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戀戀玫瑰花

    不好,但是理解。這和教學水平以及當地社會風氣有關係。一個教學資源優越的地區,大學的入學率高,考上大學是一件很普通平常的事,並不能給家庭增添什麼光彩,家長的心態都很平和,知道這僅僅是漫長人生的一個小階段。考上一個普通大學還廣而告之,是很丟臉的。而教育資源落後的地區則不同,整個鎮或縣才有那麼幾個考上大學,相對而言٩(๑^o^๑)۶這也算是光耀門楣的事情,當然要和親朋故舊一起分享喜悅,同時也可以趁此機會,利用份子錢把學費給攢起來,一舉兩得!

  • 2 # 如雲影視

    這種做法相當不好!

    去年,我弟一個初中同學的兒子參軍入伍了,發請帖我弟弟和他的其他同學,請大家吃酒席,當時,這樁酒席一時間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如果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辦一下酒席,既是對孩子寒窗十年苦讀的一種安慰,也是對其大學學業、未來前途的一個激勵,親朋好友看見你的孩子有出息了,也高興,也心甘情願來喝這個酒。一場酒席融洽了人與人之間關係,增進了彼此感情,你好、我好、大家好,那是一件其樂融融的好事。

    如果考一個二本或者大專,也大操大辦請人來喝酒,這無疑就會讓被請的親朋好友認為這是“為辦酒席而辦酒席”,甚至會讓人把辦酒席者看成是“唯利是圖”之人,功利市儈之人……既得不到多大的實際利益,又壞了自己的“名聲”,辦這樣的酒席可真的會“得不償失”。

    一言不合就辦酒席,只要認識就發帖請他人來參加酒席的人常為親朋好友所不齒,這不僅是錢的問題,這反映了一個人對金錢的態度,對親朋好友關係的定位是否得當,及價值觀的高下……

  • 3 # 馬遠國

    子女沒有考上大學,卻要大辦酒席,肯定的說是不好。前些年成風,現在這種現象很少見了。

    以前老百姓手頭不寬裕,紅白喜事送物質,那時對考大學還很陌生。哪家生小孩了,叫送竹米,送恭喜吃酒去的客人,提個彩了色的竹籃底下放層米,米里面放蛋,上面放麵條麻花紅糖等,意識裡沒有送禮(以前談不上整酒)給錢的,米是自產的,蛋是雞下的,麵條是小麥換的,只找點加工費,麻花是自家麥子磨面後做的,紅糖是蛋換的,倒沒覺得你欠我我欠你的,都沒有錢嗎。哪家有事就這樣你來我往,過得很平淡,大家都窮嗎。

    改革開放,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種田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增產增收有了很大提高,收入也就大了,腰包慢慢鼓起了,紅白喜事也不用提東西了,再提東西覺得沒面子了,醜死人了。一改往日吃酒提東西變成現打打的鈔票,普通老百姓吃酒從開始的幾元到現在的幾百元,逐年遞增,增長了幾百倍,親戚就更不用說幾百到千元以上,越多越好越受抬舉和恭敬。

    從最初的婚喪嫁聚,生子滿月,演變到做週歲,三歲、六歲、九歲、十二歲、三十六歲、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有喬遷新居的,還沒有專案想整酒的,乾脆就叫送恭喜。剛恢復高考時,人們還沒有把升學納入到整酒專案中,隨著吃酒次數多了,有的幾年整一次,年數一長,整酒稀疏的背不起了(虧不起了),想著法子整酒收錢,也有點攀比心作怪,有為整酒不還情的,有去了多次沒有一次還的鬧矛盾的,怪象環生。去吃酒的人是吃的臉面錢,不吃吧,日後不好見面相處,是親戚就斷了,去吃吧是要錢過現的,不存在賒賬,日子一到,沒有推路,借都要借。考取大學整酒,沒有考取大學照樣整酒,七百多分也好,二百來分也罷,整學酒成了城鄉之間一種流行趨勢,純粹是為了攝取錢財。每到八九月份,是整學酒的世界,只要留心酒店門上的滾動字幕:祝某某學業有成前程似錦等,沒有考上大學的符合嗎,瞎扯淡。鄉里整酒,更是興師動眾,煙花鞭炮無計其數,看哪家放的響放的多,濃煙滾滾。架拱門,搭鐵架子油布棚,請廚師和跑堂抹桌的,鋪底(成本)要大幾千上萬元,你說他不收到成倍的酒錢,開啟的鋪底錢嗎,這些錢不整酒不需要,完全是為整酒而整酒。

    隨著整酒風氣愈演愈烈,到了人們不可忍受的程度,畢竟是左鄰右舍,鄉里熟人,親戚朋友,個人也無法干預。好在有些有良知的基層幹部,基層工作者逐級反應,國家兩會期間,代表們從關心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出發,把老百姓亂整酒現象提上議案,得到黨和國家領導的高度重視,大剎整酒歪風,得到了有效控制,大快人心,得到了人民大眾熱烈擁護,再也不為莫須有的酒席而煩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感覺大學生很多都找不著女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