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至ing清遠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64萬人,2009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11萬人,比2008年增加52萬人,2010年高校畢業生總人數超過630萬人,比2009年增加近20萬人,創下歷史新高。求職人數的激增、經濟增長的放緩,使得近幾年中國應屆畢業生在就業問題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難題,對於大學生,就業是一道艱難的坎。

    這是網上公佈的一張應屆畢業生招聘會的現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已經成了社會問題,這樣的就業招聘會已經是司空見慣了!

    “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大學生也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如何走出就業難的困境,尤其是在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的境況下,如何成功就業,當代大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自覺、自為、自強地面對就業。

    首先,要轉變“天之驕子”的觀念。雖然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所需求的人才也將會越來越多,但各大高校畢業的學生數已經達到了一個龐大的數字,比起八、九十年代,中國對於大學生需求的缺口已經大大減少了,大學生再也不是改革開放之初的“天之驕子”,考上大學也不再是“金飯碗”。那種“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的、不管是不是人才都可以安排上崗的時代已經結束,當天之驕子的榮譽光環已經退去,當大學生和農民工的工資不相上下,當很多工作崗位日趨飽和,大學生就必須改變“天之驕子”的觀念,是樹立正確就業觀的第一步。

    其次,要轉變只要學習好,畢業以後就不愁工作的錯誤觀念。一紙文憑的時代已經過去,招聘者認識到一個證件不能代表一切,他們需要的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的能力、待人接物的能力……具備這些能更快地創造效益,促進企業更好地發展。這就要求大學生在入學時就要發展自己各個方面的才能,當能力的“含金量”越來越高,那才能成為真正的精英,而精英們是不需要擔心找不到工作的。歷史舞臺上的主角是這些精英們,大學生要想把屬於自己的那頁書寫的精彩些,就要轉變那種在中學時期死抱著課本學習的觀念,把學習的範圍擴充套件到各個方面,尤其在社會交際和創新能力上。

    北京某著名高校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2009年共有80名本科應屆畢業生,其中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的學生30名,出國8名,還有42名學生面臨找工作。在這42名學生中,由於平時關注及準備的事情不同,就業結果各異,見下表:

    有一些西部地區的學生,畢業後選擇回到家鄉就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某著名高校一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來自於湖北一個小縣城,2005年畢業後經過雙向選擇,最終選擇了湖北宜化集團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這在當時,許多同學都覺得有些遺憾,認為這麼輕易地放棄北京,會後悔的。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這名學生已經成為該公司人力資源部的經理助理了,各方面的工作均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最後,要轉變那種對低職位的鄙視觀念,不願意去做一些社會地位低的工作。近幾年來,有的公務員職位出現了上千人爭一個崗位的現象,而不少中小地市企業卻紛紛表示缺少大量大學生;一些福利優厚、實力超群的企業面對蜂擁而至的應徵者只得不斷提高招聘條件,而大多數中小企業的招聘現場卻門可羅雀。這一現象充分說明了大學生對優越職位的偏愛加劇了就業困難。其實,每個崗位都有自身的價值,放棄一味追求少數熱門職位,多幾個選擇,大學生的就業出路還是很多的。只有大學生轉變了這種對優越職位的工作追求,才會緩解這種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式,有關機構做過一些調查,2009年應屆畢業生中,約71%的大學生認為當前就業壓力沉重,不好找工作,有五成六的大學生表示對未來的就業前景非常焦慮。

    歷史的序幕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揭開,金融危機已經給中國造成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就要認真思考自己對於社會應該承擔的責任,不斷提高自己各個方面的才能,苦練“內功”,做好和農民工等勞動力做競爭的準備,放下自己那“天之驕子”的虛榮自尊,降低自己對工作的高要求,努力自主創業,向西部和中小城市甚至是向農村尋找工作崗位。只有樹立這樣的就業觀念才能走出就業難的境況。

  • 2 # 虹姐有話說

    1.翅膀硬了才能飛,所以大學裡先學好本領,不主張大學生邊上學邊做微商什麼的,太影響學習。

    2.正確評估自己,結合市場人才需求。不要好高騖遠,先就業,再擇業。

    3.一紙文憑是就業的敲門磚,但也只是敲門磚而已。就業還是要靠能力。而這個能力也是你綜合素質的體現。所以紮紮實實學好本領,而不是混了一張文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弟兄姊妹幾個,就我上大學後定居城裡。該如何處理好與家人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