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到訊息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用人單位招聘的學歷底線是大專和本科學歷,讀書為了更好的工作。上大學增長見識,特別是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好的大學還能積累優秀的同學校友資源。

  • 2 # 三三三科技

    念大學的理由:

    ⑴透過上大學,增長了很多見識,認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南腔北調的同學。

    ⑵ 農村來的學生,見識了大城市的現代化,見識了花花世界的豐富多樣。城裡學生透過農村的孩子,也瞭解了全國各地的風土人情。 

    ⑶認識了很多優秀的同學和一些優秀的老師,從他們身上會學到很多。

    ⑷這使你的眼界開闊了,視野開闊了,心胸開闊了,未來之路也開闊了。

    ⑸說到底是社會造成的,出人頭地,求其一個好的職業,過得比別人好。

  • 3 # 家庭教育Navigator

    家長都希望孩子上大學

    首先,是傳統思想的影響,“學而優則仕”,“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其次,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影響,當時大學生就是天之驕子,就是國家棟梁,就是國家幹部,讓孩子讀技校似乎低人一等。

    最後,是大多數家長不懂教育,盲目跟風,即使自己孩子適合當技術工人,可能更有作為,也不願意孩子上技校,非要讓孩子上大學,當大學生。

    我是一名大學老師,我想對於這個問題我是有些發言權的。先給大家說個真實事情,在今年九月新生開課後,在課堂上我問了學生一個問題,“對自己的專業非常瞭解的,請舉個手”,結果僅僅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舉手了,為了驗證結果的真實性,我又問了一下,“你們真的不瞭解自己的專業嗎?”大多數回答“真的不太瞭解”。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大學的定義就是,只有能考上大學就可以了,只要將來能就業就可以了,至於瞭解不瞭解,喜歡不喜歡那是後話。於是我給學生打了個比方,如果你對一個人都不瞭解就和他(她)結婚,至少要過4年(大學就是四年),你說你們幸福的機率有多大?

    學生對專業不瞭解,到了大學可能發現自己不喜歡,又換不了專業,於是就以曠課、睡覺、打遊戲的方式讀完大學。中國大學的“嚴進寬出”政策使得很多虛度大學的“大學生”照樣能順利畢業,走向社會後找工作、買車、買房自然要“啃老”!然後一個家族的這種惡性迴圈就一代接著一代地執行下去。

  • 4 # 關於財商分享

    希望孩子上大學後,會有更廣闊的視野

    上沒上過大學,只要坐在一起聊天,就會發現差距。上過大學的人和沒有上過大學的人,註定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

    父母知道沒有上大學的人,對世界的看法是狹隘的,在他們眼裡,只有賺錢,忙於各種日常瑣事,身邊雲集的也大都是一些沒有文化的人,他們的生活圈永遠侷限於此。而上了大學的人視野會廣闊些,不侷限於生存的小小城市,除了工作滿足生存外,他們有更多的追求,會懂得如何生活的多姿多彩,更加嚮往外面的世界。

  • 5 # 書蟲大叔

    作為六零後的一代人,是艱苦的一代人,同時也是幸福幸運的一代人。經歷了十年文革、高考恢復、改革開放,及改革開放國家富強帶來的紅利,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學會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現就自己的認識談以下三點。第一,讀大學可以創造謀生條件,改變命運。作為一個祖祖輩輩靠務農為生的農民,我清楚在改革開放之前沒有其他營生手段,要靠‘天’吃飯,經常飢不果腹,所以我深刻認識到,讀大學,學一個好的專業,有專業技能和文憑可到大公司及相關事業單位應聘,解決謀生問題,體面的活著。‘希望工程’救助的那個大眼女孩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最好的例證。第二,讀大學可以開闊視野。從前是‘村南頭到村北頭’,讀了大學,你的人生空間可能是上海到新疆,北京到廣州,甚至整個世界;從前是‘張莊老劉,淮上老張’,讀了大學,你的社交圈可能是工程師、醫生、教授、老闆;從前是‘莊稼缺水了,不下雨今年收成又不行了,家裡口糧怎麼辦,娃娃怎麼養活’。讀了大學可能用自己的思維審視自己,思考社會。馬雲的一聲‘銀行不改變,我就改變銀行’驚醒了多少人。第三,讀大學可以提升素質修養。讀了大學,你能和一群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一起讀書、踢球、參加學生會,文化素養修養不斷加深,精神境界不斷提升。央視著名主持人撒貝南,一姐董卿集顏值氣質與一身,驚倒多少人。總之,讀大學,讀好大學是每一個家長都希望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大學裡覺得很迷茫、很孤單,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