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歐洲和美華人來說,參加夏令營是很多家庭的傳統。迪士尼執行長邁克爾·艾斯納(Michael. Eisner)曾作為營員和工作人員在凱威汀夏令營渡過9個夏天,他說“童年經歷鑄就了我克服苦難的利器,也建造了擺渡人生的槳櫓,夏令營本身就是一種利器,它豐富的內涵讓我在漫長的一生中不斷悟出更深的道理”。
什麼是營地教育?
美國營地協會1998年給出的定義:“一種在戶外以團隊生活為形式,並能夠達到創造性、娛樂性和教育意義的持續體驗。透過領導力培訓以及自然環境的薰陶幫助每一位營員達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靈方面的成長”。在國外,這種營地式教育通常被稱為夏令營(Summer Camp)。
 而相應的“營地教育”也已經發展了近150年,不論是課程/活動體系設定、從業人員資質、內部管理的專業化和標準化方面都有據可依。在運營的營地每年都接受本國/國際相關機構或協會的考核,社會上已經形成了對營地教育的普遍認知,對歐美眾多的家長而言,營地一詞所代表的內涵和可期望服務水準是清晰和明確的。
 近20年過去,營地教育無論從形式、內容、主題、組織方式上在全球都有了更多元化的實踐,但其核心始終緊緊圍繞著“戶外、團隊生活、寓教於樂、體驗式學習”這幾個關鍵要素。
起源
通常認為,1861年,美國康乃迪克州教師弗雷德裡克肯恩(Frederick Gunn)率領學生所進行的為期兩週的登山、健行、帆船、釣魚等戶外活動是夏令營的起源。
特徵
營地教育的特點是體驗式學習,透過富有創造性的營會活動,讓青少年“有目的的玩”和“深度探索自己”。
營地教育在國外150多年的發展實踐證實,營地活動在幫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培養獨立品格和領導力,提高社交能力等方面影響顯著。美國迪斯尼,微軟,臉譜等創新性公司的執行長童年時都有多次參與夏令營的經歷。
國外現狀:
產業化:夏令營一百多年的運營歷史,已經形成了政府嚴格把關、公益組織監督管理、社會各界大力支援的運營氛圍,已形成完整的夏令營產業鏈。
專業化:幾乎國外所有的夏令營在餐飲、健康服務、顧問等方面均有嚴格的要求。營地教練不僅需要懂得體育衛生、野外生存、緊急自救和救護他人等知識技能,還需懂得青少年心理學。
標準化:國外有很多夏令營協會,大多為自律性的行業組織,歷史悠久,經驗豐富,並形成了標準化的認證和監督管理系統,夏令營機構能夠成為知名協會的會員是被公眾認可的有效途徑。
細分化:國外夏令營針對青少年的活動主題有體育、藝術、語言、野外生存、社群服務、職業體驗、特殊需求等,每一類別下均有數十至上百種專案。
營員收穫:
潛能挖掘:對於一個好營地而言,課程或者說活動是其核心,精品的活動課程可以讓營員在不停的自我挑戰中挖掘自身潛能,突破自我。對於學習能力強的營員來說,他們往往能夠將這種在營地獲得的自我潛能提升擴充套件到其他領域,比如學業或內在的自我提升方面,而這種提升對營員的影響將是非常深遠的。
自信心:在夏令營中一般沒有絕對的輸贏,只要完成任務超越自己就算勝利,一次次被學校排名證明的“我不行”,變成了一次次體驗中的“我能行”,極大地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
自我管理能力:營地的多種活動和規則設定,讓每個營員可以自由選擇並在不斷的嘗試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或優勢,掌握更多的技能。廣闊的選擇空間和時間讓營員感受到心靈和身體的自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增強自我管理能力,發現自己內在的潛力。
開拓視野:在國際營地,營員可以24小時沉浸在國際化小社會中,在日常生活和朋友的舉手投足之間瞭解異國文化。
資料:據一項對夏令營營員的調查報告顯示,參加夏令營的孩子有96%的人結識了新朋友,93%的人認為他們結識了跟自己不同的人;92%的人認為他們在夏令營認識的朋友幫助他們發現了自己的長處,使他們對自己感到更自信,74%的人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克服了平時不能克服的恐懼。
營地教育:卓有成效的體驗式學習
現代意義上的營地教育以教育學和發展心理學等跨學科理論與實踐為依據,鼓勵和引導青少年發現潛能,培養他們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與社會多元化背景下共處、共贏所需的意識與能力,如跨文化溝通與交流、領導力、生存能力、服務精神等。無論何種營地形式,他們共同的特點是體驗式學習,透過富有創造性的營會活動,讓青少年“有目的地玩”和“深度探索自己”。營地教育在國外150多年的發展實踐證明,營地活動在幫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培養獨立品格和領導力、提高社交能力等方面效果顯著。
