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51854062685
-
2 # 幸運來
人的一生,要在拼搏中索取自已想要的物質生活,腳踏實地,一步步走下去,生活才會過的非常精彩。
不要借校園貸,因為大學生現在沒有收入,貸款會增加大學生的心理負擔,如果生活出現變化,債務纏身,會扭曲大學生心理健康,破壞他們的正能量,走向犯罪的邊緣,心理脆弱的大學生,會把自已逼上死完的邊緣。
如果上學時生活困難,就提前做好兼職和做小時工的準備,放下依賴的心態,用雙手努力奮鬥,自已家的情況自已清楚,不要讓虛榮心毀了自已的前程,十年後你會感謝今天努力的自已。
扔掉依賴的心態和虛榮心,不要活在別人的影子下,活出精彩的自已,把委屈的淚水吞回去,用雙手創造財富,段練自己堅強的性格,為自已打造一個不敗的人生。
-
3 # 不一樣的法
我就在今年辦理過一起校園貸案件,對其定性為涉黑犯罪,抓獲117名犯罪嫌疑人。就此案件,我本人寫了一篇關於校園貸的言論文章,發表在法制日報的法治週末報紙上,拿來供大家認識校園貸犯罪的一點資料吧!
莫讓校園再流血——警方破獲“3、26”“校園套路貸”案後
大學校園,歷來被世人羨稱淨土。與世無爭的天之驕子,青春激盪著胸懷,理想燦爛著未來。然而,“校園套路貸”犯罪恰恰抓住了大學生不設防的單純和善良,強行收取高額利息和費用,利誘大學生步入“套路貸”陷阱,瘋狂實施犯罪,改變了他們命運,乃至付出生命代付。
安陽警方破獲“3、26校園套路貸”案件再次證實:“校園套路貸”不是貸,而是犯罪。顧名思義,“校園套路貸”,貸款是外衣,套路是本質,校園是物件。近兩年來,見諸報端的校園貸詐騙案達到42起,涉及全國31個省市。吉林、江蘇、湖南、安徽、江西、山東、河南等高校此類案件居高不下,呈高發態勢。
“校園套路貸”作為新型刑事犯罪,貌似借貸,曾欺騙了司法認知,使之遊走於法律邊緣,又極短時間能夠產生的鉅額利潤,二者構成了犯罪一度猖獗蔓延的主要原因。不僅侵害了鉅額財物,也侵害了健康權、生命權,給家庭、社會帶來巨大衍生隱患,這是一個法治國家不能容忍的。
在經濟上,大學生主要來源於父母供給,這種定量式的經濟供給,往往不能滿足消費需求,部分大學生沒能經受住時尚消費的誘惑,幾千元的“校園貸”卻可能搭上幾萬元,甚至更加沉重代價。案件中超過50名學生,因此付出了退學、抑鬱、失蹤、自殺、家庭破裂等沉重代價。杭州18歲大學生因2000元借款,在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因無力還款被催款威逼跳樓自殺。他們為此而斷送了自己的命運。
無疑,“校園套路貸”是犯罪者處心積慮設計的陷阱,以“小額貸款公司”、“民間借貸”或者網路貸款平臺為名,承諾“無利息、無抵押、無風險”等誘人條件,實施讓人心動的遊說宣傳,一旦有人上鉤,便透過掌握通訊助手密碼、家長、老師、同學等通訊聯絡方式、QQ、微信以及身份資訊等手段,為下一步實施套路做了充足鋪墊。“校園套路貸”目的是獲取更多更大的錢財,透過“虛增債務”、“偽造證據”等手段,以“滾雪球”式遞增債務,然後,使用成熟配套催款模板:PS欠款人裸體照、靈堂照、生殖器照及侮辱、恐嚇性簡訊等手段,利用“呼死你”、“瘋狂轟炸”等原件,在其親人、同學、老師等人群瘋狂傳播,造成巨大精神壓力,威逼迫使還款,保證套路最終達成。
關於套路貸犯罪,人民日報時評曾指出:“司法需要與時俱進地關注新問題,正視基層司法實踐,不給違法犯罪行為留下模糊空間,也給法治精神伸張創造條件。”這對於打擊“校園套路貸”,既豐富了司法理論,也提出了實踐要求。
“校園套路貸”犯罪列入“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進行重點打擊,不能僅靠公安機關單打獨鬥,要在發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基礎上,加強監管部門和司法機關合作合力,層層剝掉“校園套路貸”外衣,甄別抓出幕後黑手。加大教育引導大學生防範和鬥爭意識,注重培養正確的價值觀。還要在持續破解社會“融資難、融資貴”瓶頸問題下功夫。三者並舉,才能有效壓縮“校園貸套路”犯罪的生存空間,莫讓校園再流血,還校園淨土,還逝者公道。
-
4 # 歷史長河的釣魚人
