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六月工作坊

    當老師也是進入社會了,不再是象牙塔裡的學生,也會有工作壓力,有領導和同事,有人際關係。

    所以,人生沒有逃避,人總要長大。

  • 2 # 使用者重學

    作為一名老師能夠有豐富的社會經驗當然好。但是作為大學畢業生後直接當老師,可以在大學未畢業的學歷裡面社會經驗和理論知識兩兼顧呀。

  • 3 # 親子心理蓮子說

    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現在的大學其實本身也是一個小社會。

    儘管如此,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先入社會,再去當老師。原因有以下幾點?

    1.社會比學校更復雜,在社會上可以得到更多的歷練,再去教學,自己的深度和豐富程度不一樣。

    李詠沒去世之前,回到了傳媒大學,當主持系的老師。這樣的老師,學生就很容易服,他講的話,學生也容易聽進去。試想,如果是一個從來沒有做過主持工作的人,來教你如何做好一個主持人,也許他的理論講得天花亂墜,但你在內心會不會有一個質疑的聲音?這些方法究竟有沒有用?如果這麼有用,你為什麼不去當一個主持人呢?

    更關鍵的是,在社會的歷練裡,老師會把很多學到的知識去使用,有一些就會發現有效,有一些就會發現無效,再去跟孩子講的時候,那是老師的感受,而不僅僅是一層理論,理論沒有辦法深入人心,而感受可以植入人心,去帶領人。

    2.在社會上打拼過,更容易理解孩子,能帶著同理的角度去解決孩子的問題,進而引導孩子。

    中國有一句老話叫站著說話不腰疼,如果老師沒有經歷過社會上的磨難,當孩子們在這個社會上生活,遇到各種挫折的時候。老師就很容易盲目去鼓勵,覺得那都不是個事兒。是的,很多事情可能從大處著眼,真不是個事兒。可是放在自己身上不一樣!所以沒有生活經歷的人,都是在看別人生活,很容易輕描淡寫。

    而作為老師,能夠去理解孩子,這是教育的第一步。

    比如,老師沒有經歷過獨自一人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身無分文,這樣的窘境。就很容易說出“錢不重要”這樣理想主義的空話。這時孩子就不願意,也沒法兒向你敞開心。

    所以看馬雲的演講,他提到,希望做點事,再回到學校,非常的認可。因為再回學校的時候可以教給孩子的,不是隨處可見的知識,起碼是一些經驗積累的方法和人生閱歷孕育出的智慧。

    3.經歷過社會上的各種人事物,迴歸校園會更加的珍惜。就好像一個迷茫的人,經過了很多嘗試,終於堅定了自己前行的路,這時候就會更加篤定,不受外在誘惑。

    很多人當老師,是幾經權衡後的算計,不是內心真正有熱情。

    有人會說,當老師有很多好處,有寒暑假,工作穩定,受人尊重,雖然工資不高,但是還有隱形福利…

    如果當老師只是為了這些好處,而並不是你的熱情。一定三思而後行!

    因為人這一生是單行線,你這一生太珍貴了,價值連城,不是這些算計的好處,能夠匹配的了。

    不妨大膽一點,到社會上走一走,你會發現自己的潛力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很多,而當你有了一定人生閱歷,再回過頭來,還認為當老師是自己的熱情所在時,再回歸學校,你的幸福指數會更高。

    因為回到學校,每一天的生活你都會知道是在幹什麼?你會充滿激情的去教孩子。這對你自己和對你的學生都更加負責任。

    人生不過匆匆百年,有夢就去追吧,反正終點已經等在那裡。而當你追求夢想的過程裡,覺得當老師才是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那就堅定的去做吧,跟名利榮辱無關,卻享受內心的充實和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暗戀了三年的大學同學,目前我沒車沒房,表白的話有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