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荷水清圓

    這種現象源於,父母的陪伴心理,孩子的嚮往心理。

    其實,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決定了,漸漸的在和父母分離。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天天和父母在一起,這似乎讓我們很多父母,淡忘了分離的孤獨,我們享受在,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光裡。

    但當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孩子漸漸的長大,父母慢慢的變老,你會越來越感覺到,孩子即將離開我們,去到另外的城市,或者其他的地方,去打拼他們自己的夢想。

    是的,看著孩子慢慢的長大,我們內心湧動著一種幸福,特別是看到他們一天天的,取得屬於自己的成績,我們為自己,也為他,感到驕傲。他們的一顰一笑,一哭一鬧,都會是我們父母生活當中最美好的畫面。我們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他們的身上,父母與孩子之間,也漸漸的建立起深厚的、無可替代的感情。

    就在這一天天的時光當中,讓我們感覺到了親情的可貴,親情的可愛,親情的偉大,親情的無私。

    但作為父母的我們也深知,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就意味著他們陪伴我們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我們不得不面對,孩子離開我們後,孤獨的隨時來臨。有時候,我們甚至連想都不敢去想,當孤獨在陪伴著我們的時候,我們將怎樣去度過。

    特別是,當父母一天天變老的時候,更是會感覺到,孤獨的可怕。可以這樣說,孩子在離開我們之前,作為父母的都是誠惶誠恐,心裡惴惴不安的。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人老了,最缺乏的,最需要的就是陪伴。

    所以父母老是希望孩子總要離自己近一點,他們可以時常的來到孩子身邊,和他們一起重溫,童年的時候,與我們在一起那一段快樂的時光,回憶屬於他們的那一段美好的生活,追尋那一種久違的幸福感。

    作為孩子,首先他們年輕,他們有自己的夢想,他們有自己追求的方向,他們老是對自己的人生和未來,充滿著一種渴望。

    鳥兒長大了,總要有飛出去,為自己覓食的時候。同樣的,人長大了,也要離開父母,離開家庭,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完美自己的人生價值。

    就像我們每一個人在童年的時候,都對遠方充滿著一種渴望一樣。我們總是感覺,遠方有我們無數個夢的堆積,遠方有我們追尋的道路,遠方就是那盡善盡美人生實現的地方。因為在遠方,充滿了許多的未知,而就在現在的地方,我們從小長大,對這個地方已經非常的熟悉,失去了對這個地方的神秘感。

    作為孩子的我們有一種感覺,離家越遠,似乎自己的夢就做得越大。

    在孩子這樣的年齡,他們感受到的,主要是夢想的力量,年輕的力量,他們還來不及感受孤獨是什麼,陪伴有多重要,所以在他們的意識當中,夢想大於陪伴。在這樣的年齡裡,他們可能為了生活打拼,根本還沒有時間來考慮陪伴的事,你根本沒有時間,去體會陪伴的重要性,他們一直在忙,忙於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未來。

    等有一天,他們慢慢在變老的時候。他們也就會漸漸的體會到陪伴的重要性,他們也會感受到,親情對一個人心理成長的重要。

  • 2 # 閱讀修身

    父母大多希望孩子在離家近的地方上大學的原因:

    (1)父母照顧孩子的心理

    咱們中國的父母,從小到大,大多事情都由父母一手包辦,所以就算到了大學,在父母眼中,孩子仍舊是孩子。他們想更多的照顧自己的孩子一點兒。畢竟如果近了,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能夠照應到孩子。

    (2)獨生子女時代父母對孩子的關愛

    為了響應號召,90後的城市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六個長輩疼一個孩子,這種情況下,不僅父母不想讓孩子去的太遠,祖輩也不想讓孩子跑得太遠。

    孩子們想去遠方讀大學的原因如下:

    (1)對父母掌控的反叛

    從小學到高中,孩子一直在父母的目光所及之處,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關照幾乎讓孩子無法獨立自主,他們更想去獨立一點兒,而不僅僅是聽父母話的好孩子。

