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弄潮er

    這個問題或許可以部分歸因到我們一直試圖改進,卻依然很不高明的教育上。

    在我接受初等教育的時候,雖然不乏“我的愛好” “我的理想”這類命題作文,但“興趣” 並不是一個被認真對待的詞彙。我們沒有被給予多少 空間、自由以及必要的引導 去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天賦,並從而開始追尋它。於是就有了千百個愛好侷限且相似,技能和特長貧乏且類似的年輕人。於是也就有了上述的困惑。那——既然事已至此——我們應該怎麼應對呢?

    我的答案是:別把它當做一個問題。客官,先彆著急對這個雞湯味滿滿的答案嗤之以鼻。

    我想說的是: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事,和最適合做的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甚至是很難的事,尤其是能力和視野有限的時候。人類已經發展了幾千年,每一個領域都已是許多人許多時間的天分和汗水堆積成的一座山,而山腳下的風景往往都不那麼美好,站在山腳也很難看出,這山上是否有你想要的風景——特別是對於那些一座山都還沒爬過的人。所以,一定有許多人在一座座山腳下困惑:“我該爬這座嗎”, “它有多高”,“難不難爬”, “如果不是我想要的怎麼辦”。

    這時候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諮詢那些“老手”,可是這樣的機會往往不是誰都能有。那我們只能去儘可能的搜尋資料,去儘可能瞭解更山的型別,形成原因,地質狀況,氣候型別等等等等。在有限的資源下做足功課以後已經有一部分人找到了心儀的物件,準備上路了。還沒找到怎麼辦? 原地徘徊?——不,這是最壞的決定。

    先選擇你最不討厭的那座,爬吧。是的——就是這樣,能做自己最愛做的事情的人,能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的人,能找到自己的perfect one 的人,是少數——C"est la vie. 追尋這些,當然是對的,但大多數時候,在一開始,你只能儘量學並不算討厭的東西,從事並不太討厭的工作,和並不完美的人在一起。但就這樣了嗎?

    當然不是。

    我們不是要以戰術上的勤奮來掩飾戰略上的懶惰。妥協並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方法。我們要積極地妥協,在那些並不完全符合理想的事情中鍛鍊和提升,發現世界和自己。懷著誠意去做每一件想做或者不那麼想做的事情,並且在這些過程中積累技能、改善方法、磨練意志、開闊視野。(我靠,怎麼越寫越雞湯(╯‵□′)╯︵┻━┻)憑藉勤奮的攀登,或許你會愛上那座山的風景(越往上往往越美好)。

    又或者,你決定換一座,這並不是無用功,因為你已經有更加強健的體魄、更熟練的技巧和更敏銳的嗅覺。而同時也可能的是,站在這座山的某處,或許就一不小心望見了,你真正魂牽夢繞的那座(或至少是更加接近它的一座)。好吧,我自己也受不了這雞湯味了。這樣說吧,對於一個資源、能力和視野都有限的fresh man來說,很多發展路徑的起點其實很相似,而且往往不是特別美好。就比如說喜歡廚藝,一開始需要從幫工幹起;喜歡建築業,往往一開始需要去跑工地;想從事金融,一開始往往要擠破頭去搶當銀行櫃員的名額...在這樣的情況下,“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並不容易,我也並不贊同在此階段就不死不休地尋覓。某個領域的職業發展路徑並不是一條條互不交叉的直線(如下圖)。

    它通常是這樣的或者是這樣的越到高處,往往選擇更多。所以:儘可能的去了解這個領域(或其它領域)的資訊。做足功課以後,儘可能選擇最不討厭的第一級臺階。在day day up的過程中,儘可能地學習和積累。憑藉所得,儘可能地向你的理想靠攏。

  • 2 # 51課外課

    我們換一個問法:站在岸上的人那麼多,我們爬上岸還有意義嗎?

    現在吃飽飯的人那麼多,我們吃飯還有意義嗎?

    題主的這個問題,是一個很很具有迷惑性的問題。上大學永遠是對你個人價值的問題,而不是一個通貨膨脹的問題。金子即使很多,它也比滿是雜質的砂石有價值,況且砂石永遠比金子多。

    你上大學的意義,不是由大學生的多少決定的!

    還是舉例子,你打遊戲,打過第十關的人特別多,你打過去就沒有意義了嗎?顯然不是,打過去對你的意義重大,不是說打過的人多了,你打不過,你就是奇貨可居。這就像遠古的人猿,那麼多猿猴都直立行走了,你要下來行走嗎?不下來行走就是被淘汰,下場就是還是在樹林裡遊蕩,蹲在動物園裡。

    上大學是對個人的意義,不會因為大學生人多人少而失去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畢業的大學生,適合進國企嗎?該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