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者榮耀凡凡全能

    大學孤獨是常態。

    東坡先生曾經感慨:“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

    誠如斯言,古往今來,成大器者往往需要經受孤獨的求索、拼搏與堅持,如果說孤獨是漫漫長夜,那麼理想就是天際那顆璀璨的啟明星。

    高中生活,我也是在住校學校度過的。所以對於宿舍生活一直有著很好的印象,幾個女孩一起八卦、一起補作業、一起打鬧...相處得像家人。上大學之前,我滿心以為大學和高中差不多。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城市、一個學校、一群同學。

    可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大學第一個月,我們也是形影不離的,一起軍訓、一起吃飯、一起逛街。可慢慢地,我們變得越來越忙,每天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

    有的人為了學生會、社團活動而奔波,有的人一大早就泡在了圖書館,有的在戀愛,有的忙著兼職工作,有的沉迷於追劇...我們各自忙著自己事情,生活學習的圈子也不一樣了。這個時候就能明顯感覺到,大學和高中終究是不一樣的。

    在第一次一個人去食堂吃飯的時候,我感到了孤獨。後來,才發現,在大學,孤獨是一種常態。

    年少時候,我們總是喜歡熱鬧、愛群居,更加感性,就如古人詩句中所寫“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大學以後,我們更愛獨處,更加理性,也時常覺得孤獨,就如古人詩句中所寫“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人生,走著走著就成了我們一個人的修行,因為孤獨是一種人生態。其實人慢慢長大之後,就會發現自己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了,這是很常見的事情。

    記得有句話說:沒有高質量的獨處,就不會有優秀的自己。事實也是如此,在孤獨裡,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做一切我們喜歡的事,也可以專注的做好每一件事。

    大學本該是要學會teamwork的階段,但是人們在大學學會的其中一課普遍的都是孤獨。獨來獨往,看似給人一種“異類”的感覺。可實際上,這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孤獨,是最好的個人增值期

    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神經學家,曾做過一個“體驗孤獨”的實驗。

    結果指出:人在孤獨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會更具創造力、領導力,並且有極大的機率能夠激發新的思維方式。

    孤獨期,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去重新理智地梳理自己的人生目標及方向。

    比如:看看書、培養新的愛好、學習一門新的技能,如考取證書、學習英語、練習過硬本領(ps修圖、影片剪輯pr、ppt、word等的製作、計算機程式語言的學習)等等。

    把時間和精力都專注在自己身上,可以全心全意地為了自己的目標而努力。

    享受孤獨,自我獨立的第一步

    享受孤獨的人往往比依賴別人的人更能處理自己身邊的事情,以及對未來的規劃。

    因為在孤獨的狀態下就已經脫離了原來互幫互助的社會屬性,完全是一個人支撐自己所有的生活。

    從前很多需要依賴別人的事,最後都由自己解決。

    從“習慣依賴他人”到“凡事靠自己”,漸漸變成了一個生活獨立、經濟獨立、思想獨立,並且能夠成為自己靠山的人。

    比如:更好的在大學適應一個人的生活,學會獨立自主,形成自立的性格,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這可以更好的避免大學生迷茫,有目標才能更好的進步,大學生活才可以更加的積極向上。

    “實現理想就是孤獨中的那束光,讓我覺得永遠有希望。”

    一條少有足跡的人生之路必然伴隨著不理解的眼光、不認可的言語,選擇它的人,無可避免地要在黑暗中孤獨地負重前行。這條不同尋常的路,漫長而坎坷,但理想主義者在痛苦的掙扎與奮鬥之中,會收穫忠於自我的喜悅與實現自我的滿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大學裡不瞭解,工作之後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