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潮流影視

    同時另一份《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資料顯示,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應屆本科畢業生,3年後超過半數的人退出創業。即便在創業環境較好的省份如浙江,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

    兩個資料猛一看都挺唬人的,但細想想也沒必要一驚一乍,因為這完全合理嘛。

    一、首先選擇新媒體創業就很好理解。一方面是門檻低,不需要太多的投入,一般建立個自媒體賬號就算是開工了。其他媒體領域根本就沒有可比性,讓剛畢業的大學生自主創辦廣播電視?或者買個刊號出版報紙?想一想就覺得畫面違和得緊啊。

    二、另一方面,新媒體也是最能實現年輕人新想法的載體。這方面別的行業領域也基本比不了。就像把雞蛋灌餅翻新花樣做得更健康美味也是有益民生的好事,但多數大學生的思路肯定不在這裡,否則完全可以早些去灌嘛,沒必要等上四年。

    三、而且,新媒體的特點也和大學生屬於“天然配套”。正如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瀋陽說的,“每次網際網路升級都會帶來一些新維度,而沒有知識上‘歷史包袱’的大學生不會受到限制,從而在新媒體運營中會比較有優勢。”

    四、其實在這個時代,任誰創業都很難繞開新媒體,絕不僅僅是大學生而已。如果出個“老江湖創新創業白皮書”,相信新媒體所佔比例的資料同樣令人驚訝。

    和這個理兒類似,說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但哪個年齡段的人創業成功率又特別高呢?不能因為有了一個馬雲,就說六零後的夢想最容易實現吧;不能因為出了一個馬化騰,就說七零後最有遠見卓識吧;不能因為一個王凱歆變成了王不開心,就給九零後的創業者們都貼上“不開心”的標籤吧?

    創業本身就是一件“失敗的風險大於成功的可能”的事情。有人把它比作從懸崖上往下跳,在跳的過程中自己組裝一架飛機。組裝好了,不但可以逃生,還能平步青雲,組裝不好,就是一個大寫的“吧唧”。

    大學生不會不瞭解這其中的利害。他們的優勢是不受束縛的想象力,以及打破常規的勇氣。而他們欠缺的是經驗、人脈的積累,以及對行業深度的理解。在決定是否創業之前,大學生應該對優劣勢做出權衡,對承受力做出評判。

    決心創業,那就放膽去幹,別被統計資料嚇倒。這個世界是有天才存在的,否則比爾蓋茨也不用去做微軟,科比布萊恩特也不用去打NBA了。

  • 2 # 跡憶JY

    我覺得主要有這幾點,一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對手機依賴大,碎片時間多。二新媒體是一個發的趨勢。三比較容易做,相對於其他的創業,成本較低。四,大學生有活力,腦洞大。

    眾所周知,近幾年移動網際網路飛速發展。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人們對手機依賴很大。很多人忙裡偷閒刷刷手機,瀏覽網頁內容,打發時間。人們對做內容,諮詢類APP有需求。在上面花費的時間多。

    創業有很多種方式,但是各種各樣的對比起來。內容創業的成本是最低的。一個人或幾個人一起,做一個微信公共號,或者其他的賬號。寫寫東西,發些影片。操作起來較為容易。新媒體創業一開始不需要很多人員不需要太多資金就可以做。一臺電腦,手機基本就可以完成基本的操作了。如果做其他的創業,需要資金,場地,而創業中找投資是非常難的。

    大學生朝氣蓬勃,年輕,點子多。做自媒體,新媒體需要創意,需要靈感。大學生年輕,想法多有優勢。

    所以,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新媒體創業。

  • 3 # 獨角獸工場

    關於新媒體,其實我還算是比較瞭解的,也算接觸的比較早。

    因為我比較早的接觸新媒體(網際網路),就比很多同齡人有優勢和先機,2006年本科畢業,有機會、也很榮幸跟省高考狀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碩士研究生、海歸(MIT研究生)等等成為同事。

    對於大學生來說,選擇在新媒體領域創業,主要原因是進入門檻低,成功率相對較高。

    我對大學生創業的建議是不要隨隨便便開始,但假如要開始一定是自己準備充分的時候。《孫子兵法》告訴我們:“不打無準備之仗。”

    最後說一下,2016年至今新浪微博、陌陌、YY三家公司的股價走勢基本完全一致,都是大漲。大邏輯就是流量越來越貴,內容(新媒體)、直播則是一個性價比非常不錯的流量來源,直播不僅讓新浪微博來了個第二春,也讓陌陌營收和利潤大幅度增長,成了現金牛公司,而不是to VC的網際網路社交產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去三四線城市發展的985大學畢業生後來發展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