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鳳凰號
-
2 # 三點傑哥
因為你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要幹嘛,不知道自己的特長,也沒有以後的人生規劃,所以大學生畢業了普遍很迷茫,不知道怎麼走接下去的人生道路。
我的建議是多和父母溝通,明確自己以後大的擇業方向,具體有以下幾類
一是機關單位,包括所有的政府工作,想要做這個工作,就得考試,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而且要做好長期考試的準備,很有可能一考就是好多年。另外是我個人的一些建議,如果實在考了兩年考不上,可以先去機關部門做一下勞務派遣或者臨時工,然後再慢慢考,不至於沒工作每天在家待業,這樣考試壓力也大。
二是企業,去企業了,那就得做好自己想要從事的崗位,是管理人員還是工技人員,而且企業發展有所不同,最好是小企業鍛鍊兩年,有經驗了應聘大企業的崗位,然後瞭解整個企業運作,最後再回小企業當管理層是比較好的職業道路。
三是自主創業,比較不推薦這個,因為一百個人,九十八個是創業失敗的,尤其是大學生創業,因為面臨很多問題是大學生無法處理和應對的。真的要創業,也建議在大企業工作幾年,瞭解整個公司的運作後再創業。
-
3 # 嘉正育才張曦文
中國大學生畢業後的迷茫,根源在於大學期間以及大學之前的職涯規劃不清!
中國的學生在考上大學之前,全完沉浸在題海戰術、模擬分數的怪圈之中。孩子們並不知道自己學習的目的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麼,或者說很多孩子的興趣愛好都被家長的要求扼殺掉了。於是,高考之前,孩子們只盯著高考成績看。所以高考結束學生是按照成績來選學校選專業,而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專業。
到了大學以後,放鬆下來的學習和生活讓學生們沒有目標,所以出現了很多大學期間不讀書不上課,各種掛科不能畢業的案例發生。而且大學在四年的時間裡並沒有給學生很明確的職涯規劃的指引和培養,這又耽誤了中國的學生對自己做規劃。
國外的教育跟中國大相徑庭。比如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家,學校在學生高中10年級開始就有引導性的幫助孩子選擇未來選擇專業的相關輔助課程,如果對理工科感興趣,那麼就要重點學習數學、物理等輔助課程,如果對人文方面感興趣,那就主要選修一些歷史、語言的課程。學生很明確自己要什麼。
另外學校還會開設很多課外手工課程或體育課程,完全能激發學生對於興趣愛好的培養。比如木工課、縫紉課、繪畫課、烹飪課等,學生有很好的體驗感。
所以很多發達國家的孩子在高中畢業後並不是一味的上大學,很多學生都會選擇高中畢業後進入職業技術學院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兩年以後畢業就從事相關工作,可能一做就是一輩子。或者工作幾年以後有其他規劃,重新進入大學學習研究生課程。都是可以的。
解決中國大學生畢業後迷茫的問題,個人認為應該:
1.高中階段不要只為了成績而學習,適當開設一些大學預備課程,在高中階段就幫助學生選擇未來的專業方向,提前規劃人生。
2.大學期間,除了學分課程以外,多開設職業規劃課程。讓學生提前瞭解職業和崗位,提前模擬實習,提前給自己做準備。
3.考研不應該是大四找不到工作以後要做的規劃,而是大二之前就要明確,適合讀書還是適合工作。如果適合工作,就不要躲避找工作的問題而去考研。
希望教育部門能夠改變中國的教育體制,這才能解決中國學生的根本問題。
希望這個回答能夠幫到你!
-
4 # 劍過留香
為什麼大學畢業生畢業後都很迷茫呢?其實不僅僅是大學生是這樣,每個人走上社會前,都很迷茫。
大學生畢業前,一直是學習文化知識階段,精力主要放在學習上,主要任務就是學習,根本沒有精力關注社會,也無須太多的關注社會,一切有父母兜著。
大學生畢業後不僅僅迷茫,不少人甚至恐懼,因為畢業後面臨著自己要獨立面對社會,角色要有大的轉換,怎麼轉換?能轉換成功嗎?心裡沒有底,怎麼可能不迷茫?怎麼可能不恐懼?
