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和Auto
-
2 # 試駕時間
在之前的一個類似的提問中,我已經回答得較為詳盡了。
在此,補充一點。
特斯拉和比亞迪的出身不同,決定了它們不一樣的戰略定位、技術標準和目標角度。
雙方採用的電池、驅動電機不同,決定了它們不一樣的車身結構、形狀和充電標準。
這些並不說明誰更先進。
不過,打著網際網路旗號從高科技行業殺進來的特斯拉,在智慧控制系統方面的研究和實際應用是領先於比亞迪的,也領先於國內任何一家標榜網際網路基因的新能源汽車廠商,甚至是網際網路企業本身。包括百度的無人駕駛技術,目前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在國內,特斯拉屬於進口車型,享受不到政府補貼,所以,在價效比上,比亞迪們具有天時地利的主場優勢,而人和,則需要大家的進一步認同。
我們要看到自身的優勢,也要正視自身的不足,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動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但我們也必須注意並防範,一些失去了道德底線的車企,打造新能源汽車,只是為了套取國家補貼的車企,卻不能為消費者提供信得過的產品和服務。
-
3 # 簡單175050263
更看好比亞迪,技術才是硬道理,特斯拉擅長整個,高價買別人先進的東西組裝,然後賣更高價格罷了,電池電機等核心技術都是別人的,唯一優點是高度機械化的組裝能力,可這東西以後都會普及
-
4 # 周曉宇1997
價格擺在那裡,比亞迪老闆也說了,我們價格有差距。要是我也賣他的價格,分分鐘超過它特斯拉。事實卻是,他既沒有達到特斯拉的價格,也沒達到特斯拉的高度。
但是這個問題又不能簡單的說誰好誰不好。對比的角度不一樣,結論也不同。比如比亞迪最近推的model3。可不就是乞丐版嗎?動力,內飾,造型,續航都不行了。同價位的比亞迪就好很多。再看modelS呢。比亞迪又得扔了是吧。
動力的能力特斯拉更強,續航應該差不多,智慧系統特斯拉更強,國內適應性比亞迪更強,價格比亞迪更有優勢。
-
5 # 阿里巴巴35551681
談技術比能耗?一臺特斯拉的錢可以買5臺比亞迪!而且炒到天價的特斯拉居然一直虧損?別說跟比亞迪去比了,特斯拉就連知豆也比不了!跪的太久不一定是你的錯,但該站起來的時候你還要跪就是你的無恥了!
-
6 # 哥是灰太狼
特斯拉是電池管理技術牛。。更能壓榨電池的效能。。不過安全性就沒那麼高。。。而比亞迪就是安全。。不過效能只控制在和油車相當的程度。。。。。不懂的別bb 比亞迪電池不安全國外公交系統會採購?!日本會採購?!特斯拉和比亞迪一起競爭美國的儲能電站會是比亞迪中標?!跪的都沒有腿了!!!
