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劍江湖

    原財政部直屬學校。招收分數比較高,實力也比較雄厚。校友資源豐富。

    中央財經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家舉辦的第一所財經院校,在50多年的辦學過程中始終得到了黨和國家三代領導集體及教育部、財政部領導的特別關懷。

    1949年11月6日學校成立時的校名為中央稅務學校,1951年改稱中央財政學院。1952年全國院校調整時,將北京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的財經系科併入我校後更名為中央財經學院,直屬高教部領導,後改由財政部、人民銀行總行領導(“文革”後改為財政部一家領導),校名改為中央財政金融學院。1996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中央財經大學,2000年2月獨立建制劃歸教育部管理。

    學校的基本任務是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培養政府財政稅務部門、金融保險機構、公司企業單位和大專院校、科研機構所需的管理和教學科研高階專門人才。學校本部位於海淀區學院南路39號,在海淀區清河和石景山區福壽嶺設有兩個分部。

    學校在校生15000餘人,其中全日制學生7122人(本科生5205人,研究生1917人),留學生和港澳臺僑學生320人,函授、夜大生7000餘人。

    全校教職工1040人,其中專任教師563餘人,有教授、副教授300餘人,並擁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知名學者和專家,此外,還聘請了百餘名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擔任學校的客座教授。學校擁有語音實驗室、計算機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較為完備的現代化高等財經教育所必需的教學設施裝置。

  • 2 # 柚実彩

    學霸超多北大清華落榜生也不少 男女比例不多說

    財經學校都一個特點 急功近利

    快考研了 學霸在衡量去上課好還是去圖書館自習好 如果覺得去自習好就逃課 學渣們在期末時抱學霸大腿跟老師套近乎。。。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

    中央嘛 校友一般都去體制內了 財政部審計署啥的 四大也不少 去外企的一般都是外經貿的吧

    中央兩個字絕對是種菜大學最有力的招牌 一部分人也靠關係而不是實力上位

    大學作為一個平臺也會提供很多機會但這些機會是不是屬於你呢 可能更多時候只給你一張文憑

    在北京找工作還有清華北大的人呢真不好說

    富二代官二代和老百姓比也不多 作為一個以後要養家的老百姓選擇種菜大學還是不錯的

  • 3 # 王銳想和你說

    2016.6.25,畢業了。今年畢業的這一屆,沒趕上沙河的圖書館,沒趕上據說明年就要裝空調的南路校區,但是趕上了一場北京戶口指標突然收緊的措手不及……這麼說來大概是不幸多一點,但是在畢業典禮上聽見校長講到關於空調的那些事兒,還是稍微有了點信心,覺得我財大概還是在向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只是大概速度會慢一些。同期畢業的同班同學,不論是個人實力過硬,還是沾了中財這塊招牌的名聲,總之去向大體還算不錯。而且在商科沾邊的領域,校友大概也算不少,也算是不得不承認的一種優勢吧。這個答案,感謝謬讚,在下覺得自己說的也不甚客觀。初稿寫在兩年前,經過了研究生上課實習找工作的日子,大概逐漸沒有那麼偏激,用外校朋友的話說,感覺“你被體制化”了。 中財這個學校確實有著如同很多高校一樣的相當嚴重的官僚作風,辦事流程繁瑣效率低下(尤其畢業就業階段相關戶籍檔案的手續非常非常噁心,當時上研時候因為是本校對本校所以沒經歷過這一堆,如今天天為了某些手續和學校相關部門溝通真的非常非常噁心……就,吐個槽);硬體上設施的各種不完備,包括這半年來南路校區唯二的兩個食堂中的大食堂裝修改造,不光吃飯的選擇空間和物理空間相當緊缺,食堂前那條路被封死也造成了交通不便……這些客觀存在的弊端都不是用“情懷”兩個字可以掩蓋的,就算這是我的母校,也必須承認他的缺點。收到過一些私信,問專業選擇的,問學校選擇的,問就業的,在下能給出的建議真的少之又少,一方面個人眼界和經歷有限,另一方面在下並不瞭解提出問題的你。雖然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很樂意解答,但是最終的建議,還是多聽多問,多獲取一些客觀的資訊和見解,然後做出自己的選擇。每一個看到這裡的人,祝好。

    2016.3.14,一個簡短的更新。昨天陪朋友回沙河參觀圖書館,簡直大寫的好評。硬體上確實過得去,而且讓人有種人文關懷的感覺。雖然說目之所及感覺這麼執行的圖書館肯定特別費錢,而且花的大概都是從我們南路這邊剝削下來的(噓),但還是覺得看到這樣的圖書館建起來,對我財的未來又多了一點點信心。真心的希望,不只是硬體,軟體也會越來越好。然後親愛的學弟學妹們,在這樣的物質基礎之上,也可以越來越好。圖書館使用體驗指路使用中央財經大學沙河校區新圖書館是怎樣的體驗? - 金融用朋友的話說,想當年要是有這樣的圖書館我GPA還能再上一個點!

