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儷米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沒有給自己定目標。從緊張的高中生活一下子進入相對寬鬆的大學生活,沒有目標的話,很容易就迷失在一種得過且過的狀態裡。

    就拿我自己來說,當初讀的專業不是自己喜歡的,第一個學期下來就有一門專業課掛科了要補考。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想著只要不掛科混一張文憑就好,沒有很積極的去爭取考一些證,也沒有為畢業後的道路做好鋪墊,導致畢業後找的工作也很將就。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後悔莫及,感覺大學幾年白白浪費了。如果時光能倒流,我一定不要那樣度過美好的大學生活。

    我有個女同學,卻顯得特別不同,同樣的學校,同樣的專業,同樣的時間,她從一入學開始,就有明確的目標,她畢業後要出國。

    她很積極的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利用課餘時間大量看書,基本不會與我們熬夜追劇。她早早的就過了英語四六級,還考了劍橋商務英語的證書。

    雖然沒有一畢業就出國,但工作沒幾年就真的透過自己的努力去了紐西蘭,如今早在那邊安家落戶了。

    回頭想想,大學期間真的是給自己充電的最好時間,知識的儲備、學習的規劃、社交能力的培養,哪怕是好好談一場戀愛,都比頹廢迷茫的度過要好。

    如果你剛好上大學,姐姐請你好好的、努力的珍惜你的大學時光。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 2 # 尼克弓長張

    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分幾個方面,其中包括學生,老師,大環境以及父母家庭因素。

    第1個原因在於學生本身。您在問題裡問了,為什麼很多學生大學4年都頹廢了,荒廢了,但是還有相當一大部分甚至多半部分的人,他們的大學生活過得相當的充實,他們有目標,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所以他們會為了這些目標而努力的去學習去工作去奮鬥,但是往往有一些學生他在他們高中畢業,上了大學以後沒有目標了,大學生活太豐富,不是簡簡單單的學習知識,會有很多的社團,還有社會上的各種誘惑,如果一個大學生沒有自己的目標或者是想要的,那麼他很容易在這些形形色色的誘惑中迷失自己。比如說一到大學以後多大一新生會迷失於遊戲,因為他們有了大把大把的自由時間可以支配,他們認為這些時間都可以用來他們在高中時朝思暮想的想要做的事。很多大一新生就選擇在進入大學的第1年做自己之前想做而又不能做或者是不敢做的事。久而久之,他們會發現做其他的事情會索然無味,不如一直沉浸在遊戲之中,直到大二大三大四一直形成這種慣性,大學畢業對他們來說就等於失業。

    第2個原因在於老師。很多高中畢業班的老師一直是在給學生灌雞湯,說你們人生的目標就是要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沒有好的大學你們就沒有好的前程,所以說一旦上了好的大學,你們的前程就已經是定決定了的。可是現實真的如此嗎,考上一所好的大學並不是意味著一個人生的巔峰,而是人通往人生巔峰的一個重要,但不十分必要的臺階而已。老師會過分強調大學的重要性,來去鼓勵激勵,甚至鞭策學生進行最後的衝刺。甚至有很多雞血的標語,來激勵學生學習。成然這是對的,是為了刺激學生進入一個比較完美的學習狀態。但是一到大學以後,老師的做法往往和高中的老師大相徑庭。他們會給學生很多自由,讓他們自己選課,或者是讓他們自己選社團,讓他們支配剩下的大把的自由時間。這樣是對的,但是這些學生往往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這樣的話很多學生有迷茫的感覺。對於一個剛進入大學生活的學生而言,沒有目標是非常可怕的,他們很可能跌入深淵。

    第3個就是大環境。在中國,大學畢業難度往往比高中上大學高考的難度要低很多。目標太容易達到,那麼這些學生對於學生而言沒有必要付出太多,目標一旦容易達成,對於追逐目標的人來說就失去了方向感。反觀國外的大學,大學相當難畢業,而且是學分制,對於剛入大學的學生而言,他們可以選擇儘早的完成學分來進行畢業,這樣的話他們就有了目標,甚至大學的學費比國內要昂貴許多,他們要擠出時間去做兼職,維持生活的同時還要交學費,甚至這些基礎上還要擠出時間來學習完成他們的課業,國外的大學畢業標準難度要比國內難很多,這樣的話就是學生大學國外的大學學生學習比在初中高中的時候更加刻苦。