    (2)對更廣闊空間的需要

    他們想去更遠的地方,他們想見識更多的人和事兒,他們不想被限制在一個小地方,一個小城市,他們想去更大的城市去見識。他們想體驗更多。

  • 3 # 川東雄哥

    兒女是父母的心頭肉,用這一句話可以概括樓主的問題。

    自己的孩子,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這不僅僅是經濟負擔的問題,更多地傾注了父母對孩子的愛。而習慣的邏輯就是孩子不論多大,父母都時時刻刻在心裡牽掛著。

    好不容易孩子上大學了,突然離開父母要獨立生活學習,這對任何一個父母來說心裡都有隱隱的擔心。怕孩子生活不好,身體不好,學習不好,安全不好,在學校瞎混日子等。父母的心態就是總想兒女隨時在自己的監管之下才感覺放心。

    所以,孩子上大學的年齡了,父母理想的學校就是本省考慮得更多。本省上學的好處有:一是氣候適應快,二是方便父母去學校看望,三是學生回家方便,四是學生髮生什麼事情父母也能及時參與處理,五是從經濟上作了一些考慮。

    但是,感情歸感情,理性歸理性。孩子去哪裡的大學,首先得考慮孩子的個人意見和以後的職業規劃。其次是考慮孩子的高考成績,適合哪類學校。第三,要對學校充分了解,這畢竟是孩子一生的大事。

    總之,為了孩子的未來,作為家長該投入時絕不能猶豫。要從長遠看待,為孩子的未來打好基礎

  • 4 # 黃乾隆

    為什麼家長更希望,孩子在離家近的地方上大學,而孩子卻想跑到離家遠的地方上學呢?

    家長角度:

    個人經歷:因為我高考的分數並不高,可以上離家近一點的三本,或者學校離家遠的二本學校。可是三本的學費普遍較高,一學年學費將近2萬塊,而離家遠的二本教學資源會更好一點 而且價格也很低,只有五六千塊,但是我父母寧願花更多的錢,也要讓我離家近一點。

    我老爸叫道:“我不想讓養了十幾年的兒子,最後跑到外省去,在外面受罪回不了幾次家,這樣還不如不生。”當聽到這段話,我很感動,因為他們的收入也不高,為了能夠把我留在本省,寧願生活拮据,也不肯讓我到他鄉做客。

    所以說家長不想讓孩子走遠,主要是為了見面方便,平時跟他們接觸多了,他們反而嫌我們煩,但是我們真的走了十幾、二十天,他們又開始想念,這是源自於父母對孩子的關愛,這種愛難以割捨,純潔無暇。他們總以為孩子走遠了,會在外面受罪。

    孩子角度

    他們大多希望自己,養成一個獨立生活的習慣,可是我認為,遠走它鄉上學並不能算是獨立,因為你還沒有實現自己養活自己,最終還是要靠父母持續供養。

    表面上看來好像自己在外地上學,可以獨當一面了,但實際上還是父母在給你支撐。如果說你能夠在外地自己有謀生的方法,並且能和當地的人相處融洽,才真的算是想獨立,又辦成了,否則你就會像父母生活裡的寄生蟲一樣,吸取他們的積蓄,消耗在自己身上。

    要想獨立生活,不是靠遠離父母來完成,而是要靠自己解決生活問題、經濟問題。如果不能,不要以為自己獨立了,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了希望獨立自主,還有的人是希望逃離父母的管束,或者說磨爪。

    他們把父母的管轄看作壓力,不想聽父母在耳邊絮叨,只希望趕緊擺脫這種困境,追求自己嚮往的生活。

    對於這樣的孩子,我想說的是,你現在最想逃離的,很可能是你將來最想留住的。

    一個被父母拿魚鉤鉤住的魚,是不可能遊的遠的,只有把魚鉤拿掉了,丟回水裡,他才能遊得更遠、遊得更深。

    如果你已經遠在他鄉上學,即使沒有辦法方便地趕回去見一見父母,也要經常打電話噓寒問暖。你可能會以為這些“廢話”沒必要說,但是在遠方想著你的父母,就愛聽這些“廢話”。

    看到你的影片通話,或者資訊,很可能放下手頭上的任何事情,跟你通話。如果你沒有聯絡父母的動力,我希望你能夠記住,你的父母在時刻變老,他們永遠會在家裡等你的來信。

    你希望你的孩子遠走他鄉上學嗎?或者你願意離開父母上學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生如何出去如何拉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