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埠翬
-
2 # 90後媽媽米米
試問,當今又有多少人能夠按自己想要的去生活?
孩童時候,期待長大,這樣就可以不用被家長管了;等長大入職場,期待當老闆,這樣就可以不用看老闆臉色了;等當了老闆,期待生意做大了,賺錢了,就可以不用討好客戶,不用那麼多應酬;等有錢了,期待自己家庭可以和睦,不為財產分割和繼承出現矛盾,也期待自己能夠名垂青史……即便是所有的願望都滿足了,達成所願那一刻,難道就真的按自己想要的去生活了嗎?難道不會因為人生再無追求而感到空虛寂寞?
在大學就想出去旅遊了,想按自己想要的來生活,請問旅遊的資本從何而來?難道學費,生活費已經自理,而且還有足夠的經濟條件讓你去旅遊?如果有,你現在的的經濟和自身能力能夠讓你以後無憂嗎?現實很殘酷!
再想想,為什麼畢業了的大學生也不能按自己想要的去生活?確確實實,就算是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還有賣豬肉,擦皮鞋的。可見大學生這個標籤,並不能讓人一生無憂。
都說行行出狀元,那為什麼很多大學生出了校門,發現現實和理想差距甚遠,有的甚至比沒上大學的還混得差?
聽到過太多太多的原因造成了這一局面,大致總結如下:
1、 方向。大學生本身對職業和人生的規劃不清晰。
很多人畢業的時候,對於自己的職業和人生規劃都是不清晰的。即便所有親朋和老師都在說要做好自己的規劃。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出了社會要做什麼?什麼是適合自己的……還有很多很多,都是不清晰的。
2、眼界。缺乏長遠的眼光。
在畢業的時候所有人都夢想過自己將來會成為某一行業的領頭羊,可當真的步入社會時,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殊不知,所有的成功都需要經歷千辛萬苦,才能達到。大部分人在遇到困難時,就會放棄。以為這是一份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不適合自己的方向。沒有長遠的眼光。
3、心態。大學生自身的優越感讓很多人失去了吃苦耐勞和堅韌的性格。
經歷高考這個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場,進入大學的學子們都會有一種優越感,以為從此人生無憂。步入社會後,以為所有的同事,領導還會像父母和老師一樣寵愛著他。長久以來的優越感,讓他們失去了謙卑的心態,在這樣的心態中忘記了吃苦耐勞和堅韌是成功最重要的砝碼。謙卑=智慧
4、教育。學校和家庭教育培養了優秀的考試大學生,而對於實踐和適應能力的培養有待提高。
很多學生,無論家裡還是學校,都以成績為評判標準。這樣的教育模式,培養了令人驚歎的應試能力,但也同樣忽略了實踐和適應能力。
5、缺乏對成功的等待。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沉澱,機遇,磨礪等等。很多人畢業就想立馬成功,如果短時間內沒成功,就會覺得自己很沒面子,失去了優越感。由此不斷在放棄。殊不知,在這過程中,已經錯過了很多成功的機會。
不能按自己想要的去生活原因很多,關鍵是要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而自己想要的需要怎麼去達成?這值得所有人思考,而不是為所欲為!
回覆列表
這個是受很多因素決定的,大的方面比如國家的文化傳統,華人一直保持著為了別人而活的習慣,很少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你做的任何一個決定之前都會先考慮到親人,朋友的意見,甚至於屈服於他們的命令之下。小的方面在於你自己,你有沒有能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能不能承擔自己的生活,大部分大學生,並沒有比其他文化程度相對低的人有能力,大部分的人都活在迷茫中,只是空談想要的生活,卻沒有實際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