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昶月303

    鄧伯道棄子救侄的故事:

    《晉書·列傳·第六十良吏傳·鄧攸傳》:“鄧攸,字伯道,平陽襄陵人(今山西襄汾縣襄陵鎮鄧莊村人)也。”鄧攸是兩晉著名大臣,以清廉著稱。其祖父鄧殷亮直強正,曾為伐蜀大將鍾會(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人)主簿,西晉開國元勳賈充(平陽襄陵人)伐吳為長史,歷任淮南太守、汝陰太守、中庶子之職。

    鄧攸七歲喪父,再歷喪母及祖母,居喪九年,以孝著稱,為人清心寡慾,平易儉樸,襲祖父職,被舉孝廉不就。曾經拜訪同鄉鎮軍將軍賈混(賈充之弟),賈混讓其判決訴訟,鄧攸不看,說道:“孔子稱‘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意思是我和參與訴訟的人一樣(都想獲勝),(最好的為政措施)是讓人們不發生糾紛。於是賈混非常欣賞他,就把女兒嫁給了鄧攸,並舉薦其為灼然二品(九品中正制的考評科目)。

    鄧攸在西晉歷官太子洗馬、東海王越參軍、長史、河東太守等職,官至兩千石。永嘉之亂,被後趙皇帝石勒俘獲,原本要將其殺害,鄧攸以筆賦辭,在故人替他勸言下,為石勒敬重,任命為參軍,給車馬,並隨時帶其行軍。

    石勒軍令很嚴,夜禁火,違之處斬。有一次鄧攸和另一胡官鄰車,胡官夜晚失火燒車,並誣陷鄧攸。鄧攸考慮無法爭辯,便說是自己的弟婦有病,溫酒失火導致,石勒予以赦免,這讓胡人感動,便自縛到石勒那裡還鄧攸清白,從此鄧攸深得胡人尊敬。

    在石勒進軍泗水之際,鄧攸乘間砍壞車子,用牛馬馱著妻、子、侄子逃跑,路上遇到劫賊,搶去牛馬,只能步行,若被石勒兵馬追上,全家皆難活。於是對妻子說:“吾弟早亡,唯有一息,理不可絕,止應自棄我兒爾。幸而得存,我後當有子。”,妻子哭泣著同意了,於是鄧攸因義斷恩,割情忍痛,棄子存侄,成為後世道德典範。

    本來故事到此就打住了,可是在《晉書》中,緊接著敘述“其子朝棄而暮及。明日,攸系之於樹而去。”,意思是,在鄧攸夫妻早上棄子後,晚上兒子又跟了上來,第二天,鄧攸便把兒子拴在樹上走了。這一記載引起了後世詬病。

    比如房玄齡在《晉書》鄧攸傳記最後評價“而攸棄子存侄,以義斷恩,若力所不能,自可割情忍痛,何至預加徽纆,絕其奔走者乎!斯豈慈父仁人之所用心也?卒以絕嗣,宜哉!勿謂天道無知,此乃有知矣。”大意是,鄧攸棄子存侄是大義之舉,可是把兒子綁在樹上不讓其逃命是錯的,這不是慈父應該做的,後來鄧攸沒有兒子,是老天的懲罰!宋代王楙《野客叢書》評價“如此則攸滅天性其矣,惡得為賢?”,認為鄧攸稱不上賢良。

    那麼,鄧攸縛兒是對還是錯呢?這是不是真的歷史呢?我們先看《晉書》,《晉書》是二十四史之一,為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等以南齊臧榮緒的《舊晉書》為藍本編撰,然而和《舊晉書》等有差異的在於,對於當時尚存的各家晉史及其它晉代史料沒有充分利用和選擇考核,又好採小說和神怪故事入史,對一些重要史實都有所刪削,可惜的是其他版本的晉史全部佚失,無法對證,因而真實性值得懷疑。

    我們想說,鄧攸做出棄子存侄的決定,應該肯定是大義之舉!因為在生死關頭,在兒子和侄子只能活其一的前提下,選擇了侄子,這點無論古今,都是值得彪炳史冊的,正如“趙氏孤兒”程嬰舍子存孤千秋揚名。然而縛子於樹能不能做到?以筆者拙見,棄子為真,縛子未必真,在當時兵荒馬亂,倘若其子能夠跟隨而至,那麼何必綁縛?

    而在《晉書》同文中還有一句話人沒注意,那就是“又遇賊,掠其牛馬,步走,擔其兒及其弟子綏。”,意思是被強盜搶劫以後,只能步行,鄧攸用擔子挑著兒子和侄子鄧綏,可見兩小兒非常幼小,即便是能走也體力很弱,那麼又何來的跟隨而至?因而前後矛盾。再加上棄子也就罷了,把兒子綁在樹上不讓其逃命更是令人心碎,試問鄧攸於心何忍?!還有前文記述鄧攸祖父事蹟時,加入了傳說占卜,可見此文是經過演繹的歷史,因而真實性值得懷疑。

    而這些也是後代歷史學家們質疑《晉書》有很多不靠譜的史料原因所在,正如魯迅評價此事:“鄧伯道棄子救侄,想來也不過‘棄’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須說他將兒子捆在樹上,使他追不上來才肯歇手。正如將‘肉麻當作有趣’一般,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00元以內有哪些價效比比較高的休閒運動鞋適合大學生穿?最好帶氣墊,比較潮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