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廣漂程式設計師
-
2 # 阿雷談教育
每當遇到重要的決定,一定要和父母商量。一些學習瑣事,是否諮詢父母,還要看父母是不是對大學足夠了解,提供有效幫助和最新資訊。
比如我來自農村,父母都是農民,初中畢業。大學校園和事情,是他們的知識盲區。相信很多人,大學報考專業都是自己選擇,揣摩的。“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
那麼,這個時候,誰能對學習方面,給我們提供有效的資訊和援手。
首先當然是自己的老師和學長學姐。他們對你比較瞭解,深知你的優勢和長處、性格特點、辦事方式,對你提出的建議更具有針對性。其次,這些人經歷過你面臨的學習困惑,生活難題,是真真正正的“過來人”,建議具備實用性。
再者,多讀文學類書籍,如人物傳記,技能類,“大學到底該怎麼讀?”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
3 # Xu木魚
這個問題真的很尷尬,父母如果是專家教授,自然可以就學業問題多探討,他們會以很專業的角度幫你分析問題,但如果父母文化水平很低,比如只是小學水平,如何輔導或者與初中以上的學生溝通學業?除了關係下你累不累餓不餓開心不開心等生活問題,學業方面的真是愛莫能助…
-
4 # 白線110
我是一直都與父母溝通的。首先我想說的是學習上的溝通不一定是要討論什麼問題,我們大部分人的父母的文化水平都不高,與他們討論物理啊化學啊本身本來就不現實。我更多的是與父母去說我學習上的安排與取得的成績,比如我今天要上那些課,期末考試排名多少,績點多少等等這一些。
我覺得與父母溝通學習上的事目的不是為了讓父母瞭解你到底學的是什麼,而是讓父母知道你學的到底好不好,到底能不能堅持下去,讓他們知道你每天都在幹些什麼。初中高中,我們都在父母身邊,所以我們在幹些什麼他們都知道,但是大學不一樣了,孩子遠在千里之外,無法感知到他的生活狀態,所以我們透過與父母溝通學習,讓他們知道我們在大學中依然有自己的計劃安排,我們沒有過分的浪費時間。而且我覺得和父母無論聊什麼都不如聊學習。很多人在於父母聊天時會出現非常尷尬的局面,就是父母聊自己這邊的家長裡短,孩子沒什麼感覺,孩子聊大學的點點滴滴,父母也沒什麼感覺。所以不如聊學習,一來學習是自己從小到大與父母對自己期望最接近的事務,二來學習我們本身也很熟悉,不至於沒話講。我們在聊學習的同時,其實是與父母 的交流變多,親近感不會因為距離的原因而變弱,讓父母知道,即是孩子遠行了,但我依舊知道孩子的學習動態,這本身就是一件雙贏的事。
-
5 # 圖說大秦
那要看父母什麼文化水平,多溝通生活上的事情,也許他們更關注你們過得好不好,開心不開心,健康不健康,如果學習再好,他們會更開心。
回覆列表
我從初中開始,學習上的事情就不會跟父母交流溝通了,因為父母都是小學文化水平,跟他們溝通交流他們也不懂,他們只要求我好好學習,至於怎麼好好學習,他們也是有心無力了,全部都靠自己。
高中的時候,去到了別的市讀書,每週才回家一次,不過每次回家基本都是回家休息,從來不帶作業回來,在學校我就會提前把作業做完,好不容易回一次家,當然得開開心心玩啦,父母也不會多問,我只需要每次考試完跟他們彙報成績就行了。
到了讀大學,去別的省份讀書,就是一學期才回一次家了,每次跟父母打電話,父母更關心的是你有沒有吃好,過得好,有沒有生病,至於學習方面,也只是叮囑你認真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
相信很多來自農村的孩子都跟我一樣,父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等到自己讀高中讀大學,再想和父母溝通學習上的事情,他們就力不從心了,就需要靠自己好好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