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unky女王心經
-
2 # 心態50248
支援啊,我兒子的大學班主任一報到就建了一個群,有事就在群裡說這樣省的家長問成績,也有家長不願孩子的成績在群裡答覆就私聊了挺好的
-
3 # 小土豆和大番茄
按照中國的入學年齡六歲算,孩子讀完十二年中小學,到上大學的時候,基本都在18歲左右了。
中小學的家長群除了交流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更大的作用是方便老師佈置作業。
讀大學的孩子往後走基本考慮兩個方向:1.深造;2.就業。
大學的課業估計沒有幾個家長能輔導得了吧?而就業這塊的考慮,官二代富二代拋開,更多的大學生前程靠自己去奔吧?讀大學的階段都不能自己管理自己,還談什麼以後?
-
4 # 合肥教育踐行者
18歲早該獨立了,完全沒必要建家長群。
學生完全有能力溝通解決處理學校一切事物,家長自己和學生溝通,輔導員和學生溝通的都少,一般都是學生幹部處理班級事務。
-
5 # 土豆線上
我不贊成。一、大部分大學生都滿18週歲,是成年人,人格已經健全。像幼兒園、小學、中學那樣建家長群?多培養一些“巨嬰”?大學像一個小型的社會,人際關係比以往更復雜,這就需要雙商加持。家長過多的干預,只會造成孩子更多的依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我印象比較深的一件事,二零零幾年,剛讀大學時,有手機的不多,用電話卡的比較多,寢室電話比較忙碌。有個舍友的親屬會“查崗”,看看自家孩子回來了沒有,這倒沒什麼,問題是有時候該舍友超過幾點沒回來,舍友的親屬會責怪宿舍的人。誰在家還不是個寶寶了?誰接的電話誰鬱悶。
二、想了解孩子的情況,孩子有何異樣或不妥,可以私下新增輔導員的微信,沒有微信的年代,想要了解一些情況的自然會去想辦法,可以打電話什麼的。大學建個家長群的目的是什麼?發放通知嗎?通報批評違紀學生?有疑似校園欺凌現象及時反應嗎?現在的大學生,沒有手機的佔少數,有問題有衝突有摩擦,小問題他們可以自己解決,問題嚴重了,作為成年人他們沒有解決方法?這是對學校的不信任,對自家孩子的不信任。既然這麼不放心,孩子就近讀大學好了,每天回家。
三、成長是每個人的必修課。不離開家的孩子長不大。永遠躲在父母羽翼下的鳥兒如何高飛?大學以前的學生生涯,防止校園欺凌,靠的是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一所多次發生校園欺凌現象的學校不會是好學校。而大學,是每個學生的轉折點,防止校園欺凌靠學生和學校的努力,作為成年人,已經具備了負刑事責任的條件,有性質惡劣違法的直接交由警方處理。理論上講應該更安全才對。
四、大多數學生有手機的大環境下,善於利用智慧手機,人人都可以是“大俠”。對違法亂紀,說不。遇學校欺凌,個人和學校都不能處理的情況下,勇敢曝光,必要時可報警。這就涉及到學校對學生在思想道德上的教導與引導。大學不光是學習的地方,也還是育人的地方,育人比教學更重要。少一些形式上的作秀,真正樹立良好的校風,少一些歪風邪氣,多一些正能量。過去有多少血腥的教訓,現在就要有多少應對的措施。對於情節惡劣的現象絕對不能姑息。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五、科教興國,思想道德建設要從娃娃抓起,國家應重視這一點。青少年兒童就是祖國的明天。堅決杜絕校園欺凌現象。加大監察力度,必要時辭退那些思想道德素質極差的老師,差勁的父母,能“禍害”的只是他們自己的孩子,最多就是影響到周邊的一些人。而一個老師的職業生涯,會有多少學生。如果該老師性格扭曲,那誤了多少人的子弟?為防止誣告這一舉動,對於造謠中傷者也得處罰,調查必須公正。(我就事論事,請不要對號入座,不是針對老師,而是實事求是,從客觀出發。聖人都會有錯,為師者怎麼就永遠是對的?有則改之 ,罰之,無則加勉。身正不怕影子歪。)
回覆列表
大學我認為老師沒必要建家長群,
孩子們已經大了,不像小學生要在群來交流作業,孩子的課堂情況,我覺得這種行為很搞笑很奇葩,孩兒作為一個即將步入社會的成年人我覺得他們都能自己獨立思維,去把控自己的行為,而不是被人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