    很多人都問說考研讀研到底是為了什麼,一年多之後的我現在也依然沒辦法講明白這個研究生讀下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價值到底在哪裡。如果說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學術水平,那我坦誠說這一年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專碩只有研一有課程安排,研二完全用於找工作和畢業論文)並不能算是給本科階段學到的專業知識有什麼本質的提升。至少課堂來說是這樣,但是如果能跟隨比較好的導師做一些專案,或者自己確實願意鑽研深造的話,研究生階段確實能接觸到更多的老師和學術資源。換言之,如果你想,都是有機會的。但是想不想,在想不想的基礎上進一步做不做得到,就是另一件事。因為基本上大多數的人,讀研都是為了找個更好的工作。但是,此時此地眼下來看,現在我們讀研的這一批人,和兩年前本科畢業時候就去找工作的那些同學相比,並沒有好到哪去,甚至不如當時。因為現在的經濟狀況,太差了。找工作的局勢太難了。然而這並不是當初決定讀研的時候可以預料到的,所以身邊,後悔的人有之,想著“畢竟我們比那些人多一個學歷,以後發展空間會更大”的人也有之。整個環境其實很浮躁的。我們這一級,之前說只有研一有課程安排,但是真正能好好在學校上滿課的人,不算多。研一的兩個學期,學院本來考慮到我們需要出去找實習,已經把課程主要安排在了前大半個學期,然而還是很多人上著上著課就跑出去實習了。大家都明白,找工作才是最終目的。我們這個專碩不是學術路線,讀出來基本沒有人會上博,這兩年的時間,也就是為找工作的一個緩衝墊而已。偶爾也有學弟學妹問我對考研的看法。對於我自己,我沒後悔也沒必要後悔,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就只能盡最大努力做下去。但對於他們我也給不了建議,因為誰都不知道一年後兩年後的就業形勢到底如何,這個時候已經不是一碗“提升自己”的雞湯可以騙得了越來越清醒的畢業生們。再加上中財是這麼一個務實到了極致的學校。能給你的,或許就是個文憑而已。至少在這個清北人壓制下的北京找工作的市場,這個文憑的含金量,不好說。最後,我不是勸看到這些文字的任何人放棄追求任何事。只想說,保持清醒,看清自己想要的,看清路上有什麼。