一些比較民主的家庭,或者見過世面的學生,平時耳濡目染,或者見到的比較多,對於如何從學校走上社會,如何進行角色轉換,可能還好一些,頭腦裡早就有了角色轉換的概念和意識,心裡中早就有所準備。
對於一些比較封閉的家庭,或者一直只是死讀書的學生來講,在畢業後走向社會前的這一階段,就比較迷茫了,甚至感到恐懼,不知道如何是好,不知道該怎麼辦。
如果如上所述那樣,儘管大學畢業後,對社會了解還不深刻,但是畢竟多多少少對社會有了一些認知,而不是一無所知了,對走向社會是大有益處的。
-
5 # 鳳過有聲
大學生一旦畢業卻是迷茫,自己究竟能做什麼,如果是專業知識對口找一個相關的工作就可以了,可是大學裡大多是天文地理文學數學的都要涉獵,由此想到,我們的大學是可以在設定上有所偏重,就像那外國語大學,喜歡文學的,喜歡數學的,農學的,醫學的,等等都讓他儘量的偏一些,其他為輔,這樣學生就業,相關人才也就會多有的放矢,教育資源更好的整合。
以前國家包分配,這現在的大學生,畢業就意味這失業,怎樣才能找到目標,一開始大多是迷茫的,換工作跳槽這難免的,但是大學生也要放下身段,思考一下自己可以做什麼,自己能夠做什麼,結合目前現實情況,切勿好高騖遠。現在大多還是傾向於考公務員,可是那是萬馬一起過獨木橋,可以考一下,企業打工,找一個企業,踏實的做,也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自己做生意,這需要量力而行,年輕人活力闖進都有,但是有時候考慮的也許是欠全面。
總之,需要面對現實,爭取把自己變成金子是最好的就業。
-
6 # 薛文俊
開學之際,很多學生在問大學該如何度過,大學期間什麼應該主抓什麼,大學畢業了還是一片茫然等等一系列關於大學的話題。
現在都講求做職業規劃,如果一個大學生在渾渾噩噩中度過,不知所以然,一定是沒有給自己一個明晰的職業規劃。大學的任務主要是學知識,關鍵是要明白學什麼,如何學。如果大學沒有自己的規劃,完全按照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模式讀下來,畢業之後也是一片迷茫,不知自己何去何從。
剛入大學,對大學充滿了憧憬和期待,從高考剛剛轉過來的心情必然處於放鬆狀態,也是對大學的一個熟悉過程。在經歷了熟悉期之後,就要進入正常的大學學習和生活狀態。大一開始就要明確自己每個階段幹什麼,要有一個清晰的大學生涯規劃。
大學的精力主要是學習。然而,大學又往往不是學習一件事情,還有很多社團和社會活動可以參加。在學習的同時,最主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質,讓自己的羽翼更加豐滿,以適應大學生活之後的未來社會。
大學不只是在於學,而要在於規劃。規劃要分階段的給自己樹立小的目標。比如,大一我要參加各種社團,大二我要過英語四級,大三我要入黨,大四我要考研等等。有目標,才會有動力。沒有清晰的目標,每天就會渾渾噩噩不知所以然。從一開始就樹立一個遠-中-近的不同目標,每一步都會走的很踏實,也很從容。在平時打好基礎的同時,畢業之際,也會對自己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自己適合幹什麼,自己想要幹什麼,自己能幹什麼。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學生首先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和自身素質進行學習和職業規劃。其實,學習最終的目的是就業。就業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在就業框架的指引下,我們要考慮自身因素,選擇進一步深造後再就業還是直接就業。如果選擇考研,我們要及早準備,瞭解考研行情,為考研打好基本功。如果選擇直接就業,就是考慮是考公務員事業單位還是進公司企業。這些選擇要結合自身的本科專業和未來的職業發展潛力來進行選擇。
我們常說,選擇大於努力,人生的關鍵就在於那麼幾步。其實,大學的每一步都需要我們的努力,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每一個重要的選擇,都是我們在努力完成一個小目標之後做出的選擇。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在選擇中不斷的試錯,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路徑。
如果你迷茫,證明你沒有目標;如果你繼續迷茫,說明你不夠努力。趕緊樹立自己的目標,開始一步步的努力,讓自己的大學充實而有所收穫,讓自己的職業規劃清晰而有所發展,讓自己的人生快樂而有所成就。
-
7 # 探食錄
大學畢業之後迷茫很正常,不迷茫反倒是沒心沒肺(或者家裡有礦)。我在大學初期跟我高中好兄弟喝酒的時候他告訴過我,每年給自己定三個小目標,這一年下來總結的時候不會覺得自己什麼事都沒有做。我人在國外,當時聽了覺得蠻有道理,就照做了,給自己定了三個小目標,駕照,帶女朋友出去玩,存錢到xxx,那年實現了兩個。
我說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人越是迷茫的時候,奮鬥目標並不能離自己太遠,如果太遠反而會產生自我懷疑的態度,古話說的好,勿以善小而不為,字面上是一個意思,那我覺得這個背後也有一層意思,不要覺得事情太小對自己的能力來說易如反掌,那如果去做了,不管對日後有沒有可預見性的幫助,那起碼完成度是100,那隻覺得說“這種小事兒分分鐘就可以擺平,我以後再做吧”說出花兒來,但是完成度是0。
如果畢業之後長時間內一直沒有頭緒要做什麼,倒不如繼續學習,學習總能使人充實,可以試著接觸一些你感興趣卻一直沒有嘗試的學科,在不斷的探索中,說不定就會迸發靈感。
即使工作了,小目標的事兒也可以一直做著,對自己的成長真的是有幫助的,不用太多,三個自己一直沒做,稍加努力就能完成的,比如攢錢買一個新的傢俱,今年完成首付的百分之幾,給老婆買一款她喜歡的包或大衣,把求婚儀式想好,今年多回家幾次看看父母,給父母買個按摩椅,讀一本書,學習一門新的知識,開啟心扉和周圍的朋友加深感情等等等等數不勝數,慢慢就會發現自己每年都不是碌碌無為,自己每年對家庭的關係程度,對事業發展,對周圍的朋友同事的感情都會有提升,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一點一滴的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會有變化,質變和量變的關係。加油吧。
-
8 # 李庚19
是有的不是全部。大專生該幹嗎幹嗎去了。研碩博不茫。就是本科生了,高不成低不就。要麼繼續讀書,要麼先養活自己,溶入社會,尋找機會謀發展,二十年後學歷失效,能力背景才是王道。
回覆列表
大學剛畢業,都會感到迷茫。因為這時是結束十幾年的學生經歷,邁向全新的社會,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不知道該自己喜歡的事業是什麼,想要找到合適自己的目標也不是很容易,這就要自己慢慢摸索,日常好好工作,多問下自己自己要要什麼樣的生活,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