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祥如意

    那時能考上、並且堅持讀下來的高中畢業生也是鳳毛麟角。本博所在的縣域地方,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人口已達七八十萬,僅在縣城裡有一所高中學校,每年所招生的新的正規學生四個班也不過168人,還有兩個班是半工半讀86人,兩項加起來一共不就是:254人。

    這些數字都是本博經過調查所得出來的,並非空穴來風憑空拍腦袋拍出來的。就是想告訴廣大友友,那時的高中畢業生也是稀缺資源,並不比現在的985、211大學的畢業生還稀缺。

    時代不一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距今已經過去幾十年了,那時候的高中畢業生現在都已經近七十歲的樣子,老態龍鍾,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能夠趕上恢復高考上大學的人又少之又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也就是在央視主講“百家講壇”的那位出了名的博導,就是五六十年代的高中畢業生。怎麼樣?王教授直接考的是研究生,畢業之後留校任教。

    現在的大學生,由於所選學的專業不一樣,與五六十年代畢業的高中生沒有可比性。原因就在於現在的年輕人所接觸到的都是新知識。什麼計算機技術、資訊科技、5G技術和量子技術等等,都是近幾十年所出現的最新科技前沿的內容,這些知識與技術並不象人們所想象的那麼容易學習,要想弄懂學通,不下一番苦功是完不成任務的。

    就題目而言,任何時代都有聰明人。就看每一個人能否得到機遇、機遇來臨能否抓住,抓住了機遇就能幹出一番事業來。

    所以說,既不能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高中畢業生來套現在的大學生,也不可用現在的大學生標準來比對上世紀的高中畢業生。每個時代都有其優勢的一面,也不乏難以讓人稱心如意的難言之情。這就是社會存在,不承認這一點,就不是歷史唯物主義者。(原創於:2020/12/14)

  • 2 # 悠閒自強不息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高中生都是人中龍鳳,現在的大學生是普羅大眾。他們因為愛學能學而且家庭條件好,才能上高中。所以家庭也比大部分人要好。同時,他們的同學後來都成為了公務員裡面的骨幹力量。太多的我也不能說了。

  • 3 # 魚磊衛靜

    是的,一些人是有這種錯覺的。

    一、有這錯覺的原因

    (一)、珍惜程度原因。

    1、那時的高中生人數很少,每年招生人數佔全華人口的比例相當於現在的博士研究生。

    也就是說,在五六十年代當年其佔全華人口比例,就比現在的大學生少十幾倍。

    2、更由於僅僅只是進行了十五年正常的招生,之後十二年缺少了這種水平的高中生,更加顯得他們的珍貴。而現在是四十幾年持續的高考和培養大學生。

    也就是說,現在的大學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佔全華人口的比例,比七十年代未過硬的高中生佔當年全華人口的比例高几十倍。

    3、我就是恢復高考時,馬上就要畢業的那一屆高中生。高考時,深深的知道自己與老三屆(66、67、68年畢業的高中生)的差距。

    自己是熱蒸現賣的正當年小青年,人家是丟掉書本十幾年的中年人,幾個孩子的父母,當年就是考不過他們。

    (二)、在大眾面前的展現效應問題。

    1、高中知識是生活和生產中的基礎知識,更容易展現在大眾面前。

    2、而大學知識是專業知識,隔行如隔山,在其他專業和大眾面前不易展現。

    3、現在的大學生面對的都是有一定文化的人,最起碼都是初中文化程度。

    當年的高中生面對的文盲太多,五六十年代在百分之八十上下,七十年代末在百分之七十上下。

    二、其實那時的高中生比現在的高中生有不少差距的

    1、從知識面來說,比現在的窄多了。

    那時就是數、理、化、語文、政治、歷史、地理,大多數高中生不學外語(那時主要是俄語)的。現在高中生多了外語(英語為主)、生物,以及方方面面的輔課等課程。現在高中生的外語水平比那時的大學生都厲害。

    在各科內多的主要內容,如那時的化學就是無機化學,現在多了有機化學。

    又如那時的歷史主要是中國歷史,現在的世界歷史知識不少。

    再如那時政治就是一般政治,現在的多了政治經濟學、哲學等等。

    2、從知識深度來說,現在的高中生相應課程加上了不少世界幾十年來在基礎學科研究領域的成熟的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孩被普通大學通訊工程錄取,想轉計算機專業,有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