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黑馬王子PPP

    上課就是為了考試嗎?不完全錯,這就是現在大學教育的現狀!

    如果你有更喜歡的東西,而且保證期末可以不掛科,大膽可以不上課啊,平時做自己的喜歡的東西。

    說白了,大學學習的東西進入社會能用多少?

    關鍵的是,你要學習優秀老師的思維方式,怎麼高效地解決問題!用人單位要不要你就是看你能不能幫人家解決問題的!

  • 2 # 學通達

    你好!至於有沒有必要上課?我認為,肯定是有必要的,下面是有關我的看法:〈一〉首先,大學裡的確會出現“辛辛苦苦一學期,不如考前一星期”的說法,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學成績採取的是一種“平時成績+考試成績”計分方法,其中,平時成績佔絕大部分。單從這一個方面看,你還是應該去上課,因為大學裡假如掛了課,不僅要重新參加考試,而且,校園內相關獎勵都可能將與你無關,例如,獎學金、助學金、個人榮譽證書等。〈二〉學習的最終受益在於你自己,還並非是由分數來衡量的。在中學讀書階段,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可能都會以分數來去評價一個學生的好壞,以至於有些學生會採取一些“小聰明”的做法來獲取更高的分數,來獲取老師的信任。但是,你應該明白,那樣做的話,對他真的有好處嗎?同時,如今你已經進入了大學,應該著重注重自身的專業知識,而不是為了最終成績去學習。如果是那樣的話,也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因為你每天不斷地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並且,考前一個星期想要把一學期的知識學好,我想,除非你擁有超強的執行力和個人天賦,才能達到這點要求。所以,綜合看來,選擇繼續上課是最佳的選擇。

    大學是連線社會的橋樑。也許你當前所選擇的專業可能並不是你所喜歡或者今後要從事的,但你應該找到自己喜歡的專業,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地去努力。這樣,在今後畢業招聘會上,不至於出現向所有來招聘的企業都投份簡歷。同時,在大學裡,你會收穫到你意想不到的結果。所以,珍惜大學的時光,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對你個人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加油!

  • 3 # 汽車喵

    “平時上課不怎麼聽,到考前一兩個星期開始瘋狂突擊,最後能及格甚至拿高分”,這是很大一部分大學生的學習現狀。也正是因為只要透過考前的一星期複習就能和平時認真聽課的同學一樣不掛科,很多同學認為自己掌握了大學裡考試的技巧,開始認為平時也沒有必要去上課了。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原因有以下幾點。

    1.平時成績很重要

    大學期末成績不僅是看最後試卷的成績,還要加上平時成績。一般平時成績佔30%期末70%,這30分是比較好拿的,如果你三次點名都沒到,老師可能會直接讓你不能參加期末考試,那到時候想考前複習都沒有機會。如果你期末想要拿高分,平時成績也很重要,而且也是很容易拿到平時分的。

    2.考前複習都是短時記憶

    記得課程比較多的時候,我總是用一兩週的時間複習完一門課程,而且最後還能拿到不錯的成績,在考前複習巨大的壓力下,平時看不懂的地方突然就懂了,就算不懂還可以透過刷題來拿高分,所以期末拿高分與平時學不學幾乎沒什麼關係。但是越到後面我才發現,以前透過考前突擊這種方法拿到高分的課程,我竟然一點印象都沒有,老師在講到那門課程時,我都不知道我學了些什麼。我想,這是因為考試複習都是靠短時記憶,過一段時間就忘了,這對我們知識的積累沒有任何幫助,不利於我們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框架。

    3.學思結合,效果更佳

    平時學習時間比較充裕,花一點時間把這一週的課程溫故一下,想一想老師上課講過的重點,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大致知道最近學了些什麼,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學習的時間裡進行充分的思考。學而不思則罔,考前複習時間緊張,根本來不及思考,大多是填鴨式的學習,無法做到學與思結合,學習效果不好。而利用平時上課下課的時間進行一定的學習,有助於我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就算考試完對這門課的印象還是會比較深。

    結語:大學生活比較自由,一個班的同學或許平時只有上課的時候才能在一起相互認識,大多數時間都是各幹各的,很少能聚在一起,透過課堂的相處,可以增加同學之間的相互瞭解,也可以瞭解每一個老師的教學風格和為人,在以後選畢業設計指導老師的時候心裡也有大概的判斷,平時不僅可以與老師討論這堂課的知識,在其他方面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與老師進行交流。大學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最後的成績,更重要的是學到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專業素養,對以後的工作和自己專業的瞭解會更加深入。並且,在課堂上老師講的不僅是來自課本的知識照本宣科,還有很多拓展的課堂外的知識,老師也會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對我們也很有幫助。所以,雖然流傳著“辛辛苦苦一學期,不如考前一星期”的說法,對於大學生來說,平時上課還是很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學校規必須要背下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