 據美國營地協會(ACA)統計,美國有1.2萬多個營地,每年服務超過1000萬名中小學生。世界營地協會(ICF)的資料顯示,世界上營地數量最多的國家是俄羅斯,有5.5萬個營地;英國和澳洲是營地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最緊密的國家,營地教育已被納入國家教育體系;日本有3500多個營地,每年超過3000萬名中小學生參與營地教育活動。
中國營地教育情況:
營地教育作為學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其作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相對於歐美國家,青少年營地教育在中國是一個剛起步的新生事物。在業界有識之士的大力推動下,於2015年召開了第一屆中國營地教育大會,開啟了國內營地教育的新篇章。
 目前中國的教育仍然過多關注知識學習和學科成績提高,而忽視青少年成長中的直接體驗,包括情緒、生存能力、創造力、領導與協同、心靈成長、同理心、社會責任感等。營地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體驗、激發,讓孩子們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下充分釋放自我,探索世界,結交新夥伴,發現自己的潛能,它是對我們傳統課堂的一個重要、有效的補充。
國內目前已經有很多執行的有聲有色的優秀營地,這些營地為那些想在國內感受營地教育先進理念的孩子和家長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機會。
 但相對於國外動輒運營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營地,國內的營地教育之路還很漫長,拋開硬體不提,包括運營理念、管理和人員配備、營地衝突解決的指導原則和實操經驗等諸多軟性問題的處理,以及國內家長和社會對營地教育的認知等都需要業內人士長期、共同的努力。
主要是教育人們銘記歷史,熱愛祖國,奉獻自己
對歐洲和美華人來說,參加夏令營是很多家庭的傳統。迪士尼執行長邁克爾·艾斯納(Michael. Eisner)曾作為營員和工作人員在凱威汀夏令營渡過9個夏天,他說“童年經歷鑄就了我克服苦難的利器,也建造了擺渡人生的槳櫓,夏令營本身就是一種利器,它豐富的內涵讓我在漫長的一生中不斷悟出更深的道理”。
什麼是營地教育?
美國營地協會1998年給出的定義:“一種在戶外以團隊生活為形式,並能夠達到創造性、娛樂性和教育意義的持續體驗。透過領導力培訓以及自然環境的薰陶幫助每一位營員達到生理、心理、社交能力以及心靈方面的成長”。在國外,這種營地式教育通常被稱為夏令營(Summer Camp)。
 而相應的“營地教育”也已經發展了近150年,不論是課程/活動體系設定、從業人員資質、內部管理的專業化和標準化方面都有據可依。在運營的營地每年都接受本國/國際相關機構或協會的考核,社會上已經形成了對營地教育的普遍認知,對歐美眾多的家長而言,營地一詞所代表的內涵和可期望服務水準是清晰和明確的。
 近20年過去,營地教育無論從形式、內容、主題、組織方式上在全球都有了更多元化的實踐,但其核心始終緊緊圍繞著“戶外、團隊生活、寓教於樂、體驗式學習”這幾個關鍵要素。
起源
通常認為,1861年,美國康乃迪克州教師弗雷德裡克肯恩(Frederick Gunn)率領學生所進行的為期兩週的登山、健行、帆船、釣魚等戶外活動是夏令營的起源。
特徵
營地教育的特點是體驗式學習,透過富有創造性的營會活動,讓青少年“有目的的玩”和“深度探索自己”。
營地教育在國外150多年的發展實踐證實,營地活動在幫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培養獨立品格和領導力,提高社交能力等方面影響顯著。美國迪斯尼,微軟,臉譜等創新性公司的執行長童年時都有多次參與夏令營的經歷。
國外現狀:
產業化:夏令營一百多年的運營歷史,已經形成了政府嚴格把關、公益組織監督管理、社會各界大力支援的運營氛圍,已形成完整的夏令營產業鏈。
專業化:幾乎國外所有的夏令營在餐飲、健康服務、顧問等方面均有嚴格的要求。營地教練不僅需要懂得體育衛生、野外生存、緊急自救和救護他人等知識技能,還需懂得青少年心理學。
標準化:國外有很多夏令營協會,大多為自律性的行業組織,歷史悠久,經驗豐富,並形成了標準化的認證和監督管理系統,夏令營機構能夠成為知名協會的會員是被公眾認可的有效途徑。