    第4就是父母或者是家庭因素。眾所周知,上大學對於一個高中剛畢業的孩子來講,是剛剛離開了父母,離開家庭的開始。這些剛剛步入成年的大一新生。大部分在家是受到家長的嚴格控制的。多少是叛逆的。而一旦上進入大學生活就馬上不一樣,因為要上大學的話,大部分大學生會進入到和自己家鄉不不同的城市,這樣的話這些大一新生他們想要做的肯定就是擺脫了家長的控制享受自由的人生。但是往往他們的目標是不明確的,他們這個時候只是往往想要享用自由的時間,那這個時候他們就容易喪失目標,喪失前進動力。再加上談個戀愛,大學4年很快就過去。

    父母對於孩子人生初始的階段的教育信條,這一階段起著重要的作用。父母需要告知孩子在上大學時,其實要有自己的夢想,自己的目標,要為自己的目標樹立一個堅實可行的計劃,這樣的話孩子在自己的人生中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前進。

    總之有很多原因使得大一大學學生會荒廢4年,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學生自己大學的生活是可以荒廢的,也是可以把握的。只在一念之間。總之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有意義,大學就是人生最燦爛的時光,但並不是人生巔峰。你若努力向前,他只是你人生中的一站,如果頹廢下去,那麼大學就是你的人生路的下坡開始。

    最後的最後推薦剛上大學的朋友觀看一下《銀河補習班》這部電影。是今年新出的,很有意義,不管你是考是否考入了一個你理想中的大學,他都對你有很大的啟迪作用。

  • 3 # 威海鼎瑧生鮮肉

    第1個原因在於學生本身。您在問題裡問了,為什麼很多學生大學4年都頹廢了,荒廢了,但是還有相當一大部分甚至多半部分的人,他們的大學生活過得相當的充實,他們有目標,他們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所以他們會為了這些目標而努力的去學習去工作去奮鬥,但是往往有一些學生他在他們高中畢業,上了大學以後沒有目標了,大學生活太豐富,不是簡簡單單的學習知識,會有很多的社團,還有社會上的各種誘惑,如果一個大學生沒有自己的目標或者是想要的,那麼他很容易在這些形形色色的誘惑中迷失自己。比如說一到大學以後多大一新生會迷失於遊戲,因為他們有了大把大把的自由時間可以支配,他們認為這些時間都可以用來他們在高中時朝思暮想的想要做的事。很多大一新生就選擇在進入大學的第1年做自己之前想做而又不能做或者是不敢做的事。久而久之,他們會發現做其他的事情會索然無味,不如一直沉浸在遊戲之中,直到大二大三大四一直形成這種慣性,大學畢業對他們來說就等於失業。

    第2個原因在於老師。很多高中畢業班的老師一直是在給學生灌雞湯,說你們人生的目標就是要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沒有好的大學你們就沒有好的前程,所以說一旦上了好的大學,你們的前程就已經是定決定了的。可是現實真的如此嗎,考上一所好的大學並不是意味著一個人生的巔峰,而是人通往人生巔峰的一個重要,但不十分必要的臺階而已。老師會過分強調大學的重要性,來去鼓勵激勵,甚至鞭策學生進行最後的衝刺。甚至有很多雞血的標語,來激勵學生學習。成然這是對的,是為了刺激學生進入一個比較完美的學習狀態。但是一到大學以後,老師的做法往往和高中的老師大相徑庭。他們會給學生很多自由,讓他們自己選課,或者是讓他們自己選社團,讓他們支配剩下的大把的自由時間。這樣是對的,但是這些學生往往不知道該如何選擇,這樣的話很多學生有迷茫的感覺。對於一個剛進入大學生活的學生而言,沒有目標是非常可怕的,他們很可能跌入深淵。

    第3個就是大環境。在中國,大學畢業難度往往比高中上大學高考的難度要低很多。目標太容易達到,那麼這些學生對於學生而言沒有必要付出太多,目標一旦容易達成,對於追逐目標的人來說就失去了方向感。反觀國外的大學,大學相當難畢業,而且是學分制,對於剛入大學的學生而言,他們可以選擇儘早的完成學分來進行畢業,這樣的話他們就有了目標,甚至大學的學費比國內要昂貴許多,他們要擠出時間去做兼職,維持生活的同時還要交學費,甚至這些基礎上還要擠出時間來學習完成他們的課業,國外的大學畢業標準難度要比國內難很多,這樣的話就是學生大學國外的大學學生學習比在初中高中的時候更加刻苦。