-
7 # 黑咖啡132614969
簡單來說都不牛 都沒突破性技術 特斯拉用的是索尼的電池 技術是日本的 特斯拉是整合一些科技網路的什麼 開創了汽車製造的新的視角 整體來說還是傳統汽車製造 比亞迪電池用是自己的 嗯 技術也是自己的 不過那技術那低啊 正是這些電池廠綁架國家發展 如果用先進的科技電池都是國外的 用國內的電池只能是這些低技術的 不用這些電池廠 立馬倒閉 大量的資產損失 大量下崗工人 至於他們都研究的高科技 基本上都是技術沒過關不具備量產的 即使能量產也是價高的難以接受
-
8 # 滄海一笑121613606
論老闆來說,馬庫斯比王傳福牛,馬庫斯玩火箭衛星高速列車比王傳福玩儲能電站雲軌公交車高階不少,從另角度講馬庫斯更多是個商人,不斷炒作概念吸引投資市值超通用,王傳福更多是個企業家,不善炒作,說出來的基本都實實在在變成了產品。論企業來講,比亞迪的電車都是比亞迪實實在在自己做出來的,特斯拉更多是整合別人的東西組裝。技術上講比亞迪的核心專利位元斯拉多。價格上來說比亞迪的車價格位元斯拉便宜得多,更容易讓人接受,如果外觀更炫點,不位元斯拉差多少。比亞迪可以造出特斯拉只是加點成本的事;特斯拉卻無法造出比亞迪,成本無法降低。如果特斯拉不解決電池安全問題,估計各個車企都大為推廣生產電動車後,就沒特斯拉什麼事了。
回覆列表
技術領域比亞迪超越特斯拉-營銷能力特斯拉完爆比亞迪內容概述:「比·特」三電技術水平差距,營銷方面比亞迪的絕對劣質分析。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美國車企特斯拉與中國企業比亞迪似乎是對冤家,關於誰的技術更強的問題喋喋不休的討論了太久。
然而事實從來都是特斯拉的技術落後,但是不能否認特斯拉在營銷方面有巨大的領先優勢;而且作為外國汽車品牌本就有先天優勢,因為中國產汽車的起步確實比較晚,早期合資與進口汽車的技術是有相當程度領先的。
雖然在工業4.0時代的技術進步速度會很快,中國製造早已今非昔比,但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偏見卻很難改變;對於外國品牌汽車的盲目追捧是比亞迪汽車,以及諸多中國產汽車總是被差評的原因。
在此基礎之上特斯拉又善於營銷,埃隆馬斯克本就是資本陣營中的弄潮兒,分析使用者心態與消費心理學可以說是爐火純青,所以特斯拉作為只有12年的年輕新勢力車企,品牌影響力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極其大的。那麼拋開品牌偏見不談,兩家車企的技術水平究竟誰更高呢?
電控技術特斯拉由於核心的電池與電機均無自主研發生產的能力,推出不久的永磁同步電機水平也不夠高;所以營銷的重心放在了對「電控技術」的包裝,比如電池管理技術與自動駕駛系統。
然而電控的核心是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也就是縮寫為IGBT的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用這種電晶體與續流二極體通過橋接封裝的成品,是模組化的功率半導體。這是電動汽車、高鐵動車、充電樁等等與電驅有關的核心,在汽車領域本成為車輛的中央處理器。但是特斯拉既沒有研發生產能力,同時選擇是的產品水平也不夠高。
特斯拉選擇的是「德國·英飛凌半導體公司」推出的單管,英飛凌的前身是西門子的半導體研發部;其技術水平在汽車零部件企業中是不差的,然而特斯拉選擇的產品卻級別不高,標準還是西門子掌控階段研發的單管,封裝工藝也已經有些落後了。
之所以會有這種選項,原因在於單管的成本要比模組化產品成本低很多;如果將上百個電晶體升級為模組化產物,車輛的製造成本可以上浮接近一萬元。這就是特斯拉的真實水平,參考實際情況中電池組的故障率(與失控率),似乎給出任何好評都是不客觀的。
重點:自動駕駛系統目前並不夠穩定。保證自動駕駛安全的基礎,是系統robust能力足夠高;可理解為執行系統不會出現BUG,硬體故障概率極低,且故障並不影響車輛的應急安全制動等等。同時車輛要做到足夠高的網路安全防護,說白了就是保證車輛不會被遠端入侵併控制。
