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敖華

    從接受知識方式,大學老師講授,提綱結領,講重點,難點,把基本概念交帶清楚。學生課後,要閱讀教材及參考書籍,量大。即從聽覺為主獲取知識轉到聽覺加視覺,來獲取知識。聽以進大學後要自覺實現這一轉變。看書,作業,

  • 2 # 靖王

    大學是校園到社會的過渡階段,是中國孩子培養社會屬性的關鍵階段。

    大學時期不僅僅要學習,還要學會社交,學會戀愛,學會初步的人生規劃和職業認知。這個時段的孩子逐漸開始有階級意識,職業意識,這段時間提高情商和表達能力也非常重要。

    大學是一生中最“自由”的時光,也是自律養成的最關鍵階段。因為前有家長老師管,後有上司老闆管,只有大學階段,幾乎沒人會來嚴格的管你,因此很多人荒廢了大把時光,到頭來後悔。

    高中到大學的區別,在於你如何度過大學時光。若是豐富精彩,充實奮進,就是會讓一個人從孩子,變成一個成年人。若是渾渾噩噩,就可能會從一個孩子變成一個巨嬰。

  • 3 # 石光下的美好

    從高中到大學的轉變很多,學習不再那麼忙了,不用再無休止地刷題,沒有人天天盯著管你了......

    最主要的轉變,我認為,是觀念的轉變——

    要從一個習慣“要”的人,轉變為一個學會“給”的人。

    一個人從小到大,習慣了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習慣了要吃要喝要紅包,不用考慮經濟的問題。因為,國家要培養人才,家庭要培養人才,就必須要付出,滿足孩子的“要”。

    但是到了大學,一個學知識學技能樹立三觀提升素質的地方,必須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能夠反哺家庭、回饋社會的有用之人,在觀念上,要學會“給”。

    學會“給”,學會“給得起”,所以,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增強生存的本領,鍛鍊適應社會的能力等等。

    大學是一個過程,過程有輸入,有輸出。輸入就是學校所提供的教育資源,輸出就是學生自身生存本領的提升,這個過程,是一個創造價值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學生自己去錘鍊。

    當你離開學校的時候,會有一份自信,能向自己的父母回報孝心,能向社會證明自己的價值,能給予身邊的人一點幫助,一份力量。

  • 4 # 職業規劃黃老師

    從高中到大學,有發展、有躊躇、有質疑,但不可否認,最顯著的是成長。

    1、變得獨立,是雛鷹展翅翱翔的必修課。第一次遠離父母這麼久,起初我多少有些難過和逃避,甚至想回家。經過與同學、室友的相處,我漸漸拋下了初來的恐懼與膽怯,認真體會我的大學,我的生活。從那時起,我變得更加獨立。

    2、變得勇敢,是改變自己,丟掉過去的第一步。高中的我,不希望被關注,卻又想擔起重任。步入大學,軍訓是第一課。某天,教官詢問有沒有主動帶隊的同學進行組織訓練。我蠢蠢欲動,卻又羞於表現,沒有舉手。一名女生大聲說:“我想試一試!”在她的帶領下,訓練十分充實。那天我想了很久,在全新的起點上,我應該和過去懦弱的自己說再見,抓住機會,勇敢表現,努力爭取,不留遺憾。

    3、變得心懷理想,有朝一日實現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著名商業家、企業家安德魯·卡內基有言:“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的成敗都取決於此。”進入大學後,與外國語氣息的不斷交融,讓我更加堅定了自己成為一名出色翻譯的夢想。因此我決定從大一開始,立足於為翻譯事業而努力,以此提醒自己,督促自己,時刻不忘初心。胸懷理想,堅持就是勝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辨別人間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