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晨男士
-
2 # 職業規劃黃老師
一中國大學生就業市場新變化
最近幾年,中國大學畢業就業產生不少新變化。
首先,中國本土大學生面臨國際聯合辦學機構競爭。近幾年來,中國高教市場逐步向國外資本開放,各種形式外國教育機構的進入,產生了更多型別的人才培養機構,他們不但提供了人才短期培訓,不少教育機構還與國內大學進行聯合辦學,這種全新人才培養模式直接挑戰了中國本土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對中國本土高校大學生就業增強了不少的競爭對手。
其次,人才市場更加偏重“好”專業。所謂的“好”專業或“熱”專業,是指當前就業市場較緊缺的專業。近年來,影響大學生就業重要因素之一即大學所學專業是否與社會需求相一致,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專業偏好比大學知名度更高,一些名牌學校不合適市場專業學生就業不理想。用人單位在看重“專業”同時,還對大學畢業生的“專長”很重視,有專長的複合型人才是用人單位競相爭聘的熱點。
第三,海外歸來學子對中國大學生就業衝擊加劇。近幾年來,留學生回國潮一浪高過一浪,直接擠壓國內大學生就業空間,這些海外學子對世界經濟執行規則,各國法律制度等比較瞭解,在國外多年的鍛鍊,社會實踐能力和駕馭各國社會文化、政治制度差異的能力比較強,競爭力較強,是國內大學生就業強勁對手。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主要問題
中國大學生佔國民總數的比例大大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但近幾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卻很嚴峻,造成大學生就業難題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
1、用人單位誤區
不少用人單位在選擇大學生時存在或多或少的誤區,主要有:
首先,過分關注文憑。不少用人機構認為,學歷越高越好。選人學歷化,造成受聘人員水平和能力與崗位不相適應,或人才浪費,比如有些單位招聘計算機軟體研究生僅用於本單位的打字等簡單文字處理。現實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與文憑並不能直接劃等號,不少本科或大專學生的業務能力不比研究生業務能力差。
第二,存在性別歧視。女大學生明顯處於劣勢,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女大學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動機,以及生育保險費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用等。同等情況下女大學生將來工作成本比男大學生大,這是女大學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第三,生源地域歧視。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到本單位的業務情況與當地聯絡緊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學生熟悉當地方言及風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際關係網等,選用人才時優先考慮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務員時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視,實行地區保護主義,不利於大學生公平競爭。
第四,過分看重工作經驗。經驗不足是大學畢業生最大的劣勢,不少用人企業經營有困難,急於招聘某一方面能人,並且希望很快給企業帶來變化,而一般大學生則無法滿足用人單位要求。用人單位忽視大學生的潛力和可塑性,其實經驗總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大學生有較高理論水平,只要經過短期實踐即能勝任工作崗位。
2、大學畢業生誤區
大學生畢業生自身也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誠信問題,不少畢業生髮現求職時有一定的證書、文憑、履歷能為找工作帶來方便,有的大學生憑勤奮刻苦,在大學期間努力爭取獲得相關證書,不刻苦學生則透過投機取巧或造假來騙取企業初步信任,對大學畢業生整體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
第二,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由於近幾年公辦高校擴招,加之民辦高校急增,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分數不斷降低,加上不少大學生大學學習不認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經驗,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
第三,大學生自身定位偏頗。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由於中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東西部地區之間、沿海地區和內地之間的差距較大,大學畢業生選擇就業區域時,過度集中於北京、上海、深圳等熱點地區,造成這些地區的就業壓力明顯增加。同時,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嚴重影響就業。據中新網(2004年7月23日)報道,2004年第二季度本科生最難找工作。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大專、本科、碩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職人倍率分別為0.96、0.92、0.91,0.87,1.42。即100名初中生競爭96個崗位,而100名本科生只有87個崗位可供競爭,造成本科學就業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狀態。
第四,求職途徑把握不準。不少大學生透過參加各種各樣人才交流會“廣泛撒網”的方法,或希望透過熟人“託關係”、“找門路”以捧上“金飯碗”,不善於“推銷”自己,沒有針對自己的切實優勢,透過重點了解用人單位實際需求情況,提高就業率。
3、高校的誤區
中國目前高校存在不少問題,如:重點大學的教師一般都重視科研,而對本科生教學的責任心不強,部分教師講課滿堂灌、課後不輔導、考試標準不嚴、學生評價期考一錘定音;對教育內容及方法,輕視教養,專業知識面狹窄;研究型人才及高階專門人才培養的課程設定不明確;高校的內部運營封閉、缺乏自我評價和改進機能;高等教育的學科結構不盡合理,雖然教育部對高校學科專業進行了調整,但由於各高校辦學水平參差不齊,學科調整、專業設定仍難以適應市場的需要。特別是私立高校,由於經費的原因,“重文輕理”嚴重〔2〕,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學校不顧自身“軟體”、“硬體”是否允許,設定了投資少、見效快的專業,導致專業進一步失衡,這些因素都進一步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
三、大學生應對就業難題的對策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包括素質與能力。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同時,要有良好身體素質,健康欠佳會減弱人才的決策能力,因為如果要達到目標需要體力與耐力,一個人就可能因體力不支而放棄。除素質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儘可能培養自己,處理資訊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
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
第三,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
第四,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大學生可利於人才交流會、網路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幹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
第五,先就業後擇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後擇業,求職擇業不可再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大的提升,為以後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回覆列表
就業壓力大這個問題從來都是一個大的人命題,這是相對於整個社會來講的,但是具體我們放小了看,清華大學的頂尖學生會覺得就業壓力大麼?北大的頂尖學生會覺得就業壓力大麼?自身專業能力知識很強的學生會覺得就業壓力大麼?腹有詩書的學生會覺得就業壓力大麼?在看似如此大的就業壓力下有沒有就業特別好的學生?
我們在看看經濟方面,今年的國際形勢經濟形勢可以說很不好,中美貿易摩擦,讓大環境變得很不景氣,你可以說今年的整理經濟形勢很差,大部分企業都在虧損甚至倒閉,很多的企業都只想著能活下去就不錯了,但是反過來想一想,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問題,有沒有做的好的企業呢?有沒有一直在增長的企業的?有沒有今年成立的公司呢?我想每一個省,每一個城市,甚至每一個區都能找到一大把。
說來說去,就業壓力大和經濟形勢不好說的都是外在的問題,是外因,而外因往往是我們不能掌控的,我們可以掌控的就是我們自己,是內因,我可不可以再讓自己變強一點,專業知識上或者綜合素質上,我能不能把自己武裝的更優秀一點,我想優秀的人從來不會缺少工作,就算別人不願意給你提供一份滿意的工作,你也可以自己創業走上更大的天地。
所以我們應該聚焦自己的內在,強大自己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