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舟助農實踐
-
2 # 科技金融助農幫扶團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此次“暑期三下鄉”,我所在的團隊的方向就是深入農村,結合金融知識,檢視脫貧攻堅在重慶市的落實情況。我的團隊名字叫:農業金融扶貧攻堅調研團。我覺得我們能做的事雖然很小,但是卻是一定要去做的事,是很重要的事情。
第一,從我自己這一次三下鄉的經歷來看,我們能夠做的就是收集如今現在國家的政策在農村貧困地區的落實情況,是不是落實?落實的效果如何?有沒有什麼不足?還有什麼值得改進的地方?……透過這一系列的調研,三下鄉回來之後可以形成調研報告,總結成案例,為國家更好的下一步制定政策或者改進提供可行性參考案例,以及能夠向上級部門反應現如今貧困地區的政策是否落實到位。
第二,這一次暑期三下鄉,我們其中有一個環節就是去看望建卡貧困戶、百歲老人、小康家庭,這種從個體的層面,親身面對面去了解究竟扶貧政策給我們的鄉民帶來了怎樣的實惠,產生了怎樣的效果,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是不是真真正正的落實到每家每戶。
第三,精神層面的扶貧。三個方面。
帶去更廣的思路。當時我們去到增福鄉瞭解到他們當地的特產增福土雞沒有一個很好的銷路,營銷方式等不是很好,而我們大學生恰恰經常看網上的訊息,接收的面比較廣,思路比較多,思維比較寬,當時我們給當地政府提供了幾個比較不錯的營銷思路,政府人員當時也覺得比較有意思,可以值得商榷。
知識扶貧。我們有一個普惠金融知識三下鄉的活動,透過金融知識和防騙知識的宣講,對當地鄉民貧瘠的金融知識領域進行扶貧,提高他們的金融和防騙意識,這裡面我當時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個點就是,當時我們做完活動,一個阿姨過來給我們交流,就談到她附近就有被騙的人,我們這樣的活動十分有意義,能提高他們的防騙意識,提高他們對金融的認識。陪伴扶貧。像增福鄉這種類似的貧苦地區,那裡很多孩子的家長都外出打工掙錢,留在家中的有老人有小孩,特別是小孩子,可能在平日的生活裡,很難接收到一些城裡面有的而他們那裡沒有的東西、遊戲以及一些小知識。而我們此次調研團,也專門有一個陪伴留守兒童的活動,當時給他們準備了禮物以及很多好玩的遊戲,他們也是玩得很開心,從一開始的害羞,到慢慢也敢站上舞臺表現自己,我覺得這就算是一種改變。雖然大學生還是作為一個學生群體,能做的以及能提供的很少很少,但是我相信一點點力量匯聚起來也是很大很大的能量,這一條路還很長,但我相信我們所做的一切,只要是很用心的去做的,終究會帶來一點點變化,哪怕很小小,但總歸比原地不動一直保持著0好。 -
3 # 等車等車等車
精準扶貧是一項特別好的政策,不同專業的人做的事也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幫助貧困地區脫貧。
作為一個醫學生,我們下鄉的主要內容是義診、健康知識科普、慢性病防治等,一週下來我們服務了上千人,但我覺得這還不夠,我們的力量依舊很薄弱,並不能給當地人帶去實質性的發展。我們只能說,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能做的事。如果每個人都有這種想法,相信我們的精準扶貧將會做的更好。
-
4 # 融川築夢實踐團隊
我來說說我們團隊的“融川築夢”實踐成果吧!
我們的實踐團隊由老師帶隊隨行,在這十天時間裡,我們主要透過建立暑期小學生夏令營並舉行文藝匯演和成果總結閉營儀式,走訪北川羌族自治縣擂鼓鎮四個貧困村,採訪北川羌族自治縣經濟合作局、農業局及擂鼓鎮政府等工作人員,製作併發放網路問卷和紙質問卷,隨機採訪鎮上居民及貧困戶,利用專業知識向當地居民宣傳金融防詐騙知識、金融安全常識,閱讀精準扶貧及金融扶貧的相關文獻資料等方式方法來開展了暑期實踐,深入瞭解了精準扶貧政策及進展情況。一方面,透過開展夏令營活動,踐行“教育扶貧”,提升了當地小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另一方面,透過實地走訪調研,助力“金融扶貧”,為精準扶貧建言獻策,加快農村脫貧奔康程序,初見成果豐碩,極具借鑑價值和現實意義!
此次社會實踐,我們共獲得了200餘份網上問卷和近30份紙質問卷,同時每位隊員準備充分,各自有自己的實踐經驗和實踐特長,圓滿而出色地完成了此次暑期社會實踐,形成了1份實踐報告、調研報告、宣傳圖冊及影片等實踐成果。在這暑期實踐支教和調研過程中,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增強了我們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願為奔向全面小康和實現共同富裕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我們就是一個專注於精準扶貧的暑期三下鄉實踐團隊。精準扶貧首先拋開選題,實踐內容來看,大學生必將是國家未來建設的中堅力量,一次實踐或許沒有什麼成效,但更多的是我們來過了,看過了,那些畫面言語在日後會長期影響大學生從自己所在專業領域關注扶貧事業,銘記這份責任感是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事情。
圖為我們互相攙扶上山調研,這種艱難上山的感受讓我們都更有責任感。
其次,從實踐內容活動來看
1.三下鄉支教:有很多做鄉村支教的團隊,就是將英語,安全防範知識,逃生知識等當地難以重視的課題盡己力帶給那些學生。這本就是教育扶貧的一個措施。
2.生產技術入鄉村:學農的同學藉助老師的資源對農業生產的問題提供技術支援,或者說收集生產問題透過各種途徑去解決問題從而幫助增產等等。
3.政策宣講:我們團隊其中幾人去年就去過四川宜賓,江西井岡山進行精準扶貧專項調研,很容易發現農戶隊於很多補貼糧食直補,農機補貼,小額貸款等惠民政策都是不知道的。大學生作為和他們沒有利益衝突的群體,做政策宣講會更容易讓農戶接受。比如說今天我們去石棉做的農業保險宣講調研,還有一些關於助學政策的宣講等等。
圖為實踐隊員向農戶介紹農業保險,農戶向隊員述說他的疑惑和看法。
精準扶貧是一項重大舉措,隻字片語難以解讀。不過我相信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實踐只要用心去做,在各自專業的領域都會對這項事業做出或多或少的貢獻。電商扶貧,義務會診,科技支農,支教,農藥化肥合理利用,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等等等等。
路漫漫其修遠兮,或許我們三下鄉做的事不會馬上有成果,但是這份責任感必將激勵更多的青年人承擔起社會責任。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與專注實踐的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