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俊輝輝o

    很多人讀了那麼多年的書,居然連讀書的性質都不知道,只知道讀書就是讀教科書,也不知道自己該讀什麼樣的書。

    “教科書才是讀書,其他書就是閒書。” 這一句話,雖然說的學生不是最多,但是做的學生卻最多。也許是在大學以前,學校和家長,一貫認為讀書就是去讀教科書的,很多人還沒有從中走出來。

    的確,在大學以前我們所說的讀書,大概也就是讀教科書。可是,我們現在讀大學了,對讀書的理解,還能侷限在以前嗎?以前是為了考試而讀書,大學可不是為了考試啊!

    大學所講的讀書,並不是侷限在教科書,還有其他很多“閒書”。

    大學裡主要有三種人,一種人是從來不讀書的,一種人只讀教科書的,另外一種人既會讀教科書,也會讀其他書。

    不讀書的人,連教材都懶得去看,至於其他“閒書”也沒有什麼會去看到,平日裡在學校“好吃懶做“,過著”貴族“般的生活,這類人在大學純屬混日子的;只讀教科書的人,一直啃著教科書不放,以為其他的書都是閒書,這類人可能專業成績還可以,平時也能拿到獎學金,但是眼界和綜合素質明顯不高;既會讀教科書,也會讀其他書的學生,才是大學最需要的,因為他的專業成績合格,而且其他見識也多。

    每當有人問我:“大學不是專門去學專業的嗎?誰還有時間去讀閒書啊!”

    這一句話,在我看來,簡直是漏洞百出。我來拆分下句子,反駁下他。

    1.大學專門去學專業?學專業,無可厚非是必須的,但是專門,它割斷了與其他的聯絡,難道與你專業有關的東西,就不要學習了?沒有一個專業是孤立的,只要眼界低的人才會侷限在本專業裡。如果你想在專業裡取得成績,那麼你涉獵其他方面是非常必要的,正如一個學地理的人,如果不懂點物理的知識,上面RS、GIS、地球概論等方面的知識就很難學了。

    學科與學科之間,專業與專業之間,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都是有著聯絡的。況且作為一個大學生,除了專業知識值得去學習,另外自身的軟實力(思維能力、溝通表達、情商、興趣等)更值得去學習。你只知道讀教科書,缺乏怎麼去學習的思維,就是軟實力很低的表現。

    2.誰還有時間去讀?他以為大學的時間都要花費在專業上,這一種想法在我看來是很愚蠢的。讀了大學或者沒有讀大學的人都知道,大學生的課外時間是很多的。他居然說沒有時間?那麼多的時間,是拿去打遊戲了,談戀愛了,啃教材去了,考證去了,還是...?不管怎樣,大學裡的時間是很充裕的,你不原意花費時間去讀“閒書”,那又怎麼說沒有時間去讀呢?

    3.閒書?如果你說課外的書,都是閒書。那你覺得大學的圖書館是幹什麼用的?依你而言,圖書館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圖書館的書都是閒書了。圖書館裡,那麼種類豐富的藏書,本身就是一比寶貴的財富。

    你在圖書館裡,看見過幾本教科書?至少在我看來,很少出現教科書的。因為它更多的體現思想性、生活性、有趣行。而不像教科書一樣理論化、格式化,讀起來難免枯燥無味。

    教科書上面的知識,是濃縮的。我們要想在教科書裡取得真正的領悟,必須藉助於課外書籍。教科書上的知識,對於學本專業的人都是“平等”的,因為所在本業的學生都可以去學習。而課外的補充,才是我們超越別人的所在。

    有句話說的好:“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都是在課外造成的。”是的,我們知識的積累程度,眼界的大小等,都是在課外拉開的。我們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只是看了老師們念過的PPT而已,而知識的消化、補充和應用,離不開課外的實踐和學習。

    很多人習慣坐享其成,教材上的知識都擺在那裡,拿著啃就行。在很多學生的眼裡,編寫教材的都是成功人士。是的,他們至少是在學術中有所成就的。

    2010年創辦中國第一家軟實力教育企業的劉興奇在《異類》裡說:“現在很多人貌似也喜歡追求知識,因為他們都苦哈哈地去追著成功人士問,唯獨忘了讀他們的書,活了一輩子也不知道怎麼去學習。”

    可是,編寫教材的人,只是成功人士的一部分,教材不等於生活,也不等於學術。還有其他很多很多各門各類的的成功人士,學習他們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看他們的書籍,以及你所認為的“閒書”。

    此篇我的核心方法論:

    1.我們既要重視教材,也要重要課外閱讀(專業和非專業的相關書)。

    2.最好進行學習的地方,就是去圖書館和社會實踐。

    3.多看“閒書”(非專業的書)。

    我的回答到此結束。

  • 2 # 追太陽的空舟

    舉個例子,當你失戀時,你會摘引詩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過得今宵去。”“落花有情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我拿真心向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而不是千萬遍的呼喊:“藍瘦,香菇!”

