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麥豌豆

    從技術差距來看,平均來看,手機顯示屏要領先電視螢幕兩年。我舉兩個例子來說明: 1是AMOLED最早批量化的產品是手機: AMOLED是目前顯示屏裡面可以大批量商業化的最好技術,最早商業化量產的是三星,2010年三星釋出GALAXY手機 搭載自家生產的super AMOLED顯示屏,AMOLED被率先用於中小尺寸應用的手機上面;兩年後,三星的對手LG Display希望將AMOLED用於大尺寸的電視機上面,但受限於產品良率等原因,LG也只能和三星一樣選擇放棄,最終選擇了一個折中方案,那就是光源全部採用白光OLED,彩色畫素點全部採用彩色濾光片,這種方案嚴格說來是AMOLED和液晶顯示屏的合體,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尺寸AMOLED技術,直到2016年左右,在解決了大尺寸產品裝置和良率過低等問題後,AMOLED才開始在電視機上面普及開來。2是低溫多晶矽驅動技術(LTPS) 最早是在手機上面應用,目前在電視上面還未大批量應用;LTPS技術帶來更快的電子遷移速度,可以簡化驅動電路設計,降低功耗,對終端最直接的好處就是解析度可以做到更高,邊框可以做到1.0毫米以下,驅動晶片可以更小,功耗可以進一步降低,這些對手機來說都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最早的低溫多晶矽生產線都是2.5G-4.5G生產線,這種中小世代生產線的玻璃基板較小,在切割經濟型上面只適合6寸以下的產品,連平板電腦都做不了,更何況大尺寸的電視機,即使這樣,產品在良率控制上面都很難提升,因此LTPS技術最早都是在中小尺寸上面試點,等產品成熟後再慢慢推向大尺寸產品,況且電視由於觀賞距離的原因,對單位面積的畫素點密度(PPI)要求不如手機高,按照換算,即使現在55寸8K顯示屏在PPI上面也不如4.5寸的2K手機;對產品邊框厚度要求也不如手機精密(手機對精度要求是0.1毫米單位),對功耗要求也不如手機敏感,因此電視顯示器在技術創新上面沒有手機迫切,這就是造成手機顯示屏領先電視的主要原因。

  • 2 # 喲嘿喲嘿嘿嘿喲嘿

    電視螢幕只管顯示技術要求不大,但是手機螢幕技術含量就比較大了,重新整理率、觸控取樣率、防藍光、最高亮度最低亮度等

  • 3 # PM宋先生

    電視和手機,看起來好像後者的技術含量更高。實際上如果單單從畫面顯示的角度來說的話,其實目前的電視要比手機螢幕有更多的技術含量。只不過目前消費者眼中認為手機的顯示屏很優秀,無非是各位廠商們的包裝而已。

    喬布斯與視網膜屏營銷

    消費者什麼時候開始對手機螢幕產生濃厚興趣的呢?我翻了翻歷史的新聞,發現關於手機顯示屏這個關鍵詞是從2010年之後開始逐漸興起的。不用多說也都知道,這是智慧手機元年,從2010年之後,人類社會開始全面從功能機過渡到智慧手機。手機的螢幕成為操作的中心,自然而然也就成為了消費者關注的熱點。

    那麼在當時,是哪位大神把手機螢幕的概念炒熱的呢?嗯,不是別人,就是喬布斯。在2010年釋出iPhone 4的時候,喬布斯講到新iPhone的10個新功能,除了全新的設計之外,第二個講到的就是新iPhone配備的所謂“視網膜”螢幕,這個詞本身就是蘋果自己編造出來的一個營銷詞語。在喬布斯的描述中,當螢幕的畫素密度超過300ppi的時候,人眼就很難分辨出單個畫素點。而iPhone 4的“視網膜”螢幕就超過了這個數字,成為當時最清晰的螢幕。

    實際上喬布斯在營銷方面玩了一套邏輯替換。解析度和畫素密度這個東西,還要取決於人眼到螢幕的正常使用距離。在當時喬布斯所說的300ppt看不見任何畫素點的使用距離大約是30cm。但實際上我們大多數時候使用手機,雙眼離螢幕的距離都在20cm以內,尤其是躺在床上看手機的時候。

    正是因為被喬布斯偷換了概念,因此手機廠商之間也就抓住了螢幕的解析度和畫素密度來做文章吸引使用者。於是從2010年開始,一直到2015年左右,手機市場開始出現了720p、1080p、2K甚至是4K解析度的螢幕,畫素密度也從300ppi躍升到了500ppi,可以說只要自己螢幕的解析度足夠高,那麼就可以吹噓是一塊全球頂級的螢幕。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好螢幕和壞螢幕

    我們如何去判斷一個螢幕的好壞?難道單單只是從解析度來看嗎?當然不是了。像電視這樣的產品,使用距離本身就非常遠,沙發到電視的距離,怎麼也有兩米遠才行吧?這個時候作為電視廠商,如果你生產的是那些所謂的500ppi高畫素密度的顯示屏,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因為無論是300ppi還是500ppi,在那樣的距離觀看下,畫素點都是無法看見的。