  • 4 # 半夏卍新月

    我就是一名大學生,這樣的例子我看到的不少,有深切感受,大學就像個小型社會,形形色色的人都會有,誘惑也會越來越多,而這個時候大家又都比較迷茫,當內心立場不堅定,並沒形成好目標規劃的時候,就會很容易受他人影響,被誘惑所吸引,細想一下在一個都是娛樂的環境下,就你一個人在學習,這個時候是你內心最掙扎的時候,你想合群,也會想著放鬆,你又想前行,然而你立場不堅定時就會直接被他人帶過去一起了,跟風玩樂,放鬆享受,另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再加上大學明顯是靠自覺性,它不像高中一樣老師會管著你學習,而大學就是要你自主學習,自主提問,而很多人對學業不是很上心,被高中老師管著累了,到了大學就一直貪圖享樂,忘記了初心,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也日漸衰退,從而在最後忘記了初心,迷失了自我,當然不能說他們迷失自我以後肯定沒有成就,畢竟人總是會慢慢成長,想要變得成熟也需要一定時間去感知,說不準以後迷途知返也是很有可能的。

  • 5 # 跑步的皮卡丘

    可能是因為突然喪失了目標吧。從小到大,我們都一直被灌輸著要好好學習,要考好的小學,考好的中學,上好的高中,高中三年拼命努力考上了大學,但是突然發現,上了大學後不知道為自己定一個什麼目標,然後就洩氣了,頹廢地漫無目的的度過了四年

  • 6 # 清月士

    現在大四,在一個普通211裡上學。我覺得我的大學生活挺失敗的,成績中下,沒有獎學金,還掛過一次課,可以說是十足地失敗了,所以現在在積極準備考研,提升一下自己。

    其身邊的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有點得過且過

    就我個人來說,我覺得大學生活過得不好主要還是不知道怎麼過,隨意地聽寫學長學姐的話,聽一些家長親戚的話,根本沒有自己的一些主見性

    所以我認為在大學包括以後在社會里,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主見

    大學真的是一個很自由很開放的環境,自己應該怎麼過真的是要靠自己對自己目前狀況,思想情況,未來目標做充分的思考才能夠大致瞭解的,在實現的過程中,肯定避免不了對實際情況的隨機應變,因為你的計劃真的跟不上變化,

    比如大一的時候,我聽到的是,努力加入班幹部,多加社團多拿分,儘量加入學生會,學校團委。這肯定是很多人聽到的“經驗”。我剛上大學時也就這樣做了,班幹部競選,競選到副班長,學生會,團委的面試啥地都去了,但是沒過,社團也有加的,還是個校級組織,然後就開始了接下來的大一生活,直大一結束的時候我選擇辭去副班長職務,退出了社團。直接原因是1副班長根本沒啥用,班裡大部分的職責啥的人家班長和團支書兩個人個人就能解決,根本不需要這麼個崗位,掛個羊頭狗肉都不賣,所以在最後,班級裡有啥綜測加分,優先入黨啥的根本輪不上你,對了,我的班裡還有心理委員(2個),生活委員,紀律委員,體育委員,組織委員等等,這些人職務都不用說了,一年到頭基本上也沒啥事,到時候都不好意思申請什麼加分啥的,所以都在大一結束選擇了辭去職務,現在班裡只有班長,團支書,學委了,(學委的任務就是給同學們轉達老師的作業,幫老師收作業,基本上都一樣)。再說社團組織裡的,我當時加入的是行政部,聽起來還不錯哈,加進去的時候也是得面試才能進去的,面試也不說了,還分初試,複試,現在看來也是水的一匹,能進去的原因可能也就是當時和一個學長侃地不錯哈哈哈,在行政部的工作就是,每週開例會,對整個社團的活動總結,如果下週有活動就寫策劃案,也不知怎麼的,到了大一結束的時候我們的校級組織突然被合併了,不再是校級了。這個的確讓人尷尬,在行政部呆了一年,除了學分有點長以外,並沒有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也沒並沒有什麼可用的東西讓你學,能學到的也只有人情事故了。

    講了這麼多,其實我就想告訴自己一點,不喜歡的東西不必一昧地去試著迎合,就想這些東西,我的舍友根本沒有去參加的,到現在呢?學分照樣夠(平時班級活動就夠了)我和其他的舍友關係也沒有別人好,現在談起來,舍友們都說,大一時候的我,經常不跟他們一起出去玩,吃飯,聊天。所以到現在我都對大一的所作所為十分後悔。

    在大二,大三,我嘗試著不那麼去聽所謂的“過來人”的話,遇上重大的事,自己做決定,肯定有的時候會產生不好的後果,但是承擔後果的時候,我不後悔。在這個大學裡,即將畢業的我,深刻地覺得自己做決定是多麼地重要,千萬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不違法,不違背道德,不影響他人的決定,就應該自己去做,畢業了就是對二十多年來的校園生活的告別,社會必將很殘酷,父母親人不能常伴左右,父母也希望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獨立,未來的生活還得自己扛,走過的錯路很傷心但絕不後悔,想要獨立,就先嚐試著自己做決定開始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習成績不好,上大學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