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陽Soleil
-
2 # 振雄雜談
缺乏團結,是因為我們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太功利化了,無利不起早,大學裡的很多活動因為都是公益性,所以很多同學根本就沒有興趣。要改變這個局面,一是要學校裡的規章制度去強化,二是要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三是要有激勵機制去促進,四是直接把這些人拉入黑名單。
-
3 # 師大草根
大學班集體團結與否,與班級文化有關,與班幹部群體的個人素質有關,也和學生對集體的認同度有關。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兩類辦法。
一類是強制解決。這類辦法的好處是見效快,壞處是效果不能持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類做法一般是由一個權威人物出面,比如班長、團支書或者年級輔導員等,做出嚴格的考核紀律,並嚴格執行考核方式,對於經常不參加班級活動的學生進行懲罰,對於表現積極的同學予以獎勵。這類方法在實施過程中有一個關鍵,那就是紀律的執行必須果決,必須不留情面,否則就會潰於蟻穴。通常這個角色是要得罪人的,現在很多人不願意得罪人,而制度往往就壞在這些“老好人”手裡。如果要採用這種方法,我的建議是有輔導員出面,班長或團支書挑頭,把這件事請扛下來,否則要只依靠輔導員,往往這個事情做不了,不是輔導員不願意,而是現行的高校管理制度賦予輔導員太多工,ta可能無法拿出太多精力去管理一個班級的事物。如果你們學校有班主任,那最好由班主任來做這件事。另外,在紀律實施的前幾個月,一定要頂住壓力,這個壓力不單單是學生不配合,還有就是要做好學院不支援的心理準備。有人可能覺得奇怪,其實道理很簡單,學院不支援的是方式,而不是這件事的目的。也許覺得這種考核方式不通情理或者覺得沒有必要等等。
第二類是強化文化建設,用文化引導。這類方法說起來是個很美好的事,同構構建健康的班級文化,使班級向心力增強,任何一個大學在管理手冊中都會這麼寫。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非常考驗實施者的素質,換句話,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到把優秀文化灌輸到學生心裡的。這種方法好處是解決問題很徹底,壞處是週期可能會很長,不能立竿見影。這種方式的通常做法是先:
第一步:設計好班級的顯性文化,如班訓、班徽、班旗、班歌等等;
第二步:組織學生喜聞樂見的班級活動(比如集體調研、集體出遊、與同專業的學長學姐組織座談會等等),在活動中不斷強化對顯性文化的展示,在各種場合有意識的將班級標識展示出來,增強辨識度;
第三步:積極參加學院、學校的各項活動,挑選班級最好的人參加最擅長的活動(比如各類比賽、學院的晚會等等),而且要儘量多的組織同學參加(先期可能人比較少,也可以採用班委會全體人員強制要求,參加人員自己帶自己的好友前去支援),形成一個親友團,之後在現場營造班集體的氛圍(比如統一口號、揮舞班旗等等),無論多少都要造出大的聲勢,活動後還要對參加人員進行班級內的表彰(可以用班會表揚、班內評獎等形式);
第四步:增強學生對於班級的自豪感,多宣傳班級取得的榮譽,獲得的獎勵,對於每次收穫的獎勵可以組織集體慶祝,這樣能夠有效提升班級成員的榮譽感。
四步完成之後,班級的凝聚力大概就能比較好了。但這四步要想走穩走好,首先必須由一個團結的班委會。大學班集體班幹部包括班長、支書以及各個委員,當然還應該有學生會幹部、黨員等,這樣班集體的凝聚核心就有了。這些人每人如果能夠再團結1人,我想整個班集體就能夠有比較好的團結性。
當然,紙上談兵容易,實際操作不簡單。無論是哪一種方法,都需要很大的付出,更需要堅持和忍耐,遇到困難不氣餒,遇到挫折不服輸。祝願題主能夠把自己的班級帶好。
回覆列表
提問的人一看你就是大學裡的班委,我在大學裡也是班委,為什麼班級缺乏團結,首先得從班級氛圍中去尋找答案,班委是什麼?就是要給同學們打成一片,又做好輔導員安全的工作,但其實真正的班委,要多站在同學們的角度思考問題,班級活動怎麼讓他們有興趣,看同學們對什麼感興趣,再結合到活動中,自然而然就他們就開始對活動感興趣了,班級團結是靠一點一點的活動的互動中慢慢顯現出來的,不要太過於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