然而這種水平別說特斯拉做不到,比亞迪聯合諸多IT領域的行業巨頭,包括谷歌公司的無人駕駛汽車都做不到讓這種系統足夠安全。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作為極度複雜的工業產品,汽車本身是故障率足夠高,比如優秀的車輛的PPH(百車故障率)也要在100左右,僅此一點就決定了自動駕駛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網路安全問題對於自動駕駛汽車是最大的拷問,任何由人編寫的防護程式都能夠被攻破,這是沒有爭議的問題。特斯拉的防護程式是經過測試的,很多實驗室包括國內的某些知名機構,在測試過程中均實現了遠端侵入系統並進行駕駛控制。
如果此類車輛真的大量普及,比如特斯拉在美國宣稱要替代傳統巡遊計程車;一旦美國成為眾矢之的,會不會一些看似粗獷但是心思非常縝密的大鬍子哥哥,在千里之外通過網路讓特斯拉成為遙控“電·爆”車呢?以特斯拉的動力電池水平,真的不需要其他什麼的可燃物了,因為特斯拉裝備的鎳鈷鋁電池能量密度足夠高。
電池電機1:特斯拉目前有兩家電池供應商了。主力車型均使用「松下·鎳鈷鋁」,這種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是非常高的,優勢自然是少量電芯即可實現理想的續航能力。但是這種電池的熱失控極限溫度很低,不足200℃就會造成自燃問題,所以特斯拉也才會成為自燃率最高的電動汽車品牌且沒有之一。
最新車型model3新款採用的是磷酸鐵鋰電池,供應商為寧德知名企業軸【CATL·寧德時代】;至此足以說明特斯拉的核心技術水平了,因為在鐵鋰電池領域目前水平最高的是比亞迪刀片型LFP,只是作為整車廠家並不適合選擇競爭對手的電池而已。
2:特斯拉主力車型使用的是非同步交流電機,這種電機的特點是體積大且效率低,相比永磁同步電機的轉化效率低10%~15%。而且即使這麼臺電機還是由臺灣的富田公司供應,但這也可以理解;畢竟特斯拉初期是以光伏儲能為主,2008年之前還是家默默無聞的小企業。
永磁同步電機是其自主研發,但採用的六極技術似乎也已經不夠先進;在電驅技術領域是中國產汽車領先,相比燃油動力的相對落後是不能相提並論的,所以特斯拉的水平就像是小鵬、蔚來等新勢力車企,成功是基於先進的網際網路營銷思維,與產品的技術並無絕對關係。
比亞迪水平電池-自主研發電機-自主研發電控-自主研發電動與混合動力汽車最核心的技術,比亞迪並不依靠任何供應商;其中IGBT也是車企中唯一打破海外技術封鎖的企業,第二家是打造高鐵的中車集團。在電池方面有抗衡寧德時代的鎳鈷錳酸鋰電池,同時有製造成本低、安全等級與使用壽命非常高,而且體積能量密度有明顯優勢的新型磷酸鐵鋰電池。電機採用永磁同步技術,最高轉化率可以達到97%,這在電機領域已經是標杆了。
除核心三電技術以外,比亞迪有能夠理想匹配電機動能回收系統的ESP,有大幅提升動能回收效率的超級電容技術;在混動技術方面能夠以並聯式PEHV實現串聯式增程,同時以不同的電機佈局打造各型別的四驅系統,車輛的操控極限與效能表現幾乎無可挑剔。
所以在技術層面比亞迪遠超特斯拉,王傳福曾經說過的“分分鐘造出特斯拉”被視為戲言;然而漢EV四驅版的綜合品質是超越models的,重點是這個車的價格僅僅是重合model3,但是這些車的評價為什麼沒有特斯拉高呢?
總結:主觀因素不再贅述,造成比亞迪評價不夠高的核心因素,其實包括其產品規劃與營銷水平的低。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規劃燃油動力和新能源汽車,在燃油車主導市場的階段大力推廣混動和電動;在電動汽車形成影響力後,反而又把重心放在了燃油汽車陣營。
品牌人設搖擺不定,不打造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走量車,以先進的技術為資本堆疊技術,推出一些超越行業平均標準的、非常先進但是價格偏高的車輛,這些都是比亞迪銷量不夠理想的原因。但是就事論事討論技術的話,特斯拉在比亞迪面前是「使用者和供應商」的角色,比亞迪有一天做不好主機廠,一旦轉向供應商則會特斯拉的最佳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