,但是無論是哪一條路,經驗都遠比證書重要,因為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問題,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根本不可能妥善解決。所以最重要的不是選哪一條更有前途,而是哪一條路自己更喜歡、更適合,更容易沉下心來累積實踐經驗,更能夠堅持走到底。

    還有別的路嗎?肯定有,只是自己不太熟悉,所以就不多說了。三、幾個證好結合嗎?在哪個行業更好結合?

    (一)很明顯,審計行業的結合度要低於律師行業。

    審計工作相對死板一些,即使承接三板掛牌,IPO上市、政府發債等業務,基本上會計師事務所亦只負責處理財務部分(財務部分的工作量是真大),法律盡調及合規,還是會聘請專門的律師完成。

    (二)對於律師行業,理論上能結合的點很多,如:

    1、非訴業務:股權架構設計、併購重組、IPO上市輔導、企業的法律顧問。

    2、訴訟業務:證券投資相關糾紛(行政、民事、刑事都有)、公司法相關糾紛,以及稅務行政複議、訴訟、涉稅刑事辯護等。

    3、既有訴訟又有非訴:破產管理人(當然會計師事務所也可以擔任破產管理人,但是整體來說還是律所擔任更常見)

    (三)實施起來效果如何呢?

    上述業務的體量普遍較大,基本由報團取暖的律師團隊協作完成,所以,如果想充分發揮幾個證書的功效,做授薪律師基本是執業初期唯一的路徑(自帶優質案源的請忽略),而對於單打獨鬥的個體律師,要最大程度的發揮出幾個證書1+1+1》3的優勢,還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 4 # 無盡征程2022

    我現在有法考A證、稅務師證書、注會專業階段合格證等,目前正在備考注會綜合階段,但我都不從事這些行業,對我來說除了在生活和工作上偶爾會用這些知識思考和解決一些問題外並沒什麼特別的體驗。我考這些證書都是純興趣考的,在之前的考證學習過程中已經養成了學習的習慣,沒有其他愛好,所以把學習作為一種愛好,利用空閒時間學習,對啥感興趣就學點啥,有空就多學會兒,沒空就少學會兒,也沒什麼壓力。目前沒有換工作的打算,所以即使考下來沒用也並不覺得可惜,反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感覺很充實,證書考下來會像打遊戲透過一樣有一絲興奮。

    我認為證書在找工作時更多體現的是敲門磚的作用,在工作後主要是錦上添花的作用。以我瞭解的情況來看有這幾個證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深耕

    1.從事法律方面的工作

    可以向金融經濟方向發展,比如金融經濟糾紛類案件,或者向投融資上市、破產、併購重組等領域發展,這些方向會經常與財會稅務等打交道,擁有注會和稅務師證書能夠更好地瞭解資本市場,更好地調查關聯方及企業風險內部控制,更好地應對此類案件。

    2.從事審計方面的工作

    可以更好地瞭解企業的風險點,更容易防範風險,更好地應對審計風險等。

    3.從事財務、法務、內控、證券、投行、稅務等工作

    越來越多的企業,特別是金融機構招聘都從兩個方面來看,財務背景和法律背景,具備這兩方面的技能在招聘上還是比較佔優勢的。但是如果選定了職業軌跡,還是要在某一個方面做深做強,未來的發展空間才更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外省上大學如何克服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