  • 3 # 南憶先森

    非專業類教科書就是讓大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些、使大學生的能力可以都到提升、非專業書中現在你可能用不到、但是以後就可能是非常有用的東西

  • 4 # 書說新語

    專業之所以出現,是從社會某個領域分離出來的,那麼歸根結底,讀書是瞭解社會各個領域方面的知識,而專業相對來說還是非常侷限的。現在的社會,每時每刻周圍發生的經濟變動,政治政策,科技變革,教育政策哪一項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果還僅僅關注自己那專業領域的東西,眼光勢必是狹隘的。也只有當你去讀不同領域的書時你才會發現很多有用的知識,很多問題可以用其他專業的知識解決。多讀書才會發現自己知道的實在是太少了。

  • 5 # 上官紫辰

    我覺得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首先我們先看下題目,說的是為什麼大學生要讀非專業的書籍。條件限制在了大學生。一,是說明大學這段時間,是我們有充足時間去擴充套件自己知識體系的一個時間段,因為他不想大學以前,你的自由時間是很少的,而且你的學業壓力也是很大的;而當你踏入社會後,你可能給自己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所以這個大學這個時間段,是很好的學習時間;二是對非專業的書籍,這個就對很多人來說,覺得,我只要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就好,其他的無關緊要,其實不然,你的知識涉及範圍越廣,在你以後進入工作生活中,你會覺得越有用。

    下面,我說一下,我的看法。為什麼要去讀非專業的書。

    一、轉換思維模式。

    進入大學以後,我們所選擇的專業,就把我們徹底的分為了理工科和文科。而讀一些非專業的書籍,就是對於你思維模式的一種轉換,與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訓練。理工科的學生,嘗試去讀一些文科類的書籍,比如經濟類,歷史類,或者文法類,且不說你要真的讀出或者研究出什麼名堂來,就是你在工作時,可以保證自己的權益,也算是讀這些書的作用嘛。文科生呢,去讀一些計算機,或者一些基本的原理書,你在工作的時候,可以拿的出手,也是對自己的幫助啊。往深層次說,如果我們只是每天進行枯燥的專業學習,你會發現,時間長了,自己就會有些莫名的跟不上變換的步伐了,而多一種思考方式或者思維模式,你也許就豁然開朗了,說不定還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二、增加自己的知識範圍儲備。

    多看些非專業的書籍,也許大家我覺得沒有用。但是你想一下,以後你進入到社會,公司或者你與領導同事之間,有些聚會,聯誼,或者活動,大家都在說著自己的經歷或者故事,而你只會自己的專業知識,你是很難融入到他們的談話之中的。相反,如果你各個方面的知識都有些瞭解,不說是深入的交談,至少你是不會去坐冷板凳的。而此時,也是你給同事或者領導展現自己才華的時候,時間長了,他們都會覺得,你很棒,很多知識你都可以談的來,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會是很吃香的。

    再說得深一點,那些發展很好的人士,都是以自己的專業為精,然後用自己的其他方面的知識向外輻射的,這樣看來,他是可以做到很靈活的作用他自身的特點,創造更多的價值的。

    總之呢,我覺得,多讀書,專業與非專業同時學習,肯定是會對自己有好處的。你要相信,每一個你認真學習,品嚐的書籍都是有它自己的作用,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的

  • 6 # 文武之道定乾坤

    .

    01

    .

    人的一生是豐富多彩的,如果一個人只閱讀專業類的書籍,就猶如只吃飯不吃菜。

    .

    02

    .

    如果只閱讀專業類的書籍,那麼說明一個人非常的務實,而閱讀非專業類的書籍,是務虛。

    務實是戰術指導,務虛是戰略思想。

    我們要在戰術上重視敵人,在戰略上藐視敵人!

    .

    03

    .

    專業類的書籍,誰讓一個人瞭解技術,非專業類的書籍,是讓一個人瞭解社會和人的本性。

    舉個例子,馬雲說過,他不懂技術,但是它懂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爸爸不同意自己在大學期間找男朋友怎麼辦?而且自己已經有男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