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夏天說法

    大學時候就對學生會有看法的人來回答下。

    大學在一所985,班上30幾個人。

    混學生會的有3個,共同點是他們本科畢業後都讀了研究生,但最後都未從政,而是繼續做專業。

    3個人2個男生,其中1個做到校學生會副主席;還有一個女生做到院學生會副主席,這都是一棒接一棒的,他走了給和他關係好的人。

    班上有3個人現在是公務員,他們都沒混過學生會,本科時代都很一般,本科畢業就工作,最後考了公務員。

    以下純屬個人感受,我是loser,大學時候很失敗,對學生會有偏見。

    1.學生會的,讀研究生的機率大一點

    2.大學裡的人脈,工作以後沒啥用,現在看感覺就是大學時候一幫學生裝模作樣的學大人

    3.窮人家的孩子,大學還是別搞這些,可以好好搞點體育鍛煉。

    一、為啥學生會的,讀研究生的機率會大

    感覺有2方面原因吧。

    首先,學生會的幹部一般學習成績還可以,我們學校這是普遍現象;

    其次,學生會的幹部,和老師的關係更好,這對考試成績還是有幫助的,因為成績一方面是考試,還有一方面是績效分,實驗分,有一定主觀性,這點其實也挺重要的。

    還有就是,和老師關係好,讓他們更多的知道保研的途徑,保研也不僅僅是學習好這一條路,還有參加各種競賽,這些競賽甚至都不一定是和所學專業有關的,如果有人帶著你參加一些比賽,保研的機率大一些。

    二、大學時候的人脈,以後沒啥用

    別說一個學校的了,就是一個班的,剛畢業的3年可能大家有感情,誰結婚了還商量著一起去,沒去的還讓別人帶紅包。不出5年,誰結婚了、誰生孩子了,跟我有毛關係啊,可能過幾年後才知道,說一句,臥槽,你都倆孩子了啊。

    我們大學的群,幾年都沒人說話了。

    人脈終究是等價交換,大學時候的所謂人脈,當時可能有點用,等到畢業了各奔東西了,沒辦法利益交換了,就沒辦法繼續下去了。

    三、大學時候乾點啥對以後有用?

    家庭條件不好的,還是老老實實學習吧,我們班一個同學,家裡條件不好,很實在很內向,本科其貌不揚,最後一路讀書,讀了研究生,讀了博士,最後做了大學老師,感覺還是很不錯的,窮人家的孩子就老老實實的。

    要麼就早點開竅,知道以後要幹什麼工作,要考公務員的,就早點訓練,其實考公務員跟大學學習的知識一毛錢關係也沒有,讓大一的學生訓練一年,考公務員跟玩一樣。如果你認準要考公務員,大學時候就老老實實的複習,學個幾年,考到國家部委都沒問題!

    家裡有錢的另說吧。

  • 2 # Azul佐

    畢業三年,在上海工作。

    在大學的時候曾經是學院科協的主席和學校的校長助理,科協主要組織和動員學院內的各類省市級比賽,以及和學生會一起幫學院打雜...校長助理(校務參事)則是每個學院的代表,反映“民生問題”,比如食堂價格、衛生、評優評先公平性、校醫院服務、女生宿舍想裝吹風機等等問題和學生訴求,同時作為學生代表出席一些“門面場合”或做志願者...算得上是學院和學校級別所謂的“重要學生幹部”。這個問題可以聊一聊。

    首先,毫無疑問,學生組織是學生處老師和學校體系重要的政治工具,需要滿足和響應私人以及各級組織的各類訴求,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做一些形式主義、假大空甚至是有違規則道德的事。至於為什麼會走樣變形?那自然是有人將私人利益和目標,包裝成了集體的利益和目標,你懂的:)。無奈的是,組織事務很多時候就是有陰就有陽,一昧地抨擊黑暗和不合理,固然看上去聽起來很痛快,但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或權力在組織內尋求或大或小的變革,終歸沒有太大的意義。

    不過我還算幸運,我所在的院校風氣還行,這類事最多隻是做了前者,在其他答案裡描述的“暗黑”事件,我沒有見過或是參與過。除去那些雜活累活無聊事之外,我在學生階段還算幫助同學反映並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同時也順利或不順利地組織動員了很多學生賽事(辯論、創業比賽、ERP軟體模擬運營競賽、模擬面試、校企互動活動等)。

    那些所謂的“幹部”稱謂和“管理”行為,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到社會後,在我看來都十分地像“過家家”的行徑。畢業找完工作後還把這些掛嘴邊的或是引以為傲的,不是儍就是痴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很不喜歡看那些大一兩歲不到的“學長學姐”頤指氣使的樣子,我也從沒做過欺壓低年級或是牟取私利的事。

    如果你要問我對於學生組織的看法,總得來說我想說以下幾點:

