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敖華
-
2 # 愛複製愛
我覺得沒什麼作用,無非就是聽起來好聽,更吸引學生,或者畢業的時候,底氣更足一些,至少聽起來的名字更大氣。
中國很多大學,特別二三流的大學,不注重教學和科研,都注重排名,熱衷排名評比,所以在意外在的東西,比如更改名字。
-
3 # 向山舉目
你從網上查一查,能夠發現學院升級為大學,影響力會大增,級別也會上去,對於學院是有好處的。
這個世界好多人追名逐利,作為單位也一樣,作為大學也一樣,希望自己的級別高一些,單位的人的待遇提升一些。
-
4 # 高考第一志願
高等院校由學院更名為大學,這對學校自身更有好處。而對於高等教育事業來說,學院更名為大學,未必有多少好處,甚至會帶來一些害處。
首先來分析一下對學校的好處
在很多華人的眼裡,校名叫做“大學”的高等院校,比校名叫做“學院”的高等院校更厲害。很多人簡單地認為,“XX大學”就一定比“XX學院”更好。雖然事實上並非如此,有一些院校名叫學院,但是各方面都很好。但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XX大學”就一定比“XX學院”更好。至少,“XX大學”不比“XX學院”更差。
但是你遇到了我,我來告訴你,比如,XX社群老年大學,XX廣播電視大學,XX職工大學,你能說這類學校比學院強?
有些“學院”為了迎合我們一些人的偏見,就會想辦法把自己的校名更改為“大學”。說實話,這種校名上的更改,有時候能夠直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有的“學院”在校名改為“大學”後,生源質量臨到明顯提升,在教師招聘方面也獲得明顯提升。於是,眾多“學院”有樣學樣,紛紛謀求校名改為“大學”。
校名由學院更改為大學,對院校本身來說,有助於提高生源質量,提升教師招聘質量,甚至在一些科研專案的承接方面也更有利。歸根結底,改名為“大學”更有利於學校的發展。
再分析一下對高等教育事業有啥壞處
“學院”都想要改“大學”,紛紛向教育部申請,於是乎有點亂。教育部為了規範和控制這個事,在2006年出臺了《普通本科學校設定暫行規定》,對“學院”改名為“大學”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和要求。
比如,在學科專業方面,在人文學科(哲學、文學、歷史學)、社會學科(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學科門類中,稱為大學的應擁有3個以上學科門類作為主要學科。
稱為大學的其每個主要學科門類中的普通本科專業應能覆蓋該學科門類3個以上的一級學科,每個主要學科門類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均不低於學校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總數的15%,且至少有2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學校的普通本科專業總數至少在20個以上。
這些規定看起來不錯,但也是一把雙刃劍。有的“學院”為了改為“大學”,不顧人才市場需求,盲目開設了一些專業,而且為了滿足15%在校生的要求,有些專業儘管就業一般,但是他們的招生人數卻不少。這種為了改名為大學,而不顧就業市場需求開設的專業的做法,對中國高等教育事業非常有害。而且也是在高考招生中,為廣大考生挖了一個“專業坑”。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某些專業明明已經被紅牌了,還是會有一些院校在增加開設這些紅牌專業的原因。
-
5 # 五道口的顏學姐
昨天,剛回答了一個為什麼有好幾所原先叫“大學”的被改名“學院”,比如南陽大學改名叫南陽理工學院,黃河科技大學改名叫黃河科技學院。
原因是它們在辦校的時候取的大學名字,後來才被教育部批准正式辦學。被教育部批准時,按照教育部的規定,把大學換成了學院。這對它們來說是好事,辦學資質更為重要,教育部認可,表明就不是野雞大學,是正經大學了,“大學”變“學院”也不算什麼了。
普通本科學校設定暫行規定
教育的規定究竟是什麼?教育部在2006年出了個規定,對學院、大學有嚴格定義。
學科要求。大學要3個學科門類以上,所以,很多音樂學院、美術學院都是叫學院,而不是大學。教學水平。一般需要10個以上的碩士點,並要5屆以上。土地和建築面積。大學要人均60平米以上,建築面積人均30平米以上。學院初建的話要500畝以上。還有各種條件,大學裡老師有博士學位的要超過20%,人均圖書,學生總數、老師總數、正高比例,學生人均科研裝置的價格等等。極為詳細的一個規定。反例
我看了這個規定,就把這規定搬到自己的主頁,興致勃勃地跟朋友們科普。於是,朋友們瘋狂舉各種反例來批駁我。
臨沂大學,2010年從臨沂師範學院改為臨沂大學,2018年才有碩士點。焦作大學,就是一個大專學校。開封大學,1984年,從開封市走讀大學改名叫開封大學,除了跟河南大學聯合辦的一個本科專業外,其他都是專科,本質是個專科學校。牡丹江大學,1984年建的,也是一所專科學校。泉州黎明職業大學,也是個專科,但前面有“職業”兩字,還算厚道,不太誤導別人。……
在網友們的反例轟炸之下,我只能捂住眼睛,假裝看不見。因為我也不知道這些不夠大學資格的高校,如何把“大學”加上去的。
當時,有個網友還說,連叫大學還是學院,都必須要規定一下,很可笑。我也覺得很可笑,但更可笑的是,給了規定又不執行,這不是老實人吃虧?那些從大學改為學院的是不是太虧了?
至於改名字的好處,就不用說了,按照教育部關於大學和學院的區分,叫了大學,就自動獲得了很多標籤,辦學規模、科研水平、師資水平等等,自動比學院高出了一個等級。如果不需要真金白銀投入錢,投入人力,只要想個辦法,把名字改改,檔次立馬上升,所以很多學校都會動這個腦筋,想盡一切辦法來改名。
換我當校長,我也這麼幹。大家覺得呢?
回覆列表
沒有好處,不搞好:專業特長,圖虛名,或增取地方財政,或校領導行政級別往上靠。世界上很不少獨立學院,辦得很有特色,受大眾關注,學生青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