    等找到合適的工作再來三更。畢業季,祝各位武運昌隆。

    =========================================先引用一句話。“這輩子不後悔,下輩子絕不這樣過。”對,就是這種感覺。今年剛剛畢業,回頭想想這四年經歷的事情,不能說不夠精彩,不能說沒有意義,但是整個過程,很辛苦,再加上我本身並不是一個很厲害很能應付各種狀況的人,大學四年的體驗,並不算好。有種“明明都能拿到差不多的經驗值和掉落道具,我卻選擇了一個不太好打的副本”的感覺。但是在種菜的四年給了我很多獨一無二的東西。我不後悔。個人情感可能有點多,所以我匿了。下面慢慢講我自己的體驗。————————————————————首先,在中財,絕大多數人和事情都是“目的指向型”的。上課、自習、點名、回答問題、和老師問問題套近乎——為了成績參加活動、參加比賽、學生工作、志願者、社會實踐——為了綜測(綜測這點等一下我要單獨說)其實這倒是無可厚非,因為大多數學生的目標都是“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只不過有些人努力的更加用力一點,有些人懶散一點,就產生了學霸和學渣的區別。但是問題在於,當你所處的整個環境都是用這種思維方式來面對周圍的事物和評價標準之後,人就不可避免的變得功利。就好比說,臨近考研的時候,有的人就會衡量“在班級聽課我能得到什麼,去圖書館自習複習考研我能得到什麼”,當他覺得後者的價值大於前者之後,就會義無返顧的逃課。這是某些學霸的情況。然後對於學渣,也是一部分學渣,就會出現在期末的時候拼命找老師套近乎、找學霸抱大腿套重點的情況,想用最急功近利的方法獲得自己的利益。在除了學習之外的情況也是一樣。因為中財有一種非常特立獨行的“綜測評價系統”,在這個測評體系下,學校裡的很多活動、比賽都是和綜測掛鉤的,所以很多人在參加活動之前會詢問“加不加綜測?”當然,參加任何活動,除了活動本身給人帶來的收穫之外,能獲得綜測加分固然是好事。但在我從大一到大四的這四年,慢慢見證了從一開始我們參加活動還不敢問“加不加綜測”,怕別人覺得我們動機不純,到會找人打聽,到班委發下來的通知都會有加不加綜測的附加說明,到活動宣傳資料就會註明加不加綜測……看到這種活動本身一點一點變質的感覺,總讓我有一點悲哀。然後說說這個綜測。我願意相信在這個制度制定的初期,校方一定是出於好的意願,希望可以有一種科學、公正、合理的制度來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各學院其實是有各自的加分細則的,真的很難實現公平(筆者親自見證了有從其他學院轉專業到我們學院的同學,其原學院第一年的綜測整體水平都低於我們學院,明明是很優秀的學生但綜測卻很低,因此就在保研總評中引起了很大爭議),而且越來越發現其實可鑽的空子應有盡有,用這個制度衡量出來的,並不一定是真正優秀的那些人。然後這個綜測有什麼用呢?每年的獎學金、保研資格、優秀畢業生名額。對於第二點,筆者有話想說。個人覺得中財在某方面上真的無愧於其“中央”的名字,完全體現了在體制作用下,一部分人憑藉“關係”而非“實力”上位的情況。或許你會說,這種事情在哪個學校都有。但是,至少在筆者見到的範圍內,和在與其他學校的同學交流的過程中發現,這種事情,比其他學校真的要多,也更加……怎麼說呢,公開的秘密?秘而不宣?整個班級甚至學院的人都知道其和誰有親屬關係,其明明不學無術而歷年的成績裡有多少水分,其獲得的各種學術資格參賽名額是透過什麼渠道特批,最後又怎麼就保了研……這是在下親身經歷。只是暫時還沒想好要不要說。用一個學姐的話說,“像保研名單之類的,在結果出來之前,不要猜了。一定和你想象的一點都不一樣。”用一個同學的話說,“XX學院專注坑自己學生三十年。”當然,這裡指的是坑“普通同學”。我要承認,在中財學習確實能有很多的機會,在某種程度上能給你提供見世面的踏板,但是這些機會是屬於誰的,在去爭取之前,值得猶豫一下,停下來想想。我覺得,中財並不具備那麼高的人文情懷,來關注“最廣大學生的基本利益”。我說這些,並不是想說那些去追求卓越、追求更高層次的學生們“不自量力”,我是想說,在邁步之前,你要考慮,一旦落下來之後,會怎麼樣。很可能面對的就是個沒有後路、沒人管你的境地。至少在我的學院裡,對各種比賽競賽十分推崇,但是當你在過關斬將的路上半路鎩羽,從老師們到輔導員是不會考慮“我在之前的活動中付出了很多精力,所以在某些方面做得有所欠缺”這種理由的。其實這就是最前面那個“目的指向型”的道理——中財的普世價值是,“把有限的精力最大限度的使用在可以發揮價值的地方”。果然是財經類院校呢。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啊。

    寫了這麼多,回頭看看其實不一定能給題主帶來什麼價值,因為這些基本都是針對本科生活寫的。那就再胡亂寫一點,就當給看到這裡的小夥伴們解悶吧。

    說說我“不後悔”的地方。先來插敘一個比較推薦本科報中財的理由。嘛,畢竟有著帝都的地理位置優勢,畢竟有著中央的金字招牌,中財的學生來自天南海北大大的有,學生素質也是很高的。這樣,你就很容易發現周圍存在感比較強的三種人:學霸、有一技之長的人、思想有深度的人。中財學霸真的很多OTZ(尤其是幾個比較好的學院)……但是後兩種人也有不少。而且我覺得,後兩種人是能讓你的大學生活過的更加有意思和有意義的人。筆者算不上學霸,不過後兩種人都勉強沾個邊兒,於是也就慢慢會遇見在這些方面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也就很慶幸,幸好在中財見識了這世界這麼大,能遇見這麼多不同又相同的人。曾經有一段遇見很多不講道理的事情,參加比賽被人使了絆子,保研的時候遇見暗箱,那時候真的覺得大學挺黑暗的……不過也就是因為周圍有那麼一些人,他們和我聊了很多,也一起做很多有意思和有意義的事情,當然也有在給我加油讓我不放棄,才有了今天這個能在這裡心平氣和的講出大學四年的我。也算是別樣的體驗了(笑。

    所以,總結一下。中財並不適合那些太有稜角、太有想法的人。中財能製造出最精細的螺絲釘,卻沒辦法雕刻出形態各異的核舟。很有可能離開中財,會有很多人說,“感覺你像中財的”。是好事還是壞事呢?或許有好有壞吧。還需要每個人自己,和時間,來檢驗。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大學生談戀愛影響學習嗎,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