我以前高中有個同學就陷入了校園貸的,從她同班同學(跟她考到了一個學校高中同學),那邊所說,她從大一開始的蘋果手機,再到名貴化妝品,奢侈品衣服,那時候高中同學還以為她被人包養了,在她校園貸事情快要暴露出之前,她開始滿世界答應人戀愛,向曾經看不上的男孩子借錢,最後連續很多天晚上都沒有回宿舍,白天也經常逃課,輔導員找她談話也沒有任何結果,從一開始的清純女孩,她已肉眼可見的速度一路墜落,後來她根本還不起利滾利翻倍的天文數字一般的鉅額債務,討債的人到她家上門進行威脅,又鬧到了學校,現在因為,她校園貸的事情父母離婚了,而她現在休學跟著她母親生活。
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校園貸的產生問題校園貸的產生是不是是社會貸款的稽核門檻普遍不嚴造成的,一段時間“憑學生證即可辦理”,諸如此類的宣傳標語在刷的男生廁所到處,而學校也應該承擔起責任,在學校裡面積極宣傳校園貸的危害,假如社會承擔起社會監管的責任,學校承擔起宣傳監控預防的責任,會不會校園貸的事情就此消失?
我覺得不能說我同學一點責任都沒有,全都是校園貸的責任,造成如今這個狀況,她需要為此付出責任,如果她當初不那麼任性,不那麼貪圖物質享受,她也不會造成今天被逼休學的下場。 作為一個學生本身看來,校園貸 就是一個陷阱,歸根結底都是人不加節制的慾望帶來的,人如果能從一開始抵制誘惑 ,就不會有校園貸的產生。就算沒有校園貸的產生,太容易被誘惑腐化的人,也有可能栽倒其他上面去。
古時候《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因抵制不住金錢和權利的誘惑,玩弄手段,氣壓他人,最終送了卿卿性命,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盪悠悠,三更夢。”
綜上,我的看法是社會,家庭,學校都應該承擔自身的責任,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應該明辨是非
回覆列表
近幾年來校園貸款導致的惡性事件層出不窮,網路借貸越來越變成荼毒大學生的隱形“毒藥”。校園黑貸款如此猖獗,這其中既有學生自身對金錢慾望的“膨脹”,也有客觀上對校園貸的監管不力和太多使他們有機可乘的低門檻與漏洞。
一、貪慾之心是原罪
學生過度依賴校園貸款這一現象是近幾年的產物,那麼為什麼在網路愈加發達,經濟條件變好的新時代裡,這種現象愈演愈烈呢?這其中的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於學生自身的不夠自律與冷靜。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裡,只要滿足基本吃穿就是平淡中的幸福。而現在,學生之間爭相攀比名牌,誰穿了用了最新款,就會得到其他人的矚目。網路媒體的發展,使得讓學生接觸到了更多的“新鮮事物”,這些嚮往成為了對虛無,虛榮的盲目追求。於是,有了貪慾之心的原罪,就有了一系列後來家破人亡,名譽盡毀的罪惡之果。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理性消費”,作為三觀還未成熟的學生,對外界的好奇不應該成為忘記初心的理由,對幻想的僥倖也不應是縱容慾望的第一步。何時何事,各司其職。花花世界的美好是建立在能力換取的財富之上的。年少,就該多讀書。
二、管理鬆懈是幫兇
在手機網路越來越發達的情況下,很多借貸平臺搖身一變成了便利快捷,“助人為樂”的app。有些打著希望助學,支援創業的幌子引誘學生信任。市場的超低門檻也幾乎看不出該類app的偽裝。可是不諳世事的大學生,只看到了借貸的秒到賬,手續利息的“正常價”,卻沒有具備相應的知識去識別裡面的“隱形條款”和“後續合約”。這些高利貸者的偽裝是學生的借貸從第一次就陷入連環套的陷阱。
相關部門對借貸金融平臺的稽核不嚴,是黑貸款洋洋得意的理由。只需身份證,學校資訊等就可以成功使一個學生上鉤,後續也沒有追責問罪的投訴之門。客觀因素不可控是正常的,但相關部門的不出擊就是懈怠與放縱的表現了。一次借貸成為了終身之殤,這是個人命運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