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漢鵬

    健康人格是指人格和諧、均衡、全面的發展,是與社會環境相適應的,既能為其他社會成員所接受,又能充分表現個體個性特徵的人格模式。青年大學生正處在立志、修德、求知的成長階段,具有健康的人格不僅關係到個體的健康與成才,而且關係到民族的未來與希望。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應包括以下五大基本特徵:   (一)正確的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的認識,以及自己與他人或周圍世界的關係的認識。具備健康人格的大學生最顯著的特徵是自我意識強,能客觀地認知自我,對自己的認識比較客觀、豐富和全面,並能做出客觀的評價,既能看到自己的能力和才幹,又能看到自己的不利條件和有限因素,總體上是能接納自我、瞭解自我,同時又能不斷地完善自我,在日常生活中能很好地調節自己的行為並與周圍環境保持平衡一致。   (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具備健康人格的人通常有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他們常常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保持積極、愉快、滿足、開朗的情緒,對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心。他們從來不會被眼前的困境所嚇倒,能夠勇敢地面對挫折和不幸,及時化解心理挫折和困擾。而消極悲觀的人常常看到的是生活的陰暗面,持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在工作或生活中,常常將自己遭遇的挫折過分誇大,遇到一點挫折就很容易情緒低落,習慣於逃避、怨天尤人,甚至全面否定自己,繼而自暴自棄。   (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   社會適應性是指對社會環境中的各種刺激做出恰當的、正常的反應,是個體在心理上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具備健康人格的人能在思想上和行為上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他們與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以一種積極開放的心態去關心社會、瞭解社會,發現和支援社會發展中的主流,具有社會責任感,敢於承擔責任。當與社會現實產生矛盾時,個體能夠勇敢地面對現實,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及時調整、處理好自身與外部環境的關係,表現出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四)人際關係和諧   人際關係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實踐中,透過物質上和精神上的交往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關係。人際關係的好壞影響和制約著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因此,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是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發展和完善的必要條件。具備了健康人格的大學生不會將自我封閉在狹隘的空間裡,而是樂於與他人交往,同時具備良好的交往技巧,在與人交往和溝通中,常以謙虛、寬容、誠實、信任、公平的態度對待他人,因而也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喜愛和接納,與人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   (五)樂於求知創新   人格健康的人在具備了較合理的知識智慧結構的基礎上,善於運用獨立的、全方位的、創新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常能透過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較好地預見事物變化發展的趨向。他們對事業有著頑強而執著的追求,工作熱情度高,且能把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結合起來,應用到實際學習和工作中。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探索精神強,且有膽識、有氣魄,勇於創新,善於創造。   三、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的途徑及方法   (一)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是大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前提   隨著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社會風氣對大學生的人格形成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社會正能量,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大學生的人格發展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健康的良好社會環境。同時,要加強社會反腐、打黑除惡的力度,加強法制制度建設,著力解決誠信缺失、公德失範等問題,盡一切可能抵制和消除各種消極、負面的因素,提升社會道德風氣,促進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   (二)家庭教育是大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礎   家庭是最直接的道德教育場所,家庭教育的作用無可替代。家長不能認為子女上大學了,已是成年人就放鬆對子女的道德教育,而應該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成才觀,透過電話、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微信等多種途徑加強與子女、學校教師和管理人員的溝通,爭取家庭教育的主動性,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引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此外,父母要加強人格修養,育人先育已。父母自身思想境界高、人格完整、品行端正,就是子女學習的最好榜樣,子女耳濡目染,會自覺地效仿父母的言談舉止,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學校教育是大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關鍵   大學階段是學生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更是人格培養和塑造的關鍵時期。學校開展的各項教育與教學活動對學生的人格培養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因此,為加強大學生人格教育,首先要轉變教育理念,重視人格教育。同時,引進優秀的人文社科課程,採取先進的、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方法,增強大學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其次,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教師要以身作則,不斷最佳化自身人格,形成高尚的、獨具特色的人格魅力。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其教育力量是任何教科書、道德箴言都無法替代的,對學生確立健康人格標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外,創造良好的校園人文環境。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會對大學生人格的形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透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主題教育活動或專項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助於學生實踐志趣愛好、完善知識結構,也有助於學生認識社會、知曉國情,塑造健康人格。   (四)增強自我教育是大學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保證   健康人格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實質上是道德個體的內化過程,即一個由他控轉化到自控的過程。這種道德內化過程,對於大學生健康人格塑造來說至關重要。可以說,只有透過自身的努力,才能建構健康的人格。由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斷研究和探索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培養強烈的自我構建意識,把外在的教育轉變為自身的需要,加強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從而形成健康人格。   總之,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人格是一項長期化和系統化的工程,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只有這樣,才可以使我們大學生的人格更加健康、更加完善。健康的人格有利於學生個體綜合素質的發展,也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無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大學都是全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