    1.如果你真的想在學生組織裡做出成績,比起同齡人,你會更理解“政治”的重要性。過去我也對政治很不感冒,在組織裡也一直屬於不會搞社團間關係和老師關係的人,但當學生幹部的經歷讓我很清楚地意識到了個人力量的薄弱和集體力量的強大。我一直自認是個能力較強的人,萬事不求人,但在組織各類活動的過程中,我也學會了如何去調動起“大家”的力量把事情辦好。這點對於我日後的工作來說,有很大助益。

    2.參加組織,想把事情做好就意味著要有服務意識。而且這是一個你個人怎麼說都行,但唯獨不要說別人沒有的東西。但凡真正在學生組織做出少許成績的人,這是基本的要求,至於會不會“好心辦壞事”?因人因時而定。

    3.關於鍛鍊人。任何組織都遵循二八定律,即百分之二十的人做百分之八十的事,學生組織尤甚,因為學生組織本質上沒有權力和利益的“強約束”。大部分的成員,說實話只是出於各種目的或乾脆是因為迷茫加入的,當其實真正事情到來,如果不多想辦法進行動員和激勵,大部分人只是打醬油,剩下的人,願意動腦子的才是真正得到“鍛鍊”,那些經歷才是真正珍貴的。在解決各類實際問題中學習的各種技能和與人相處的經驗,這是我在學生組織裡最大的收穫,也確實幫助我在畢業後的工作中順利適應環境,迎接各種挑戰。

    4.如果你是院校的“重要幹部”,在平常的評優評先以及畢業之際,你確實能得到一些榮譽,比如獎學金的加分、入黨和畢業的省級校級優秀畢業生這樣的“名號”和證書。同理,你也沒法說這種東西就是“虛”的,無論從物質上還是從日後的工作而言,這些東西都是實打實有幫助的。只是如果工作後,還請塵封起來,和同事吹噓學生時代的“成績”是很愚蠢也很幼稚的事情,工作效率才是王道。

    5.和企業工作的道理一樣,一個組織需要形形色色的人,重要的是找準自己的位置和價值,發揮優勢並保持穩定(保持性格和能力發揮的穩定)。所以我雖然不是一個十分會“搞關係”的人,但由於負責主動和認真,各項能力和技能較為突出,所以能形成自己小小的影響力,依然能夠聚齊一些同學,一起將事情做好。雖然老師覺得我不夠“圓滑”,做事銳利,但也還是願意賦予或委託很多事務。而無論組織內還是組織外,院校對我所在的科協工作評價都不錯。在現在的工作中,我在很多方面也仍談不上一個世故圓滑之人,但這並不妨礙領導和同事的信任。

    如果你是一名沒有參加組織的新生,我想說

    1.學生組織可參加可不參加,最多參加一個即可,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學業、技能提升和對自己認知的成熟。(這是這篇回答中最重要的話~)學生組織的經歷可以錦上添花但無法雪中送炭。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參加學生組織只是一種選擇,而不是非做不可的事。

    2.如果要選,遠離政治氣氛過濃的(多打聽打聽),參加一個做具體活動或者比賽的會更好。要參加,就請盡心做好,不要打醬油。

    如果你是一名已經參加組織的學生成員,我想說

    1.如果你不喜歡你的直屬學長學姐,不喜歡組織的大氛圍,請儘快退出,節約時間,皆大歡喜,免得自己不開心。也不用擔心退出會有什麼影響,他們不能拿你怎麼樣。

    2.從認真做事的角度說:但凡是組織的事,無論是多麼小的組織,有光鮮亮麗的事就會有屎尿屁的事,沒理由只幹那些喜歡的事,然後對著不喜歡的事直接拒絕或抨擊。

    3.如果你一定要消極怠工或者在組織內鬥爭抨擊... 參見第1點:他們不能拿你怎麼樣。

    如果你是一名所謂的“幹部”,我想說:

    1.少用“權力”,這在學生階段是十分虛無縹緲的東西。多靠“魅力”和“實力”去影響他人,動員大家一起完成任務,如果可以,讓大家都開心。

    2.一段經歷的珍貴與否,取決於自己是否盡力而為,在盡力的過程中,也需多動腦,遵循守矩未免無趣,既然能呼叫一定的資源,就做出些超越前人的事來,讓自己所在的小組織和院校變得更好。

    前段時間在整理網盤的時候,正好翻到一篇自己在大四的時候,曾經在換屆會上的發言稿。結合這個問題分享一下,也當是回憶往昔了。

    因為當時臺下坐了一些學院領導,措辭沒有寫得多麼激烈,也寫一些套話甚至廢話,但撇去那些一眼便知的”漂亮話“,三四年過去了,這些話仍然會是我所想我所說。

  • 3 # 小鳥文化Bird

    我認為大學學生會有價值,但是作為每一個個體,就需要很好的權衡自己的學習與興趣,誠然哪怕是在學生會里受委屈其實也是一種鍛鍊。有許多同學在學生會里鍛鍊以後繼續考研或者拿到了很好的offer,原因在於優秀的人一直優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衛校讀大學四年都找不到女朋友,真的很失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