    實際上目前無論是顯示器還是電視,真正考驗的指標主要有三個:色域、色深、色準。

    色域就是螢幕可以顯示的顏色種類,或者說可以顯示的顏色數量。能夠顯示的顏色數量越多,那麼畫面的色彩就會越豔麗,就會越接近人眼看見的真實環境。這就是為什麼蘋果的裝置顯示效果出色,根本原因是採用了P3廣色域的螢幕,能夠顯示足夠多足夠豔麗的色彩。是設計師和剪輯師的首選電腦。

    色深指的是色彩的過度均勻情況。顯示器本身,就是一個一個的畫素點組成的,畫素點發出不同的光,組成了我們看見的畫面。那麼如果說現在要求螢幕上顯示一條線,這條線從白色過渡到黃色。那麼在同樣的長度下,用100個畫素點進行色彩的過渡,和用1000個畫素點進行過渡,人眼看見的色彩變化細膩程度是有差別的。

    色準字面意思就是色彩的準確性。其實很大程度上看的是廠商本身對於面板的調教功力。如果色彩不準,看起來就會產生色偏,就像是手機螢幕,有的看起來偏冷,有的看起來偏暖,有的泛黃泛綠,這些都是廠商自己沒有調教好導致的。色準不行,螢幕顯示效果自然就不行。

    目前的電視和手機的局面來看,就是雖然三星聽起來很牛X,生產了市面上最頂級的OLED螢幕;蘋果也很牛X,iPhone、iPad、Mac這些產品的顯示效果都是頂級的。但是要放在索尼這種老牌的電視企業中,那是真的不經打。

    我們不說索尼生產的幾十萬一臺的監視器,就說索尼目前最好的電視機,擁有4K解析度 LCD全貼合面板,支援100% P3廣色域顯示,支援120赫茲重新整理率,支援點對點動態範圍調整,以及4K HDR的顯示。

    這樣的配置放到手機上來,解析度4K的手機全球沒有幾款吧?120幀重新整理率的手機也沒有幾款吧?更可怕的是點對點的超高動態範圍調整,還有實時HDR顯示。這兩個東西如果要做到手機裡面去,目前的手機屏控效能還不夠。

    手機和電視的方向並不相同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想說手機的顯示對比起電視還有多大的差距。實際上我認為哪怕是iPhone上搭載的LCD螢幕,對於目前使用都已經綽綽有餘。因為使用者在購買手機和電視的時候,抱著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態。

    當用戶買電視的時候,一定是抱著高畫質去的。而且有個事實就是:越是做不好顯示的電視,越是要吹噓一些其它的功能。什麼語音控制啊,智慧硬體聯網啊,智慧螢幕啊,你見過索尼、三星、夏普這些企業動不動聊什麼網際網路電視麼?當然,大品牌和網際網路品牌,相同尺寸的電視差價也至少有一倍左右。還是比較考驗大家的經濟實力的。

    當用戶買手機的時候買的是畫質麼?真的不一定。比如說為什麼手機螢幕,2K只是在高階機器上使用,4K除了索尼就沒人敢做,因為續航啊,因為4K螢幕如果不用在VR身上完全就是浪費啊,因為手機端並沒有那麼多2K和4K的視訊資源啊,即便有家裡的網速也不夠看啊。這就是事實。

    實際上目前手機廠商將解析度維持在1080p 400ppi左右,然後開始專注於高重新整理率螢幕的普及,方向是完全正確的。1080p是否夠用?我覺得在5G還沒有完全普及的情況下,即便有2K資源的視訊也沒人願意看。但是高重新整理率帶來的體驗是立竿見影的,如果你從60幀重新整理率的螢幕換到90幀,這種流暢度的增加,其實來得比任何提升都要直觀。

    非常期待2020年各個手機廠商的動作,尤其是OPPO Find X 2 還有 一加今年的旗艦機器。相信到了明年,我們大多數消費者都可以用上高重新整理率螢幕的手機。

  • 4 # 老黑談麒麟

    其中手機螢幕的材質跟電視螢幕的材質有很大的不同,現在的手機螢幕主要分為LCD,OLED,AMOLED螢幕這三種,而電視螢幕分為LED,OLED,LCD,QLED等等

    螢幕的材質不同,也影響著電視的畫質,色彩表現以及功耗。

    另外,手機螢幕的重新整理率跟電視螢幕的重新整理率也有所不同,通常現在電視的重新整理率只有30赫茲,而手機有60赫茲,只有90赫茲,120赫茲甚至144赫茲螢幕都有。

    現在電視的解析度普遍在4k左右,而手機只有1080p以及2K。

  • 5 # 智慧銀行新媒體IT男

    手機與電視機之前最大的差別是液晶體,從而導致整體顯示的畫素點會不同,就會形成遠近距離看一張圖,感受會不同。

    手機與電視機,現在解析度也是各不相同,手機解析度大多數已經在向4K靠攏,因為螢幕更小,工藝就更難;

    而電視機從原來的800x600 到1366x768 到 之前最流行的1080P,到目前主推的4K,其實面積大,看上去顆粒感還是很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u盤裡是否可以刻入win 7、win10等多個系統iso?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