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時光匆匆微微甜
-
2 # 匯創科技
讀大學能不能改變命運主體不再大學,而在自己。
在大學裡,除了學習知識,我們還會接觸到一些為人處事,對事情的自主判斷等。成年的我們在大學裡不止是為了拿到那一張證書,更多的是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學習能力,處事能力,對未來的發展規劃等。
大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好的平臺,就看你怎麼利用了,用的好,可以改變命運。用不好,大學就是一個混吃混喝的場所。
多少人沒有上過大學,依然有所成就,多少人上了大學,依然是碌碌無為。
所以,大學能不能改變命運,關鍵不是大學,而是自己。
高考可以確定的說,改變了大多數人的前途命運,自國家高考制度實施以來,讓更多的人走上工作崗位,從農村走向城市,從貧窮走向足餘,高考雖然不能完全成就一個人的命運,但足以讓一個有機會博得生活的鐘愛,讓人生有了更多的選擇。
同樣讀大學可以改善今後的生活條件,但最為重要的是讀什麼樣層次的大學,用怎麼樣的態度讀大學。對於眾多考生來說,所考取大學的層次與自身在高中階段奮鬥的努力拼搏結果與高考成績相關,比較高的高考成績可以進入國家985、211以及雙一流高校,也就是說就讀大學的起點高,今後成功的機率比較大;就讀的高校層次雖然比較低,但不一定就不會成功,只要學生在就讀期間,根據個人專業情況合理規劃,抱定成功之目標,完全可以考研讀博,最好取得成功。
讀大學不是讀大學的“大”,而是要讀大學的“讀”。根據大學裡管理體制和學科設定,大學中的學科科研自由度比較濃厚,學生制度管理比不了高中階段,完全需要學生依靠自律,比較大學生成年了,具備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大學生要依靠自身的努力,紮實掌握專業技能,增強專業素養,規劃大學學業,在畢業之際才能夠有更多的就業選擇。
從2018年開始,部分高校開始加大大學生學業課程管理,對於個別不努力學習而致使掛科的畢業生不予畢業或者開除學籍。這也是釋放了高校即將最佳化大學生學業管理制度的一個訊號,警示極個別在大學裡渾渾噩噩的、學術學業態度不端的行為。
早在八九十年代,大學生一直比較“吃香”,大學生包分配,村子裡考取一名大學生,不管是專科還是本科,就會成為一件非常“光宗耀祖”的大事件。隨著國家高校體制改革,大學數量越來越多,高校辦學水平和規模逐步擴大化,國家對於高校開始擴招,高校對於人才選拔和錄取率有所提升,眾多的考生有機會進入高校就讀,每年高校的畢業生數量也明顯的增加,各地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進入瓶頸期。
近年來,高校數量進一步增加,截止目前全國共有各層次的高校數量達2688所(其中包括250幾所目標高校),而且部分高校的專業“幾乎”都是無限制的增設,大部分高校的專業多大六七十個,每一所高校根據自身的辦學層次和規模在盡力吸引考生選擇報考,一些國家著名高校各類學生總數在三四萬人,一些普通本科高院校在校生總數也要多達萬人,一些專科高職層次的院校學生總數多達五六千人。高校的學生總數與專業設定有關,高校專業設定與高校專業申報、學科體系設定的成本有關。文科類專業設定比較容易,所以一些大學開始幾乎是“無限制”的增加文科專業設定和申報,招生生源的增加,畢業生人數逐漸眾多。高校招生生源幾乎不受就業人才市場需求量的把控和調節限制,盲目的招生錄取和低成本專業的申報與設定,造成市場人才需求過剩,大學畢業生生就業現狀不容樂觀。
個別人對於就讀高校產生悲觀情緒,主要是源於嚴峻就業現狀。越是就業形勢不太良好,就業競爭激烈,就業壓力大,高校學生就業努力拼搏,來提升自身各方面綜合素質,才能在擇業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