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騰天
-
2 # 彬彬悅讀
在我看來,一個人之所以成為此刻的自己,就是一個個習慣養成的,而一個人有什麼習慣是由以下這些因素影響著的,第一個是家庭的出生和教養;第二個是學校的教育,尤其是大學時代的塑造;第三個在於結婚選擇了什麼物件;而第四個在於自我意識的覺醒,開始真正找尋到自己。
以下這三個大學時代養成的習慣,到了職場依然讓我受益:
1.閱讀與寫作。大學讀的是中文系,每週都會有一節寫作課,也讓我養成了每週至少寫一篇文章的習慣。如今工作之餘,我依然堅持每月寫3到4篇文字。都是自己學習,工作的思考和領悟,能有多少人看已不太重要,每一篇都是生命成長的印證。
2.兼職副業。大一的時候就開始尋找副業,做過家教,業務員,發單員,服務員,那時候的目的就是鍛鍊能力,體驗生活。而在職場我也一直擁有副業思維。擺過地攤,做過品牌推廣,如今也在學習自媒體。兼職的目的並不僅僅是增加收入,更是讓自己多一份掌控未來的確定性。
3.為未來儲蓄。大學畢業後為了能安心考研,提前存了一年的錢,最後才讓自己有底氣從深圳辭職回母校附近,一個人租房子,每天堅持學習備戰,最終拿到純公費錄取通知書。而現在我也在堅持存錢計劃,這一次不再為了考研,而是為自由職業或創業做準備,不想一直把未來套在辦公室的籠子裡,希望自己能在40歲之前,贖回時間與財務的自由。
好的習慣終身受益,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是現在。不管你如今是大學生,還是已經身在職場,堅持好習慣,從現在開始不晚,選擇一個你最容易做到的開始行動就好。
這個問題問得好,好的習慣的確可以讓你受益終生。
仔細回想了一下自己目前的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習慣,居然真的有很多習慣是大學讀書那會養成的,比如以下一些習慣:
1、寫材料的時候,會習慣性找一些參考的文章和著作,這樣自己寫出來的東西不至於太乾癟,即便是現在工作當中有時候會寫一些彙報材料,但是這些材料往往我會首先羅列出一個提綱,然後找一些其他部門收集一些素材,這樣寫出來的材料,不至於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在閉門造車。
2、跟大學老師之間保持良好的師生關係,如果有可能的話,還會盡可能跟老師走得更近一些,比如偶爾會請輔導員一起吃個飯,其實大學裡面跟老師的交往習慣,會慢慢演變成你工作以後跟領導相處的習慣,而很顯然,任何一位職場人士,要想自身在職場中有所發展,保持跟領導之間的良好關係,這是必須要做到而且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情。
3、讀大學的時候,有幾個關係很好的朋友,主要原因就是大家都有一種志同道合的感覺,因為有了這樣的朋友,大學生活才不至於太枯燥。這種習慣保持到現在的職場中,也讓我會有選擇性地去結交一些工作中比較默契和投機的同事作為朋友,雖然有人說同事之間沒有真正的友誼,但是我想說,真心換真心,天下任我行,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4、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很重要,雖然一些像穿衣搭配之類的生活習慣,看似和工作無關,但其實工作本身也算是生活的一部分,難道不是嗎?所以,大學期間養成的一些穿衣服、用餐之類的生活習慣,也是現如今工作當中的習慣,而且這種習慣的延續,會讓自己有一種自律並且良好和積極的生活狀態,至今也是受益匪淺,而且也早已成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總之,俗話說“三歲看老”,就是說一個人的習慣養成,往往從小時候就開始了,但是大學期間,很顯然是一個人心智和行為各方面都趨於成熟,各方面習慣都區域科學的時期,所以大學期間養成的一些習慣,對於現如今的職場的確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