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翠翠珠寶

    -06-16

    1.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水平,引導學生自我教育

    (1) 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

    首先,要正確認識自我,尋找自我價值。對自我有比較清晰、客觀、全面的認識。在評價自我時要積極的悅納自我,接受自我,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冷靜地對待得與失。要肯定自己的價值,珍惜自己的獨特性,在任何情境中都嘗試從積極樂觀的角度看問題,從長遠的利害作決定。

    其次,有效地控制自我。自我控制是大學生健全自我意識,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徑。大學生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立適度的自我期望,並根據現實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目標。制定目標要由近到遠、由低到高,循序漸進,逐步實現。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要提高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對自己能否成功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其強度影響著一個人是否積極地去應對特定的挑戰性的情境。自我效能感較強的人,能提高應對的成功率,反之則會造成特定情景下的行為障礙。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是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和堅強性格的一項重要措施。

    (2)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確立人格塑造的導向

    一個人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能對人生、對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持正確的認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適當的行為反應。大學生作為知識層次的較高群體,其正確的價值觀應該是:能正確認識人的本質與社會的關係,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有服務公眾,奉獻社會的精神;能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能把自身價值的追求融入社會需要和國家發展的要求中去考慮,在謀求祖國的振興中實現自身價值等等。大學生要把中國傳統人格中的精華作為人格塑造的精神食糧,認識到人的自我實現只有在與社會價值的相互並重中才能得以彰顯,如果過度追求與關注個人利益和自我享樂,則會影響到自我降發展。關注個體與社會的和諧互進,強調個體自我實現與社會發展並重的價值取向,倡導在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中實現個體的心理降與自我發展,為大學生降人格的塑造指明瞭方向。

    (3) 豐富知識,提高人格完善的能力

    大學階段是知識學習的黃金時期。隨著知識的積累,人自身不斷得到完善,所以,學習知識的過程是人格最佳化的過程,透過知識的學習人們可以提高自己的抽象思維能力,逐漸由直觀經驗型向理論抽象型發展,對自我和社會就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為降人格的塑造提供了保證。正如培根所言:“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無知容易粗魯、自卑,豐富的知識則容易使人自信、堅強、理智、熱情、謙恭等。可見,知識的積累與個性的完善是同步的,大學生除學好自己專業知識外,還應該加強人文修養,用豐富的知識充實自己。

    2.創設大學生人格完善的良好氛圍

    (1) 充分發揮教師人格魅力的榜樣作用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是人和人心靈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在這相互接觸的過程中,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其自身的人格對於青少年學生心靈的成長和人格形成無疑具有深刻的影響。而這種教育的影響,正如烏申斯基指出的那樣是“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懲罰制度和獎勵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種教育力量”。“在教育中一切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可見,教師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種重要手段,它具有深入性、永續性、潛滲性的特點,是一種深刻的非權利影響力。作為大學教師,要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把人格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和薰陶,進而塑造自己的行為,培育學生的健全人格。

    (2) 完善心理降教育體系,有意識地促使大學生人格的自我塑造與和諧發展

    心理降教育是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調節心理狀態、開發心理潛能、協調心理行為,使其擁有健全人格、降情感和良好適應能力的教育過程。高校透過建立學校、院(系)、班三個層次的心理降教育工作網路對學生普及心理學知識,使學生了解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學會客觀地、全面地認識和評價自己。開展心理諮詢工作,運用鑑別、診斷、干預等技術消除學生的心理不適,防治心理疾病,促其保持心理降。高校要為學生心理降發展和心理危機化解提供服務,促進學生人格和諧發展。

    (3) 培育良好的校園文化,開闢網路教育渠道

    校園文化是一個育人的特殊環境,它反映了高等學校校容、校貌、群體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校園文化以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使生活在其中的每個大學生有意無意地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諸方面受到影響,對大學生人格的孕育和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透過開展學術論壇、各類社團活動、各類社團組織的豐富多彩,使學生形成心靈的感應和精神的昇華,使學生的人格素養與校園主導文化發生心理認同。高校要加強校園網路文化建設,充分利用校園網路文化以傳播速度快、影響範圍廣、滲透作用大等顯著特徵,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拓寬學生學習成長渠道。透過校園區域網,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於一體的主題教育網站或網頁,積極開展生動活潑的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反映問題、溝通交流傾吐心聲的平臺,以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4)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使學生的人格內涵逐步得到充實和健全

    人格品質的形成,不僅需要認識上的提高,情感態度上的改變,更需要相應行為方式的形成。社會實踐活動則是個人人格形成和完善的必由之路。高校應透過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大學生深入工廠、農村、街道、社群,切身感受社會、全面瞭解社會、深刻認識社會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從更廣闊的角度來認識社會、他人和自己,並透過社會實踐這面鏡子充分了解自我,客觀評價自我,並學會與他人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學會關心、理解、尊重他人,實現和他人良好的溝通,能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在親身學習與實踐活動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實現道德內化,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為,逐步確立起適應社會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消除成才過程中產生的迷茫和心理障礙,縮短與社會的距離,形成自信、樂觀、進取、頑強、開拓、創新等與時代相適應的降人格。

  • 2 # 鈺yu

    多看書,然後多多的思考把書裡經典的東西變成自己的,也要多經歷一些讓自己害怕的事情,解決一些困難,自然就有氣場,有氣場就有魅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和同濟大學有什麼聯絡?為什麼都叫同濟?