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子善

    孩子馬上要去很遠的地方讀大學了,做父母的不放心,這是人之常情。在送孩子去讀大學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怎麼調整呢?我給你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怎樣看待分離這件事。人的成長是與分離息息相關的。試想,母親十月懷胎,直到孩子出生,這就完成了第一次母子分離。孩子出生後,不是抱著就是揹著,到後來孩子下地學走路、學跑步,有時摔倒了自己爬起來又玩,這時雖然沒離開父母的視野,但已經是完成了第二次分離。再後來孩子入托兒所,一天見一次面,這就完成了第三次分離。再後來孩子與父母分床而睡,自己上學,找同學玩耍,這已經完成了更大的分離。由此來看,分離的越大,孩子的成長越快。現在孩子到很遠的地方讀書,這是距離跨度和時間跨度更大的分離,這次分離如同離巢的鳥兒,可以展翅遠飛了,這次分離標誌著孩子已經長大成人。在孩子成長的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裡,你可能一直在擔心,可是並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可見許多擔心是沒必要的。如此想來,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分離關係著孩子的成長和人格的成熟。如果父母過於擔心,會妨礙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二、教給孩子自理的方法。唐朝孟郊在《遊子呤》寫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寫盡了母子情意,也寫盡了那千絲萬縷的擔心。擔心是難免的,如果我們細細地想想,做父母的究竟擔心什麼呢?我想,最擔心的是孩子不能自理,那麼在分離前,要求孩子把在家裡養成的習慣和自處時可能遇到的問題教授與孩子,使孩子能夠自我照顧自己,擔心的事少了,就沒什麼可顧慮的了。

    三、聽孩子自己是怎麼說。送行前,要多問問孩子,當遇到什麼事時該怎麼處理,如與新同學怎麼交往?與同室同學如何相處?外出時應當注意什麼?當發生矛盾衝突時怎麼解決?到了大學,同學群體結構複雜,怎麼處理不同地域習慣的問題?如此等等。如果孩子回答的你不滿意就加以補充,這就是對孩子的心理成熟性引導。如果孩子都有你滿意的應對措施,那麼你還擔心嗎?

    另外,現在通訊工具非常方便,隨時都可以影片,雖在千里,猶如眼前,如此一想,還擔心嗎?

  • 2 # 心元一

    生命當中最難做到的放手,就是對親人的放手。當然這個放手並不是指放棄,而是給他自由。這份自由本來就是他的,今天到了還給他的時候。

    沒有自由就沒有真正的成長,沒有一個強者是在我們的呵護下長大的,他們有他需要面對的人生,他們有他需要經歷的故事。我們要做到最大化的不去幹預。讓他去做真實的自己,才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我們給了他最好的教育,給了他最大的關愛,根本的目的是什麼呢?除了給他愛之外,就是讓他有一天能夠獨立面對自己的人生。孩子考上大學了,就是這一天到了。我們要把本應屬於孩子的權力交還給他自己。這個權力就是自由體驗人生的權利。

    作為家長,我們最好的角色是陪伴和引導。任何多餘的控制和溺愛都偏離了教育的本質。

    你要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獨自成長的能力。離開了溫暖的呵護,他的生命只會變得更強。

    另外呢,孩子考上大學,他只是走進了另外一個集體。還並沒有真正的跨入社會。至少在我們心中多少會有一點安慰,因為學校畢竟是一個風險係數較低的地方。比起社會現實的風浪,學校真的算是一個象牙塔。學校的文化氛圍還有相關的制度都會讓孩子順利的成長。

    你要做到兩個相信,第一,相信你的孩子有足夠的能力照顧自己。第二,你要相信學校,學校比你更懂得怎樣教育你的孩子。

    生命的最高智慧是懂的交託。沒有任何東西屬於我們自己,包括自己的孩子。把他交託出去,我們能過得更加輕鬆,他也會過得更加輕鬆。交託是對宇宙的一種信任,是對命運的一種信任。宇宙和命運的力量遠遠比你的力量要大得多。只要你選擇相信,他們一定不負所托。

  • 3 # 中堅力量

    孩子都是手裡的風箏

    只要線還在你手裡

    你若想他飛得更高更遠

    那麼你還得放開更長的線

    給他一片廣闊的天空

    讓他自由自在去翱翔!

    假若

    你攥在手裡的線很短

    不夠長

    試問

    他如何能展翅高飛?

    ……

  • 4 # 遇見湘菱

    子女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不管多大,在父母心裡,都總是孩子,只要離開父母,不管去到哪裡,都總是各種捨不得、不放心。

    可是,孩子總會長大,總會離開父母的翅膀保護,父母也早晚會離開孩子,這就是宿命。

    學會放手,學會退出,才是父母最該做的事情。

    01 父母無法陪伴和照管孩子一輩子,得放手讓孩子成長

    人是生物,是生物就必定有有限的壽命,父母終究會先於孩子離開這個世界,這是客觀規律。父母在的時候,可以保護孩子、照顧孩子,為孩子考慮,為孩子計劃,但總有一天會離開,孩子立足社會,總要靠自己本領。與其有一天父母不在後,孩子獨自慌亂地面對困難和責任,不如早早讓孩子自己去成長。

    有的坑,必須自己踩過才能長記性;有的路,必須自己走過,腳下才踏實;有的技能,必須自己學會,才是自己的。

    02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但更是鮮活的自己

    生了孩子,只代表這個孩子來到世界的媒介是自己這對父母,像個嚮導、領路人,帶著這孩子降臨世界,但並不代表孩子是屬於父母的。

    有連線,但不是從屬。

    孩子是個屬於自己的鮮活生命,有自己的認知、理想、目標,父母不可能干預一輩子,父母也不該干預一輩子,尊重生命,尊重孩子,就是讓他們勇敢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想法追求自己的生活和夢想。

    03 父母是獨立的個體,應該有自己的人生

    生了孩子,不是說自己就該永遠為孩子做牛做馬,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孩子大了讓孩子去過自己的人生,孩子成年了,上大學了,父母的責任已經盡到了,剩下的幾十年,應該為自己活。

    工作、旅行、娛樂,樣樣都可以繼續

    對孩子來說,可能活出自我的父母,才是孩子最驕傲的父母,就像最近的熱門綜藝《做家務的男人》,魏大勳就說過,自己工作、拍戲,父母就會探班就會跟著,各種照顧各種操心,他說其實他希望父母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聚焦自己,而不是孩子,這樣孩子會更高興,因為孩子希望父母幸福,發自內心的幸福。

    龍應臺在《目送》裡寫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們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在目送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們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們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恐怖的大學舍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