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狙擊手蛋蛋

    1.最佳化法治環境。學校教育不僅是課堂上的宣講教育,學校的法治文化環境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思維方式養成具有重要影響。學校應充分利用校電視臺、廣播站、報紙、宣傳欄、網站等媒體,多層面地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介紹法律法規,傳播法律文化,宣傳法治人物典型事蹟,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環境。在實際工作中,高校的管理者還應身體力行,把法治思維方式運用到管理工作中。高校管理者制定決策、辦事情的過程、步驟、方式、時限等也應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要求。在關係學生重要利益的事項上,尤其在學生違紀處理、宿舍使用、學籍事務等方面,切忌利用手中權力資源,輕視甚至漠視大學生權利保障。要做到資訊公開,使學生在正式程式中獲得表達民主願望的機會,消除學生對規章制度的抵抗情緒,進而樹立大學生對法治的信心。高校領導幹部必須發揮遵法守法示範作用,領導幹部帶頭模範守法是建設法治校園的關鍵。高校領導幹部必須牢固樹立有權力就有責任,有權利就有義務的觀念,自覺接受監督。高校要加強依法治校,堅持校務公開,保障學生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為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提供條件。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法治狀況會直接影響大學生對法治的信念,進而影響大學生法治思維。高校管理者要秉承依法治校,努力實現高校管理的法治化,營造校園法治氛圍。2.重視法律素質教育。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是人的基本素質。在大學學習中,不僅要重視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更要加強法律素質培養。法律素質指人們學法、遵法、守法的素養和能力。掌握必備的法律知識,樹立法律理念,才能養成法治思維方式。培養大學生的法律素質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將以往重視法律知識講授轉變為使學生增強法律意識,領會法律精神,以及法治思維方式的培養。對在校大學生來說,即使有再多的學時分配,也不能讓學生完全掌握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法律條文具體內容。因此,要求授課教師努力改革和探索課堂教學方式和方法。由於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治思維方式等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和枯燥,採用傳統講授科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必然會成為空洞簡單的說教,無法激發學生學習法律培養法治理念的興趣。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應把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的培養結合起來,而不能完全界限分明地為完成教學任務而講道德和講法律。3.積極參與法治實踐。法治思維是一種在法律實踐中訓練、培養和應用的思維方式。只是靠學習、記憶法律知識,脫離具體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實踐,不可能養成法治思維方式。只有透過參與各種法律活動,在法律實踐中運用法律知識和方法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才能養成自覺的法律思維習慣。隨著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程序不斷推進,大學生參與法律實踐的機會和途徑越來越多。如可以透過網路參與法律徵集意見討論,可以申請參加法律聽證會,可以參加法院公開審判的旁聽,在實際生活中可以合法行使監督的權利,擴充套件資料:法治思維並非與生俱來,其包含的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需要通過後天的培育才能逐漸養成。江澤民曾經指出,“一種觀念的樹立,一種意識的培養,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要充分認識法制宣傳教育的長期性、艱鉅性,並逐步使之制度化、規範化。”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法治思維,無疑是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務。對此,我們不僅要有清醒的認識,而且要努力探索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法治思維的途徑和方法。我們認為,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思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僅就學校教育而言,也不僅僅是一個課堂教學問題,需要在環境營造、觀念轉變和程式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可以考慮以下著力點。一是最佳化法治文化環境。學校教育講究環境薰陶,法治文化環境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思維養成具有重要影響。大學素有崇尚民主、自由、平等、法治的傳統,但在一些學校行政化、官本位現象嚴重,法律至上、權利本位的觀念淡薄。因而,最佳化法治文化環境的當務之急是加快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完善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管理的體制機制,建立民主、自由、平等、和諧的人際關係。同時,充分利用課堂教育教學、校園宣傳輿論、校園文化活動等多種渠道,多層面地大力傳播法治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逐步形成領導帶頭,全員參與,師生互動的自覺學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文化環境。讓大學生身臨其境,啟用他們的社會主義法治思維細胞,形成“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氛圍。二是端正權利義務觀念。法律以權利義務為核心內容,法治思維以權利義務研判為主線。既定的法律規範使人們知道可以做什麼,應當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並對行為後果有明確預期,在遇到糾紛時,當事人與裁判者能找到共同的評判標準。在法律上,權利是具有合法性的理由。憑藉這個理由,相應的行為、利益、主張和期待就會獲得了法律認可的正當性。法治思維的實質就是不斷研判、衡量權利義務關係,確定誰有權利、誰有義務及其權利和義務的限度。在實際工作中,高校的管理者要以權利和義務為線索,不斷追問學生是否有權利做出這種行為,學校是否有義務滿足學生的權利請求,學校是否有權這樣管理,學生是否有義務配合,等等。要不斷平衡各種權利義務關係,切忌利用學校的權力資源優勢,在學生違紀處理、宿舍使用、學籍事務等方面,輕視甚至漠視處於相對弱勢方的學生權利保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法制的庇廕,感悟自身的責任,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社會主義法治思維。三是注重辦事程式公正。最佳化法治文化環境,是為了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端正權利義務觀念,是為了幫助大學生從實體上認識法律的本質。注重程式公正,則有利於感受法律的價值。程式公正,意味著違反法定程式的行為和主張,即使符合實體法的規定,也同樣被否定。因此,高校管理者作決策、辦事情的過程、步驟、方式、時限等應符合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要求。比如,是否預先告知學生規則的內容和違反規則的後果,以達到規範學生日常行為的目的,是否在調查取證時注意迴避,避免先入為主,是否書面告知學生作出不利決定的依據、證據及學生所享有的程式性權利。又如,在關係學生重要利益的事項上,要做到資訊公開和公眾參與,而且要使這種公開和參與不能停留在形式層面。如果正式途徑不能吸收學生意見,學生不能在正式程式中獲得表達的機會,會使學生對規章制度產生不滿情緒,進而消解他們對法治的信心。此外,注重程式公正還要加強權利救濟。法理學原理告訴我們,無救濟則無權利。任何人的權利受到侵害,都應透過平等機會和公正程式得到救濟。權利救濟是社會關係修復的主渠道,對培養法治思維、法治信仰作用重大。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思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加強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之一,更是法治社會必不可少的制度設計。如果學生在受到校內外公權力非法侵害,面臨權利救濟時,無法獲得社會和學校提供的專業幫助,那麼他們就感受不到法律的溫暖,進而會動搖他們的法治信念,非常不利於培養他們社會主義法治思維。換言之,注重辦事程式公正,為學生權利救濟提供法律援助,是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思維的有效途徑。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論大學生社會主義法治思維的培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大學生那麼多,我們上大學還有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