細分化:國外夏令營針對青少年的活動主題有體育、藝術、語言、野外生存、社群服務、職業體驗、特殊需求等,每一類別下均有數十至上百種專案。
營員收穫:
潛能挖掘:對於一個好營地而言,課程或者說活動是其核心,精品的活動課程可以讓營員在不停的自我挑戰中挖掘自身潛能,突破自我。對於學習能力強的營員來說,他們往往能夠將這種在營地獲得的自我潛能提升擴充套件到其他領域,比如學業或內在的自我提升方面,而這種提升對營員的影響將是非常深遠的。
自信心:在夏令營中一般沒有絕對的輸贏,只要完成任務超越自己就算勝利,一次次被學校排名證明的“我不行”,變成了一次次體驗中的“我能行”,極大地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
自我管理能力:營地的多種活動和規則設定,讓每個營員可以自由選擇並在不斷的嘗試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或優勢,掌握更多的技能。廣闊的選擇空間和時間讓營員感受到心靈和身體的自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增強自我管理能力,發現自己內在的潛力。
開拓視野:在國際營地,營員可以24小時沉浸在國際化小社會中,在日常生活和朋友的舉手投足之間瞭解異國文化。
資料:據一項對夏令營營員的調查報告顯示,參加夏令營的孩子有96%的人結識了新朋友,93%的人認為他們結識了跟自己不同的人;92%的人認為他們在夏令營認識的朋友幫助他們發現了自己的長處,使他們對自己感到更自信,74%的人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克服了平時不能克服的恐懼。
營地教育:卓有成效的體驗式學習
現代意義上的營地教育以教育學和發展心理學等跨學科理論與實踐為依據,鼓勵和引導青少年發現潛能,培養他們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與社會多元化背景下共處、共贏所需的意識與能力,如跨文化溝通與交流、領導力、生存能力、服務精神等。無論何種營地形式,他們共同的特點是體驗式學習,透過富有創造性的營會活動,讓青少年“有目的地玩”和“深度探索自己”。營地教育在國外150多年的發展實踐證明,營地活動在幫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培養獨立品格和領導力、提高社交能力等方面效果顯著。
 據美國營地協會(ACA)統計,美國有1.2萬多個營地,每年服務超過1000萬名中小學生。世界營地協會(ICF)的資料顯示,世界上營地數量最多的國家是俄羅斯,有5.5萬個營地;英國和澳洲是營地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最緊密的國家,營地教育已被納入國家教育體系;日本有3500多個營地,每年超過3000萬名中小學生參與營地教育活動。
中國營地教育情況:
營地教育作為學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其作用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相對於歐美國家,青少年營地教育在中國是一個剛起步的新生事物。在業界有識之士的大力推動下,於2015年召開了第一屆中國營地教育大會,開啟了國內營地教育的新篇章。
 目前中國的教育仍然過多關注知識學習和學科成績提高,而忽視青少年成長中的直接體驗,包括情緒、生存能力、創造力、領導與協同、心靈成長、同理心、社會責任感等。營地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體驗、激發,讓孩子們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下充分釋放自我,探索世界,結交新夥伴,發現自己的潛能,它是對我們傳統課堂的一個重要、有效的補充。
國內目前已經有很多執行的有聲有色的優秀營地,這些營地為那些想在國內感受營地教育先進理念的孩子和家長們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機會。
 但相對於國外動輒運營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營地,國內的營地教育之路還很漫長,拋開硬體不提,包括運營理念、管理和人員配備、營地衝突解決的指導原則和實操經驗等諸多軟性問題的處理,以及國內家長和社會對營地教育的認知等都需要業內人士長期、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